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纪见到周亮工“把君诗卷泪交承”,“同调于今宁几见”的诗句,喜不自胜,不顾身患重病,立即催舟赴扬。但“至则病益甚,不能晨夕”。而周亮工因公务在身,不能久留扬州。于是,一面劝嘉纪“莫便寻归棹”,急急返东淘;一面又不得不让他“以病留邗上(即扬州),予乃先归”,从而感叹嘉纪“力疾为予至,依然见面稀”。
吴嘉纪这次赴扬州,虽未能与周亮工深谈,却因这个机遇,使凝聚半生心血的《陋轩诗》,由周亮工刻印得以行世,并结识了不少新的知己,得到身为扬州司理的王士稹的赏识。王士稹为其诗集写序,深感相见恨晚:“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有吴君,今(康熙三年)乃从司农(周亮工)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由于周、王二名流的扬誉,使这个苦吟东淘十七年,而“世亦无有知者的”“野人之名,不胫而驰于大江南北”(吴周祚《陋轩诗序》),“东南名士,先后造访邮筒无虚日,争识其人以为快”(袁承业《王心斋弟子师承表》)。从顺治十八年开始,至康熙二十一年,吴嘉纪几乎每年都往扬州。在此二十年间,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扬州度过的,只是岁暮或家中有急事才返东淘。年老体弱多病的吴嘉纪,为什么不。
怕辛苦年年往扬州跑呢?原因有二:一是会好友,冶游唱和,寄怀怡情;二是依友乞食,以解自身和家人饥寒之苦。总之,既是精神寄托,又是物质需要。吴嘉纪隐居东淘,虽也有好友,但人数有限,名声不大,经济也不宽裕,如挚友王太丹就是一个以“鬻字糊口”的穷士,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满足不了吴嘉纪的需要。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屡遭里人白眼,还受胥吏凌辱,心境自然不佳。如今一到扬州,众多好友相待,有食有游,吟诗唱和,其乐自可想见。好友知其家穷,也时有馈赠,周亮工、王士稹、汪楫、汪长玉等就经常赠钱以解其燃眉之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