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与陈独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1084149
  • 作      者:
    孙郁著
  • 出 版 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颇有兴趣。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编辑达十年之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至今。近年开始涉猎博物馆学专业。策划了《鲁迅的读书生活》、《王小波生平展》、《中外藏书票展》、《民间藏书展》,并将一些展览推到了国外。
    十余年来出版作品及研究著作十余种,主要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百年苦梦》、《文字后的历史》等。主编的著作有:《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与陈独秀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远比政党文化的内涵更大。作为一个新传统,它其实在改变着现代史研究者的叙述语态。不管认知的程度如伺,一旦与这两个人相遇,就会被一种生命意志所纠缠。那个巨大的意志之河冲刷着思想的积垢。就个性的魅力而言,它们在消解着革命的神话。
展开
精彩书评
    鲁迅与陈独秀在精神层面的价值,远比政党文化的内涵更大。作为一个新传统,它其实在改变着现代史研究者的叙述语态。不管认知的程度如何,一旦与这两个人相遇,就会被一种生命意志所纠缠。那个巨大的意志之河冲刷着思想的积垢。就个性的魅力而言,它们在消解着革命的神话。
    ——孙郁
展开
精彩书摘
    初识
    1917年1月,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来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便由上海来到了古都。那时候的鲁迅还在教育部工作,每日除上班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到了抄古书、读旧籍之中。和陈独秀、胡适这些人比,完全在两种状态下。那一年鲁迅的日记大量记载了购旧拓本、买汉画像、搜集古镜、墓志等等。书账所记,全是古书,毫无现代气息。8月27日,钱玄同突然出现在鲁迅兄弟的面前。这位老同学那时都谈了什么,已不得而知。但恰恰是他把鲁迅、周作人拉到了陈独秀的营垒里,于是鲁迅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竟被友人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中。
    没有什么资料能看到鲁迅与陈独秀见面的地点与场景,以及彼此的心境。鲁迅日记大量记载了与钱玄同、刘半农的交往。和陈独秀、胡适只是通信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和陈独秀有些隔膜也是自然的了。
    1918年4月1日,鲁迅的日记写道:“上午寄来季市(按:许寿裳,字季茀、季市)《新青年》并二弟讲义共一卷。”此后,关于《新青年》的杂志,偶可从日记中看到。但关于其中的编辑、活动事宜,未见记载。可见鲁迅与陈独秀,只是间接来往。就阅读趣味和写作风格而言,两人是颇不相同的。
    为鲁迅与陈独秀牵线的钱玄同,比周氏兄弟更早地注意到了陈独秀和胡适,早在1916年,已对《新青年》发生了兴趣。钱玄同虽留学日本,与鲁迅、周作人一起随章太炎学习文字学,但视野只停留在章太炎的周围,远无周氏兄弟和陈独秀、胡适这一类人那么开阔。
展开
目录
初识
播火者
在路上
智之火
绿林人
伴奏者
谁的我
革命癖
旧影子
血字
左派们
政客乎
磁力
敌人们
别的路
杂感家
野学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