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曾经风流:40位民国女性的命运沉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6181
  • 作      者:
    王志勇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曾经风流:40位民国发性的命运沉浮》是“民国另一半”的历史缩影,是文采飞扬、独具文学价值的散文佳作,是一个现代人对一群魅力女性所做的哲人解读;它是札记,是文论,是历史的碎片,是一个时代的吉光片羽。
    在急剧动荡的大变局时期,她们以自身的品德、才华、行动,演绎了每个人极富戏剧性的、充满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她们是一群渐行渐远的背影,时光流逝,难以褪淡留给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志勇,祖籍河北丰润,1968年5月生于唐山,1976年大地震中截去右臂。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迄今在全国报刊发表各类作品60余万字,有作品被选入《中外散文选萃》、《疾病的隐喻》、《唐山大地震亲历记》等十几种选集。近年来,倾心于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曾经风流》是一本新颖有趣的书。作者以工笔和写意相得益彰的笔墨描绘出的“她们”,皆是20世纪活跃在的时代大舞台上,敷演着、创造着种种让人为之动容又难以忘怀的真实故事的非凡女性。她们的名字多是为后人所知,却又或是不知其详,或是尚不识其庐山真面目。这本《曾经风流》,活脱脱地站在读者面前的,正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本来面目的“她们”。
    在急剧动荡的大变局时期,她们以自身的品德、才华、行动,演绎了每个人极富戏剧性的、充满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她们是一群渐行渐远的背影,时光流逝,难以褪淡留给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这本书是“民国另一半”的历史缩影,是文采飞扬、独具文学价值的散文佳作,是一个现代人对一群魅力女性所做的哲人解读;它是札记,是文论,是历史的碎片,是一个时代的吉光片羽……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林徽因:绚烂人间四月天
    她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她拥有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她才艺出众,风华绝代,令很多同时代优秀人物为之倾倒;她隶属于“五四”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经历了民族灾难和国家战乱的艰难困窘,在辞世前的建国初期,用最后的生命光热,在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不朽建树。
    林徽因,她诗意而理性的一生,丰饶繁复,绚烂至极。
    1904年,林徽因(早年写作徽音)
    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少女时代,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就表现出了卓然不群的超人颖悟。16岁那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携她赴西欧访问,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在这次难得的旅行中,增长见识,开阔胸怀,“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同年九月,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圣马利学院。在伦敦期间,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林徽因常和她在假日里一起出去写生、作画。她脑海里的建筑与艺术在相互契合中,迸发出一道道强光,照彻着她绮梦的天空。
    在一个雾蒙蒙的初冬,林徽因与前来拜会自己父亲的徐志摩,在伦敦的寓所里初次相见。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林长民很有个性,锐气逼人,能言善辩,谈锋极健。他和徐志摩一见如故,并成忘年之交,常以“小友”称志摩。那时,这位日后声名赫赫的诗人,刚从美国转学到剑桥不久。起初,徐志摩只是把林徽因当作一个俊秀可爱、思维活跃、识见明澈的小姑娘,谈济慈,雪莱,萧伯纳……慢慢地,在冬天的壁炉前,在暮春的剑桥畔,诗人爱上了比他小8岁的林徽因。他一面解除与妻子张幼仪的婚姻,一面以西方式诗人的热情,大胆向林徽因展开凌厉的爱情攻势。
    沉静下来后,当时还未脱离旧式大家庭教育的林徽因,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没有对徐志摩的热情给予同等的回应,悄然将这份感情珍藏于内心。1921年秋,林徽因随父亲乘海轮回国。斯人已去,徐志摩写下那首著名的诗篇《偶然》——
    “我是天壹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三年以后,印度诗人泰戈尔应邀来华访问。林徽因参与接待,始终伴随在泰戈尔的身边,与作为翻译全程陪同的徐志摩再次相会。当时有报刊这样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幅三友图。”
    新月社同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作《齐德拉》,作为给诗翁祝寿的压轴戏。林徽因饰演剧中的公主齐德拉。演出结束后,泰戈尔走上舞台,慈爱地拥着林徽因的肩膀赞美道:“你的美丽和智慧,由爱神馈赠,将伴随你终生,放射出光辉。”
    1931年11月,已是离婚再娶的徐志摩,在京、沪两地的奔波中,不幸坠机遇难。事故发生的前半个月的一天晚上,与陆小曼结婚后一直心情抑郁的徐志摩,曾来过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的住所,适遇主人不在,便留下一张字条:“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未想到,十几天后,一语成谶。林徽因在徐志摩遇难半个月后,发表《悼志摩》;四年之后,再写《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悲哽之情,依然不能释怀,亦于众目睽睽,更见其坦荡胸襟。当初,林徽因叮嘱梁思成捡回一片飞机残骸,悬挂于卧室直至自己病逝。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谈到自己的写诗经历时说:“整10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又说,这个时期“我的诗情真有些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问散作缤纷的花雨。”这篇序文是1931年写的,整10年前正是徐和林在伦敦热恋的时节。林徽因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新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徐志摩的影响。徐、林二人是生活上的挚友,更是文学艺术上永久的知音。
    “康梁维新”的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和林徽因一家,素有来往。林徽因从英国回到北京后,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梁启超慧眼识珠,对林徽因颇为喜爱。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那时已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在父辈的安排下,两个一见倾心的年轻人,由相识而相爱了。多年以后,成为中国著名建筑师的梁思成,仍记得当年见到林徽因的第一印象:“……梳两条小辫子,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他俩共同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爱和对造型艺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然而,就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爱得如胶似漆的时候,一次飞来的横祸,给梁思成带来了终生莫大的痛苦。1923年5月7日,北京的学生举行“五四国耻日”游行,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驾驶着大姐梁思顺从菲律宾给他们买来的摩托车,离家去追赶游行队伍。当他们转入长安街时,冷不防被高官金永炎乘坐的轿车撞倒,重重地摔倒在地,梁思成被压在摩托车下面,梁思永被甩到远处。肇事的司机扬长而去。梁思成的右腿断了,住进了医院。
    闻听车祸的消息,林徽因心如刀割,每天下午,她都到医院里陪护绷带一直缠到腰间的梁思成,安慰他,帮他擦汗、翻身、说话、开玩笑,没有丝毫的矜持。患难见真情,梁启超对这个未来儿媳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却没有得到梁思成母亲的赞赏。梁老太太认为一个未婚女子的表现太出格了,有失大家闺秀的风范,甚至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子不会幸福。当然,日后梁老太太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出院后的梁思成,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一辈子都要跛着走路。由于脊椎受伤,他还要穿着协和医院给他特制的金刚马甲。林徽因并不嫌弃梁思成的残疾,但对于一个日后经常出去做实地考察,穿越荒村野岭、攀爬屋顶梁架的人来说,却要忍受终生的痛苦。
    1926年6月,梁思成、林徼因一同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本来计划一道入建筑系,因当时该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改入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的学生,但她选修的都是建筑系的课程。
    1928年3月,他们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珠联璧合,比翼双飞,一对新人婚后的欧洲蜜月之旅,成了他们学习西方建筑史之后饱览各国建筑的一次见习考察。
    在梁启超的推荐下,他们夫妇同年来到沈阳的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东北寒冷的气候损害了林徽因的健康,她少时得过的肺病复发,不得不迁回北平。1931年春天,在香山的“双清”养病期间,她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作。除诗之外,又陆续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剧本,她的卓越才华,很快引起文坛的关注。
    北总布胡同3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在这里,夫妇二人开始了营造学社的工作。早在留美期间,他们夫妇就确定了以中国建筑发展史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平日里,热心、健谈的林徽因喜欢交朋友。每当和朋友们在一起,她就思路洞开,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火般熠熠闪亮,耀人眼目。金岳霖、张奚若、陶孟和、邓叔存、沈从文、萧乾等人,这些日后大名鼎鼎的名家名流,都是他们夫妇当年的座上客。他们的住处,因而也形成了一个经常有朋友聚会的文化沙龙。朋友们都把能走进林徽因那有名的“太太客厅”,享受“精神会餐”,当作一件莫大的快事。林徽因在《大公报》上读到一篇小说《蚕》,立即托沈从文约请小说作者萧乾来家里见面。见了面,林徽因握着萧乾的手说:“用感情写作的人不多,你就是一个。”萧乾备受鼓舞,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京派小说家中的一个代表。萧乾说过,这次见面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切地抽了一鞭。
    林徽因真是文学全才,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数量不多,却都能以质量取胜。林徽因20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涉足文坛,短短几年中,奇峰突起,才华毕现,她一生只留下6个短篇小说,却不失为篇篇珠玑,这当然太少,但它是京派小说不可忽略的组成,京派作家萧乾说:“我甚至觉得她是京派的灵魂。”
    林徽因有一个只发表了三幕的剧本《梅真同他们》,全剧四幕,因抗战杂志停刊而发表了三幕。即使这个未完篇的作品同样为人称道,当年有人追问第四幕的下落和人物结局,林徽因以幽默作答:“梅真抗战去了!”就是在这种聚会中,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成了“太太客厅”中的一位常客。他被林徽因的才华风姿所打动,逐渐萌生爱意。让金岳霖备感苦恼的是,自己在现实中遇到了逻辑学之外的哲学命题,他深深地爱上了林徽因。
    金岳霖,189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14年毕业于清华,获赴美留学的奖学金。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留学,深受英国著名的经验派哲学家休谟、新实在论和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摩尔和罗素的影响。1925年回国后,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系主任。清华文学院成立后,任文学院院长。当年张申府曾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哲学界,金岳霖当是哲学界第一人。”冯友兰称赞金岳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三个第一”,即“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中国第一个懂得并引进现代逻辑学的第一人”。他的三部重要著作《论道》、《知识论》、《逻辑》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林徽因他们这个圈子里,大家都亲切地叫金岳霖“老金”。他个子很高,喜欢打网球,既内敛又能说会道,天性浪漫,乐观幽默,爱交朋友。在国外,他曾经和几个西方女孩谈过恋爱,但都没有成功。面对林徽因,金岳霖遇到了可以让他珍爱一生的人。有一次,梁思成去河北考察古建筑,林徽因留在家里,老金对她表白了自己内心的爱慕。林徽因感到进退两难,非常困惑、苦恼。她对这位看上去很古怪的大个子,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也很有好感。
    梁思成考察归来,林徽因很坦诚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并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一夜,梁思成彻夜未眠,辗转反侧。第二天,梁思成对眼睛也是红肿的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边说边哭,林徽因也边听边哭。
    林徽因把梁思成的决定告诉老金,老金听后沉吟良久,缓缓地说道:“看来思成是真的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只有品行高洁和境界超拔的人,才会将这场“三角恋情”的危机成功化解为圆满的结局。老金和梁思成夫妇继续保持着真诚的友谊,关系不但没有疏远,反而加深了,梁家的孩子们也都爱着他。金岳霖终身不娶,不近女色,成了梁家的一位家庭成员。老金晚年与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同住,梁从诫喊他“金爸”,并为他送终。
    林徽因平息了感情的波澜,安下心来,仍然是丈夫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
    从1931年到1937年,作为梁思成学术上的密切合作者,林徽因强撑病体,陪丈夫在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进行古建筑的野外调查和实测。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坐颠簸的骡车,住床铺上满是跳蚤的鸡毛小店,寻找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作为一个古建筑学家,林徽因不是那种仅会发思古之幽情,感叹“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董爱好者,但也不是一个仅仅埋头于记录尺寸和方位的建筑技师。在她眼里,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的结合,同时也是历史和人情的凝聚。她为梁思成所编《清式营造则例》撰写的“绪论”,成为日后这一领域必读的经典文献。截至1941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已经踏访了15个省份里的200多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建筑。凡梁思成探寻过的地方,也大都留下了林徽因的足迹。
    ……
展开
目录
一、林徽因:绚烂人间四月天
二、吴健雄: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女皇”
三、“生死场”中的萧红
四、从青楼女到实业家
五、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
六、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
七、“金笔女王”汤蒂因
八、杨荫榆:“广有羽翼的女校长”
九、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十、史良:从名律师到国家领导人
十一、学林人瑞苏雪林
十二、菊坛戏梦了无痕
十三、关露:与魔鬼打交道的间谍作家
十四、一代画魂潘玉良
十五、张幼仪:中国第一个女银行家
十六、赵一曼:不愿做奴隶的“圣女”
十七、中国大地上孕育出的“赛珍珠”
十八、阮玲玉:“默片时代的骄傲”
十九、何香凝:霜重色愈浓
二十、林巧稚:未做过母亲的“万婴之母”
二十一、世纪冰心,与爱同行
二十二、赵一荻:与张学良相伴一生的红颜知己
二十三、施剑翘:击杀军阀孙传芳
二十四、庐隐:五四觉醒的女性
二十五、陈璧君:一个走错路的“厉害女人”
二十六、谢冰莹:投笔从戎的女兵
二十七、吴贻芳:中国第一任女大学校长
二十八、“仙才”张爱玲
二十九、川岛芳子:一个被称作“男装丽人”的东方魔女
三十、风雨沧桑话丁玲
三十一、胡蝶梦
三十二、戴爱莲:中国芭蕾之母
三十三、凌叔华:妙笔丹青两相宜
三十四、石评梅:凌寒独自开
三十五、李香兰:一张“国籍不清”的脸
三十六、郑苹如:虎穴除奸的女特工
三十七、江冬秀:与胡适白头偕老
三十八、苏青:“乱世里的盛世的人”
三十九、“金嗓子”周璇
四十、说不尽的宋美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