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末世继位<br> 一、爱新觉罗与叶赫那拉的前尘往事<br> 大清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一个炎热的夏夜,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空气似乎都热得凝固了,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铁板。位于京师宣武门内西太平街的醇亲王府,上上下下弥漫着一种紧张而祥和的气氛,王府里的仆从跑进跑出,大大小小如中疯魔,所有的人都绷着脸,一言不发,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一种无法掩饰的喜悦与期盼。今天,醇亲王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就要临盆,天皇贵胄之家将要迎来一位金枝玉叶的小王爷或小格格。<br> 子夜十分,绿树掩映的槐荫斋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醇亲王的第二个儿子——未来的光绪皇帝载湉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据《清史稿》记载,光绪皇帝“同治十年六月,诞于太平湖邸第”。由于前面一个哥哥载瀚于2岁不幸早夭,因此,当小载淮降生的时候,醇亲王身边没有一个子女,作为嫡长子,其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因此,虽然已是夜半更深,但整个王府上下却是明烛高照、亮如白昼,所有的人都为小王爷的到来而欢天喜地、彻夜难眠,恭喜、贺喜之声不绝于耳。只是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粉雕玉琢、骨碌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未知世界的小婴儿,会成为未来大清国九五之尊的天子,在清末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r> 醇亲王奕赧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宫里赶去,沿途的太监早已得到喜讯,不断抱拳拱手,连连道喜、请赏,奕譞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要向当今万岁爷同治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报告这一喜讯,并请皇上为刚出生的儿子赐名,这是清代皇室的一惯规定。最终新生的婴儿被赐名为“载湉”,“载”为行辈,“湉”字意为“水流平静”。<br> 1.九思堂主人——醇贤亲王奕譞<br> 载湉的生父奕譞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代孙,清宣宗道光皇帝曼宁的第七子。道光帝共有九子十女,十个女儿多数短命,只有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活到35岁,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活到28岁,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活到30岁,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活到26岁,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活到43岁。<br> 九个阿哥中,二人早殇。次子奕纲,2岁死;三子奕继,仅活到3岁。长子奕伟,也在24岁时病逝。存世者六人,其中三人是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br> 皇四子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在道光皇帝崩逝于圆明园慎德堂的第14天,奕詝正式登基当了皇帝,是为咸丰帝,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七代君主。<br> 皇五子奕誴,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母为祥妃钮祜禄氏。他只比四哥奕拧小六天。但是一降生,据说因为生得面貌粗拙,未能得到父亲的喜欢。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给悖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日卒,年59岁,谥“勤”。<br> 皇六子奕新,道光十二年(1832)生,母为孝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奕新小咸丰皇帝一岁,生性聪颖,在众兄弟中间天资最好。据史书记载,他幼年读书时,日授千言,稍读即可成诵,因此最受道光皇帝钟爱。1851年,咸丰皇帝遵从道光帝遗诏,封奕新为恭亲王。由于权力角逐的失败,奕新没能继承皇位,但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