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云:从下塘街到中南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86910
  • 作      者:
    余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年曾改姓“廖”的他是如何走出练塘镇下塘街的一个贫苦农家的?长征路上他是怎样神秘失踪?开国之初财经战线的“三大战役”上,他是如何组织领导的?这位“老病号”为什么在中国政坛上打不倒而“三落三起”?红舞台下的布衣陈云有怎样的儿女情长?……一个个传奇,将在作家余玮撰著的红色励志传记《从下塘街到中南海》里得到完整、公正、客观、生动的全纪录。该部传记文学再现了共和国历史上这位开国元勋的崛起、辉煌、困惑、冤屈、真情,经历曲折传奇,情节跌宕起伏。
展开
内容介绍
    《陈云:从下塘街到中南海》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你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另一个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人,陈云那深邃的经济建设思想对于当今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而有效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难事念陈云!<br>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席卷各个行业。透过中国经济事业的开拓者陈云那起落浮沉的烟云,可以清楚看出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晴雨寒暑,可以看出中国政治经济风向的“左”右变化,这部“红色励志”可以为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规避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一句空话。<br>  ——陈云
展开
精彩书摘
    廖文光俗名龙相,温和善良,喜欢文艺,当时婚后膝下无子,后因裁缝生意清淡,改营小饭馆,勉强度日。1911年,陈云那慈祥的外婆终因年老体衰而去世,临终时老人特地把儿子、儿媳叫到床前:“你们结婚8年了,还没有孩子,就把外甥当做你们的亲骨肉吧,一定要抚养他们好好成人。这样,我和顺妹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廖文光夫妇俩含着热泪,握着母亲的手拼命点头,哽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br>    丧事完毕,廖文光按照母亲的遗愿正式把陈云作为廖家立嗣儿子,并改养子陈云改姓廖,名为陈云。不过,陈云仍叫廖文光为舅父。对此,陈云20多年后曾在一封信中对人说:“我是江苏人,出身于贫苦的家庭,5岁时父母均去世,依舅父而生。”他还在另外一个场合说过:“我出生在上海,从小失去父母,是舅父把我养大的。”<br>    由于“廖陈云”这一称呼仅在陈云幼年时期局限于家乡有所使用,因此知道的人很少。1961年,已成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的陈云回到家乡搞社会调查时,一天陈云正与随同人员查看猪圈,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在大声喊:“廖陈云同志!”大家都感到很吃惊,特别是刚到陈云身边工作不久的同志都不知道喊谁。陈云连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住在公社集体食堂隔壁的一位老太太,她是小时候与陈云一起玩耍的伙伴。陈云当即上前热情招呼。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廖陈云”原来就是“陈云”。<br>    不幸的经历使陈云过早地成熟。他沉静、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旁边看小伙伴们玩耍。稍大一些,他便主动帮舅母做家务,还经常到小饭馆干些杂活。他的+沉静、懂事,深得舅父母的喜爱。廖文光夫妇对陈云姐弟俩十分照顾,尽管经济条件非常有限,但逢年过节,仍然要想办法给他们做件新衣服,平时家里有好吃的,都让孩子们先吃。<br>    陈云8岁那年,舅舅送他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私塾里不到10个学生,虽然读的是些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书,但由于陈云认真念书,用心写字,在这里他很快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他的毛笔字写得端正有力,私塾先生刘敏安甚为赞赏。过去,在私塾里教书的先生都是非常严厉的,尤其对那些不用心读书且功课又差的学生,经常是毫不留情地杖责、罚跪,因而使许多学生对先生都心怀敬畏。不过,陈云有些破例。由于他虚心好学,成绩优秀,又很听从先生的谆谆教导,因此刘敏安老先生格外喜欢他。<br>    ……
展开
目录
一、青浦骄子<br>1.5岁的孤儿<br>2.艰辛的学徒之路<br>3.书店店员<br>4.入党<br><br>二、初经风雨<br>1.3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br>2.25岁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br><br>三、长征路上<br>1.初入江西<br>2.遵义会议上,投了毛泽东一票<br>3.长征路上神秘失踪<br>4.宣传长征第一人<br>5.援接西路军余部进新疆<br><br>四、“红色掌柜”<br>1.主掌中组部<br>2.三次听毛泽东面谈“要学哲学”<br>3.“红色掌柜”<br>4.三封信解开新婚内情<br>5.在洞房给于若木上党课<br><br>五、进驻东北<br>1.被授予中将军衔<br>2.进驻哈尔滨<br>3.第二次遇险<br>4.一锤定音<br>5.四保临江<br>6.接收沈阳<br>7.领导东北财政经济工作<br><br>六、经济解围<br>1.西柏坡点将破解经济难题<br>2.走马上任,打响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br>3.七分经济,三分政治<br>4.一定要搞经济核算<br>5.为“新税制风波”解围<br>6.亲自领导“统购统销”<br>7.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领导调整工商业<br><br>七、财经解困<br>1.描绘中国工业化第一幅蓝图<br>2.与毛泽东在经济工作思路上出现分歧<br>3.被主席夸奖“真理有时候掌握在一个人手里”<br>4.庐山会议没有到会<br>5.力排众议,创议城市人口下乡<br>6.深入调查,探索出路<br>7.一时间,成了中国最受关注的人物<br>8.被指责为“中国式的修正主义”<br><br>八、“蹲点”前后<br>1.从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br>2“我到你们厂里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br>3.胸襟开阔的长者<br>4.为女儿发工资<br><br>5.实地调研<br>6.多年不见的名字又开始出现在报刊上<br>7.开创新时期对外开放之先河<br>8.多次与叶剑英等协商对策,取得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br><br>九、率先“一炮"<br>1.打破沉默<br>2.甩出6枚重型“炮弹”<br>3.重新出掌全国经济工作<br>4.“宝钢决策”<br>5.“笼鸟之说”<br><br>十、退居生活<br>1.退居中顾委主任,保障中共领导集体平稳、顺利过渡<br>2.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养身之道<br>3.一生清正廉洁<br>4.最后的321天<br><br>主要参考书目<br>为红色历史“存照”(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