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白文化现象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59817
  • 作      者:
    何念龙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念龙,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南常德,成长工作于武汉。     自述:七尺微命,一介书生。优游典籍,采玉掇英。吟诗作赋,但抒性灵。回天无力,内怀如冰。百年苦短,一笑浮名。
展开
内容介绍
    《李白文化现象论》是国内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李白文化现象”的专著。作者以“三型李白”为锁钥,从历史本真、诗歌自塑、传说故事三方面解读一千多年来的李白文化现象,并且对从盛唐到清代的李白再塑史进行了初步梳理,阐释其文化意蕴,从而拓展并深化了李白研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流大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研究范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李白人京受到玄宗礼遇,由此演绎出“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诸情节,甚至演义出“醉草吓蛮书”、“解救郭子仪”等故事。又如关于李白的游侠故事,结交少年、杀人都市等。第三,浪漫性,即故事本身带有理想化浪漫化色彩,具有超现实特点。如上举李白人京受到玄宗礼遇诸事便是如此,又如母梦长庚而生李白,少年李白梦笔下生花,以及李白晚年醉酒采石矶下水捉月骑鲸仙去的传说,显然都是带有超现实色彩的。又如后世有诸多关于李白逝后成仙的传说,仿佛若有其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浪漫性中常常表现了一种圆满美好的结果,即从溢美视角出发,美事美谈,褒扬有加。第四,真假杂糅与雅俗合鸣。这是说有关李白的传说故事大多有真有假,真假相合,难以分辨。往往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或传言既多,遂习以为常;或虽有事实,但加以组合生衍夸张,遂成大观。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李白的传说故事不仅见之于野史稗闻,笔记杂说,也常载于正史书传或文坛名家之手笔,也就是说有关李白传说故事的流播也存在着两个体系,即官方记载与民间杂说。如《新唐书·文艺传》就载有母梦长庚人怀而生李白、玄宗“亲为调羹”、力士脱靴、杨贵妃被高力士的挑拨而激怒、以及李白与郭子仪互救等记载。这些事也分别见于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乐史诸名家为李白所作的诗文集序或墓碑碣文,而后世的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对此也乐于传颂鉴赏,甚至推波助澜,鼓吹于诗文,这只要稍稍看看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一以后的附录,就会有如行山阴道上美不胜收之感。至于从中唐开始的那些私人撰述的笔记稗闻,自然是这些传说故事最热衷、最有力的收录者和传播者,他们更免不了添枝加叶,生发再创。
    二、傲岸与自在
    在我们概括地指出了有关李白传说故事的这些特点后,最重要的是,这些传说故事究竟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李白?面对如此丰富生动的材料,我们不难看到他人笔下的李白必然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是历史原型李白和其自塑的诗艺造型李白的丰富性所决定的,从李白的同代人开始,他人笔下的李白确可以用缤纷多彩、面貌各异来描述,然而在经过仔细的比较分析归纳后,我们感到,尽管时有差异、人各有别,但是他人笔下的李白却有着更为鲜明的共同性的突出特征,它既展示出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同心理趋向,代表着具有久远性的特定文化内涵,又有着不完全相同于前两型李白的独特风貌,这也正是我们称之为传说特型李白的原因。这个“李白”,从创造特点来看,是历史人物“演义”化,艺术形象理想化。
展开
目录

引言:李白诗中的经典表达
附录:李诗名句
绪论: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
一、“李白文化现象”的内涵构成
二、“李白文化现象”的生成机制
三、“李白文化现象”的透析思路
四、“李白文化现象”的求解意义
第一章 建构论:解读“李白文化现象”的通道——“三型李白论
第一节 志士和诗人——历史原型李白论
一、揭开幕纱:寻找历史原型李白
二、社会角色:志士型和诗人型的人物
三、个案特征:超常的奇异性
四、历史原型李白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表现与极致——诗艺造型李白论
一、强烈的富于表现型的文学形象
二、超乎寻常的极致型文学形象
三、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第三节 傲岸与自在——传说特型李白论
一、传说故事的溯源及其特征
二、傲岸与自在
三、传说特型李白的文化意义
四、余说:传说特型李白最为集中精彩的一笔
综论:“三型李白”的互动机制及文化意蕴
附录一:“三型李白”示意图
附录二:“三型李白”构建与生发比例示意图

第二章 特质论:超常之李白——解读李白之“奇”、“气”、“真”、“狂”、“豪”、“情结”等异相特质
第一节 解读李白之“奇”
一、概说“奇”与李白之“奇”
二、缤纷多彩的李白之“奇”
三、李白之“奇”的文化阐释
第二节 解读李白之“气
一、概说“气”与李白之“气
二、李白的才、酒、仙、傲四气
三、李白“气”之文化内涵
第三节 解读李白之“真
一、概说“真”与李白之“賓”
二、其人之真:真实与真纯
三、诗文之真:开心写意与天然雕饰
四、余说
第四节 解读李白之“狂”
一、概说“狂”与李白之“狂”
二、李白“狂”之表现方面与特征
三、李白“狂”的文化内蕴
第五节 解读李白之“豪”
一、概说“豪”与李白之“豪”
二、李白之“豪”的具体表现与特征
三、李白之“豪”的文化意蕴
第六节 解读李白之“情结”
一、概说“情结”与李白之“情结”
二、李白的“自我”情结
三、“功成身退”情结
四、神仙情结、诗(人)酒(徒)情结、游侠情结
五、漫游情结
六、多重意蕴情结:明月与长江
七、余说
综论

第三章 再塑论:永言不尽的李白
第一节 原创与定型——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
一、与李白同代的人的再塑
二、中唐人笔下的李白
三、晚唐人笔下的李白
四、五代人笔下的李白
五、余说:原创与定型
第二节 “真化”与气盖天下——宋代李白再塑论纲
一、北宋前期的李白再塑
二、北宋中期的李白再塑
三、两宋之交的李白再塑
四、南宋中、后期的李白再塑
五、诗话中李白的再塑
六、宋人笔记体中的李白
七、余说:真化、扩展、深化
第三节 充分、本色、多样——金、元时期李白再塑论纲
一、金代的李白再塑
二、元代的李白再塑
第四节 多彩与突破——明代李白再塑论纲
一、诗词文赋中的李白再塑
二、明代小说中的李白再塑——冯梦龙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三、屠隆的《彩毫记》及明代其他的李白传奇
四、余说
第五节 传承与改塑——清代李白再塑论纲
一、传统诗词文赋中的李白再塑
二、清代戏曲中的李白再塑
三、清代诗话中李白再塑简说
综论
附录: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四章 比较论:独特的“这一个”
前言:比较简说
比较之目的
比较之原则
比较之方法
第一节 大鹏:从哲学的意象到文学的自我一一庄子、李白文化类型比较
一、愤世、超世与人世、恋世
二、思辩之士和诗歌之士
三、荒诞虚幻和朗丽清新
第二节 屈原辞赋悬日月:单一执著与多元潇洒——屈原、李白文化类型比较
一、思想人格精神之异
二、创作特征之异
三、接受传播之异
四、原因简说
第三节 养性与纵情:诗酒风流各不同——陶渊明、李白文化类型比较
一、隐之别
二、“真”之别
三、酒之别
四、自然之别
五、诗之别
六、接受传播之别
七、余说
第四节 山水之乐:品鉴山水与我化自然——“二谢”和李白文化类型比较
一、李白与“二谢”及山水诗
二、“二谢”之山水诗
三、李白山水诗与“二谢”山水诗之异
第五节 自在与庄严:“仙”、“圣”之别——李白、杜甫文化类型比较
一、“仙”、“圣”之称的总体之别
二、诗酒之洒脱和诗史之凝重
三、接受传播之别
四、天赋才华和锻炼功力
第六节 自然与奇诡:“仙”、“鬼”之别——李白、李贺文化类型比较

第五章 本质、背景论:人性和时代
余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