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形势的发展,毕竟使得欧阳修的职位有了变化。其年六月,他奉诏复职,返回汴京,继续担任馆阁校勘。三年之后,仁宗皇帝“方锐意太平”,“广言路,修政事”,不少人举荐欧阳修为人方正,宜为谏官。于是,庆历三年(1043)三月,欧阳修被从滑州通判任上召还(前一年九月刚刚通判滑州),正式充任太常丞知谏院;十月,又以右正言知制诰(负责草拟皇帝诏令)。他已处于更加接近皇帝的地位。
欧阳修从知谏院起,七年前痛斥高司谏时的政治激情,重又在他身上涌现出来,他仿佛积蓄了过多的精力,一下子找到了可以充分使用的机会。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向仁宗皇帝献上多达六七十篇奏议,从各个方面大胆地抒发了个人的政见。他不畏风险,尖锐揭露腐败现象,指责权臣的阴私行为;他积极主张澄清吏治,选贤任能,并要求选练士卒,加强战备,巩固边防;他用力抨击保守派代表人物如吕夷简、李淑等,而一再荐举那些有政治抱负的贤臣如范仲淹、韩琦、富弼等,请予重用。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副相)后,曾奉诏条上十项建策,以求整理机构,增加生产,富国强兵。仁宗据以颁布全国,这便是有名的“庆历新政”。欧阳修是“新政”积极的鼓吹者,支持者。庆历四年(1044)八月,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路(今山西一带),据实调查社会情况,努力筹集粮草,具体向朝廷提出垦荒的建议。这是他从一个方面配合“新政”推行,所采取的一步重要的实践行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