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64445
  • 作      者:
    傅光明,郑实采写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1966年8月的一天,人们在北京的太平湖发现了一个老者的尸体。他被静静地打捞上来,并在当天火化,然而他的名字却没有随同那疲惫瘦弱的身体一起消失。相反,许多年以后,每逢这位老人的诞辰纪念日,人们都要将不朽的光环献给他。他的谜一样的“非正常死亡”,早已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传说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个曾用笔创造了无数鲜活生命,又给无数生命带来愉快的老人会孤独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就是答案!
展开
内容介绍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作者10多年来先后采访了40余位作家、学者和老舍亲属,与他们就老舍之死这一话题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评说,其中有些材料是首次披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人们以前所了解的“老舍之死”,有些是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按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固定的“特性形容词”编纂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荷马史诗”,或“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里面保存了多少的“历史的真实”?
展开
精彩书摘
    胡絜青:周总理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国际社会交待啊!”<br>    傅光明:您记得老舍先生当时是以一种什么心情来参加“文化大革命”的?<br>    胡絜青:老舍觉得“文化大革命”是沾着“文化”两字。最先的时候一直也没有找他,然后在对过儿——全国文联,他打了两次电话,人家都没给他回信。到后来他就给北京文联打。文联那时已经进入解放军,知道解放军吗?解放军那时候就是一种误会,“啊,你出来了,我们欢迎你”。这样呢,第二天来车接他,就去了。去了之后,正斗萧军,没完没了地斗萧军,他就在旁边听着,听回来我就问,这是斗什么?他跟我说,不是按照文艺,竟说他家里头的婚姻事务、爱情,唉呀,没完没了,都是小事情。天又特热,后来解放军就说:你呀,改天来听,下午他们都要写大字报,你也甭写,就回去得了。没想到回来之后呢,自己吐血,吐了一痰桶血,我就害怕了,就直接给送到北京医院去了。我去看他,他问我现在怎么样了,我说形势越来越扩大,把“四条汉子”已经揪出来了,让他们穿上大坎肩儿,上头呢是白字。老舍听见就一直皱着眉头,没等着我让他回来,大夫也没答应他回来,他自己就在7月31日回来了,他说在这期间正开国务会议,国务会议时还是要去。<br>    傅光明:老舍先生回家以后,跟您说过些什么吗?<br>    胡絜青:说为什么写话剧呢?因为不管认识字不认识字,对新社会、新事物,他一目了然,完全立体地看。所以就拼命来写现在的东西,我想我没有什么问题。因为那时候已经知道了,在清河已经把学校的教授和中央直系的700多人拉到清河,没有老舍。在北京饭店圈着五六百人,也没有老舍。老舍说没有我,我也有必要参加,完了之后,我知道“文化大革命”怎么回事,我好写。后来,他也没听我的话,二十几号他又去了,正赶上文联有坏分子挑拨说,把牛鬼蛇神都戴上牌子,上国子监去烧戏行头。因为他是算陪绑的,他在紧后面这一排,前一排是戏剧武把子这一班,正在后院住,他们整个出来,就拿十八般武器呀,把人打了,紧后头一个女孩拿了一把宝剑在后面,把老舍脑袋劈了,就流血了。之后,还要继续带到文联去,牛鬼蛇神都得斗。到了中午,他已经回不来了,就打电话告诉我,现在还有事情没完,不能回来吃饭了。到了晚上,说要继续开会,我不能回来了。等到夜里11点多钟,一个不认识的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尽快来吧,把老舍接回去。我问去哪接?上西单牌楼。他也不说西单牌楼在哪儿。<br>    我一看情形非常不好,公共汽车也没有了,无轨电车也没有了,我就顺着王府井大街一直走,碰着一辆三轮车,蹬车的是个老先生,我跟他说,现在有一个老先生在西城开会,没有车,回不来了,我去接他。他很瘦,你的车上可以坐两个人,我搂着他就能回来。老头同意了,可我怎么找也找不着老舍。后来去了派出所,红卫兵还把得挺严的,但派出所民警好多都认识我,因为我以前做过陪审员。他们说,您先等一等,我们先打电话给文联。等到一点多钟以后了,才说可以回来了。<br>    我始终就没见着老舍在哪儿。我就坐在一进门的一个长凳子上,里面有个小套间,然后他们就说,您可以把老舍接回去了。我进去之后,看见老舍在一个空桌子上拄着脑袋,头上用白绸子蒙着,全是血。见着我,我说,我来接你。他就使劲攥着我手。我就搀着他出来。我坐在三轮车上头,让他坐在下头。我搂着他,才回去的。<br>    回去之后,我就怕出意外,他的卧室和书房是一个套间,我把剪子、小裁纸刀什么的都拿开。老舍说,你睡你的,我该休息了。一句话也没说。第二天早上我拿着棉花,把他头上的白布打开擦血,擦身上的血。他把衣服换了之后,说还得继续去单位。我说,你无论如何不能去了,你在家好好休息。他说,不行,我还得去。这事情我得说清楚了。我要跟他去,他说,你有你的工作,你的画院也有“文化大革命”。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说得很坚决,要单独去。没想到,我刚出去没有五分钟,他就夹着一个包儿,跟舒乙的小女孩,才四岁,说,爷爷要出去了,再见!跟她握握手,就出去了。然后就再没见。<br>    后来夜里11点钟,也是一个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说,现在没有公共汽车了,你赶快上太平湖。我一听,知道不好了,就拿着工作证、户口本、钱,坐着无轨车,到太平湖。这是一个不收钱的野的公园,没有框,什么也没有,我就摸着黑进去,也没有灯,走了一半,有个灯光,一问呢,是养鱼场一个老头。我问他,是不是有人在这儿投河了?他说,白天,有一个老头,以为是退休的呢,他坐在椅子上不动,拿着毛主席诗词一直念了一天。到了晚上之后,没人了,他自己投河了。投河的时候可能是两只腿站在岸上,头浸下去了。<br>    这个养鱼的老头带着我过了一座小桥,他的衣服挂在矮的树棵子上了。看地上,是一个席子,露着两只脚,没看见头,两只鞋是同升和千层底的布鞋,鞋底子完全是白的,袜子也是白的。我在那儿借的电话,找文联,对方说让我等着,待会儿来车。后来来了四个杠夫,一个透明的玻璃棺材。老舍的肚子里没水,鼻子有血。我跟着汽车到八宝山。到了那里,已经夜里一点钟了。<br>    凡是投水的人,一概没有骨灰,我说那就是骨灰献给天地了。签完字,我从那儿走回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五点钟。一个人由八宝山自己走回家来的。<br>    8月23日那天,他被打得很厉害。后来听说是在文联,他们让他跪在两层砖上,由上头给打到地下,受苦受得很厉害。我知道之后,在院子里吐水,什么也吃不了。可巧二十六中的学生到这儿来接收,有个学生说,老舍已经故去了,是非自有明白。可能是高三或是高二的学生,非常明白,说,你不能跟老舍一样去死。因为你还有儿女,后事不能这样完。我们不能在这儿看着,你什么时候有情况随时打电话,电话不拆。我们知道了就来。你无论如何,上厨房自己做点面,吃完之后,我们看着你睡觉,然后我们再走。让我们来破“四旧”,我们也不懂。什么是“四旧”你自己看。<br>    傅光明:去太平湖是舒乙陪您去的吗?<br>    胡絜青:先是给舒乙打的电话。舒乙去了之后绕了半天等着。我因为是夜里一点钟才去的,他找不着我,他就回家了,两人没碰头。可能倘若有他,骨灰不至于就没了。<br>    傅光明:就是说是您一个人送老舍先生的遗体去的八宝山?<br>    胡絜青:因为那天我家还有一个看门的老头儿,让他陪着我去的,一直跟着我。八宝山那时候死人特别多。1978年给老舍平反时,在八宝山非常轰动,八宝山里面都是人,满满的,大街上人也非常多。好多人都说,老舍一直是爱国的。邓大姐在没有正式纪念的时候,先半点钟来了,把我叫到休息室,当场跟我说,你真坚强呀,让你儿女跟你学。倘若要是没有打倒“四人帮”,你、我都活不了。这是邓大姐亲口跟我说的。<br>    傅光明:老舍去世前一天,从文联回家以后没跟您说过什么吗?<br>    胡絜青:什么也没说,他自己觉得那五百多人没有他,七百多人也没有他。全国文联斗田汉、夏衍,也没他,所以他才给文联打电话要去。不想一去就那么样儿了。……回来之后,老舍跟我说,我希望把我的委屈说说,你写,写完之后让人给寄了去。那时只能寄。我儿子把我写的这个贴在身上,那时都夜里三点钟了,总理已经睡了,秘书接进去了,说,老舍已经没有了,你安心等待我们把老舍找着。特意给我打来电话。那时候还不知道老舍死,就知道他第二天失踪了。跟我要人,文联来的人所有的墙都敲敲打打。上头有一个窟窿,还爬上去看看老舍是不是藏里头了。……<br>    傅光明:您是说是您一人送老舍去八宝山的?<br>    胡絜青:是我自己跟着棺材走的。<br>    傅光明:老舍那天回家后,您看没看出他当时的状态很不好?<br>    胡絜青:他很少在家里说家长里短。第二天早上我特意让老杨买了焦圈,买了烧饼,熬的粥,他一点都没吃。他告诉我说,你有你的工作,我有我的工作,我们两人不要掺和,我上我的机关,你上你的机关。我就傻子似地听他这个了。要是多留一个心眼,他出去我跟着,兴许就不会出事了。<br>    傅光明:您帮他擦伤口时,他有没有说什么?<br>    胡絜青:没办法,那时候统战部都打烂了。<br>    傅光明:老舍让您写个东西交给总理,那时候说什么了吗?<br>    胡絜青:他让我拿笔,他写完了之后,就睡觉了。他在他的屋睡,我在我的屋睡。<br>    傅光明:是老舍先生自己写的?<br>    胡絜青:他说的,我写的。我写完之后,让我儿子、我二女儿一直跟着到那儿见总理。总理那时已经睡觉了,秘书说他传达。第二天就说,总理知道了,老舍务必找到。<br>    傅光明:当时老舍说您写的那个东西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吗?<br>    胡絜青:他让我写的就是:我由旧社会受苦受难,我写小说不算一回事。解放后解放军和毛主席、周总理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我一定要把新社会一切事情告诉大家。就这么写的。文章已经不在了,已经拿到总理那儿去了,要不邓大姐一见面就说我坚强,熬过来真不容易。<br>    傅光明:老舍回家时没跟您讲文联挨斗挨打的事?或者对运动的看法?<br>    胡絜青:他什么也不说。在我刚结婚时,第二天早上他就告诉我说,凡是你看我坐在那里抽烟,你别跟我搭话,我不是跟你闹别扭,是我正在想小说呢。由那时起,凡是他自己上屋里去,我都不干扰他。儿女们也知道,也不上他屋里干扰。有时他需要什么东西,买袜子啦,买小衬衫啦,买大衣,写一张条儿给我。我整个就是他的买办。就这么个情形,很少说话。<br>    傅光明:他当时有没有委屈、愤怒、不满的表示?<br>    胡絜青:没有,他当时攥着我的手,哆嗦得很厉害。据别人说在国子监挨打时,脸色——那种气愤的样子有人看出来,情况不好。说脸色煞白,那种不服的样子看得出来,他们就说这老先生看情形不好。从派出所回来时,我当时穿了一件大衣,我把大衣脱下来给他穿上,我自己穿一个小褂。我怕他摔下来,就搂着他。<br>    傅光明:老舍流泪了吗?<br>    胡絜青:他从来不哭,他特别坚强。我没到重庆时,他差不多老哭,知道他母亲已经死了,他不能孝顺母亲。我在北京替他孝顺母亲,把他母亲发送完之后,才带着孩子去的。他后来知道母亲没有了,他见着人就掉眼泪,就哭。<br>    傅光明:老舍回家后抽烟了吗?<br>    胡絜青:他就是写文章时抽烟,平常日子很少抽烟,三年困难时,还嘱咐我,来的客人,你别敬烟,烟我自己还不够抽的呢。
展开
目录
胡絜青:周总理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国际社会交待啊!”<br>舒乙:他的死是绝对必然。我特别可怜我父亲,他这么一个人,最后的下场是这样,实在让人无法接受。<br>我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悲伤草明曾来我家道歉<br>历史怎么可以这么玩弄!<br>杨沫:这8月23日的一日一夜,将“永载史册”<br>王松声:我亲耳听到老舍问我:“松声,这怎么回事?”<br>葛献挺:他没死在孔庙,是我下令把他赶快提前送回来的<br>端木蕻良:老舍之死是“文革”中一个悲哀的插曲<br>曹菲亚:老舍当时为什么不躲开,现在也觉得是个谜<br>草明:自杀的好多,不过是他有名气<br>林斤澜:老舍对政治完全外行,对制度的思考并不多<br>浩然:老舍打了红卫兵,是反革命,把他抓起来<br>柯兴:整个“文革”期间,我从未戴过什么红卫兵、造反派的袖标。我也压根儿就不是造反派!<br>马联玉:这是“文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当时非常恐慌<br>宋海波:谁叫来的红卫兵,至今是个谜<br>萧军:《致祭老舍(舒舍予)归来偶成二律并叙》<br>萧耘:我认为“8·23”事件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br>张启润:对于老舍之死,我无愧于心<br>马希桂:我真怕把老舍“五马分尸”了!<br>李牲:没有人把老舍当作主要攻击对象<br>周述曾:1960年市委的文化部曾经要批判老舍<br>田兰:“文革”这样的事情,是登峰造极的极左<br>陈天戈:我们始终跪在火堆边,前后有六个小时<br>黎丁:讲起“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是很兴奋的样子,很激动<br>盛占利:一般死人是横着漂的,我看见老舍是立着漂的。好像脚底坠了东西<br>侯文正: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着不白之冤<br>郝希如:是我打捞老舍尸体,并处理的现场<br>韩文元:是我和郝希如一起把老舍打捞上来的<br>“她”:女八中的红卫兵是我带队去的文联。自始至终,我没有打过老舍一下<br>白鹤群:有人说是他捞的老舍尸体,我说是我捞的<br>张芳禄:老舍用红砖在太平湖北岸的乒乓球台子上写满了字<br>朱军:老舍尸体是我捞的!<br>冰心:我总觉得他一定会跳水死<br>于是之等:老舍投湖是他本身灵魂的升华<br>曹禺:老舍先生不是自尽,是逼死的呀!<br>从维熙:自杀需要勇气,自杀是另外一种勇敢,老舍先生就是这样<br>萧乾:被逼得自尽的,与他杀有何区别!<br>王火:他是用死来表白并抗议<br>施蛰存:为了迎合政治的需要改作品,就去掉了一个作家的身份<br>柯灵:老舍先生的死可以看作是一个作家人格的体现<br>黄裳:老舍解放后一直是一帆风顺<br>叶辛:老舍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悲剧<br>王元化:假设老舍活到今天,他会对自己一生有—个非常清醒的认识<br>苏叔阳:他热爱的文化被摧毁了,还不准讲理,只有死了<br>赵大年:老舍和周恩来断了线,他不理解了<br>张锲:老舍的死是宁死不屈<br>丁东:老舍这人,一辈子没受过屈辱,怎能忍受“文革”这样的屈辱<br>刑小群:这件事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太有意义了<br>梅志:胡风说,“像老舍这样的人他们都容不下!”<br>杨义:自杀是一种抗议,沉默地活下来也是一种抗议<br>邵燕祥:最后他彻底绝望时,只能选择这条路<br>王蒙:老舍一辈子没受过这样的侮辱,他无法咽下这口气<br>严家炎:老舍之死我认为激愤是主要的,悲观绝望也有些<br>邓友梅:连老舍都这样了,除去紧跟江青的人,文化界留不下什么人<br>钱理群:“焚书坑儒”把老舍逼到绝路上去了<br>季羡林:老舍的人格是站得住的,要不,也不会去投太平湖<br>余秋雨:老舍之死和他天真、纯净的思维有关<br>附录一:老舍最后的两天(舒乙)<br>附录二:死的呼唤(舒乙)<br>附录三:再谈老舍之死(舒乙)<br>附录四:最后的粮票(舒乙)<br>附录五:情似根(舒乙)<br>附录六:浩然在说谎——舒乙访谈录<br>附录七:打屁股(端木蕻良)<br>附录八:“红八月”的“8·23”(林斤澜)<br>附录九:杀动物不是杀人呀(何长生、谭淑玉夫妇)<br>附录十:在杀动物这件事上我妹妹他们其实是被冤死的(金业勤)<br>附录十一:金志勤、高孔锵的遗书<br>附录十二:“文革”中萧军致中共中央有关领导信件(摘录)——1967年1月29日<br>附录十三:“文革”中“专政组”指令萧军写出的《我的再一次检查和自我批判》(摘录)——1972年6月16日<br>附录十四:关于侯文正同志“文革”初期在北京市文化局有关问题查证情况的报告<br>附录十五:关于“文革”初期我在北京市文联的一些情况(侯文正)<br>附录十六:我的几点申辩(侯文正)<br>附录十七:我的申辩信(侯文正)<br>附录十八:有关回忆文章的比较研究(侯文正)<br>附录十九:我的一些想法(侯文正)<br>附录二十:谁为老舍收尸已不重要(傅光明)<br>后记:重构过去的记忆(傅光明郑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