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文人风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4088809
  • 作      者:
    韩石山著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br>    邵洵美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英才。<br>    傅斯年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br>    在他那一茬人里,论出身,论学识,论办事的能力,综合评定,叶公超确乎称得上头等人才。<br>    朱自清是这,是那,我都没有异议。我说一句话,想来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朱自清是个男人,然后才是这是那。<br>    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br>    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现代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我只能说,这是现在的人写的,是只懂得政治,而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写的。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
展开
作者简介
    韩石山,当代作家,学者。一九四七年生,山西临猗县人。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谁红跟谁急》等著作三十余部。《民国文人风骨》系作者近年来所写现代文化名人文章的结集。无论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均有不同流俗之处。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民国文人风骨》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不被既有的定论所囿,不人云亦云给人物贴标签,而是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十四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
展开
精彩书摘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br>    在我的一册邵洵美的书的扉页上,竖写着这样几行字:这本书是昨天上午在湖滨南路对外书店买的。当晚就读完了。今天上午又去买了另外三册,有一册可能尚未出版。邵洵美其人当另眼相看。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英才。二○○八年三月十四日于厦门。<br>    诠释几句。这册书是《儒林新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二○○八年一月出品,“邵洵美作品系列”之回忆录卷。该系列共五卷,另四卷分别是诗歌卷《花一般的罪恶》、散文卷《不能说谎的职业》、艺文闲话《一个人的谈话》、小说卷《贵族区》。我又去买了的是前三册,认为尚未出版而未买到的是后一册。据书前“编辑说明”所言,这五册仅是邵洵美作品系列的第一辑,意思是以后还会一辑一辑地出下去,将邵氏作品悉数出版。随着这些书的出版,邵洵美的文学成就,会像一座冰山似的浮出水面,呈现在世人的面前。<br>    我写在扉页的话中,最妙的是称邵氏为一位英才,记得写罢还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概括而得意了那么一会儿。<br>    于此也能看出我前后两天买书的思维过程。写过《徐志摩传》,对邵洵美其人有相当的了解,但我注重的是他的为人行事,便买了“回忆录卷”。看罢回忆录,觉得还是应当买下另外几册配成一套,便又去买了。当时买了的,还有陈子善编的《洵美文存》,厚厚一大册,辽宁教育出版社二○○六年六月出版。这也是我买书的一个毛病,不买则已,买开了就想买个全乎。<br>    这些年,每看一本书,总爱在扉页上写几句话,有时是读后的感受,有时是买书的经过。以平日的习惯,每则当在两三百字,像这则,说了买书的经过又说了读后的感受,仅寥寥百字的情形是不多的。身在客中,无心多写,是一个原因;邵氏其人身世太凄惨,不忍多写,该也是个原因。<br>    此刻,若让我补足先前没写的话语,会写什么呢?这样的意思是要写的:那一茬文化人中,论身世,数他最高贵,至少也是不多的几个高贵者中的一个;论家产,数他最富有;论学历,国内国外上的都是名校;论才华,少年时便显现无遗;论功业,中国唯美主义诗歌的擎旗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编辑家与出版家。然而,数他的人生最为坎坷,数他的命运最为乖蹇,数他的结局最为悲惨,铁石人知晓了,也会洒一掬同情的泪水。造成这一奇崛变化的,大的说,是时势的移易;小的说,则是人际的因缘。<br>    时势的移易,不用说了,是一九四九年那场革故鼎新,新中国的建立。处此变局中,也有与他经历相似、甚或功德不及他的,均能自全其身,乃至荣宠有加,可知时势的移易虽是大的原因,却不能说是决定的原因。那就只能在小的上头,也就是人际因缘上找了。<br>    这一来,话就长了。简略地说,是他跟一个人走得太近了,又因文章惹下了另一个人。<br>    走得太近的人是徐志摩。两人不光是走得太近了,简直,怎么说呢,贴在一起就是一个人——长相都一样。<br>    徐志摩在上海住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精美的册子,专供朋友们来了随意写写画画之用。志摩去世后,小曼将此册子作为一辑,编进《志摩日记》书中,名为《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其中一幅画,是邵洵美画的,墨笔刷刷几下,涂抹出一个长长的脸,猛一看像现在一些人家里挂的那种带角的羊头骨。旁边他的题词:“长鼻子长脸,没有眼镜亦没有胡须,小曼你看,是我还是你的丈夫?”<br>    光凭这几句话,只能知道两人都是长鼻子长脸,谁戴眼镜谁有胡子就不好说了。且看洵美《儒林新史》中的一段话:“我们的长脸高鼻子的确会叫人疑心我们是兄弟;可是他的身材比我高一寸多,肌肉比我发达,声音比我厚实;我多一些胡须,他多一副眼镜。”这下就知道谁有什么谁没什么了。全句的意思成了:“你看这幅画,脸儿长长的,鼻子长长的,说是志摩吧没戴眼镜,说是洵美吧没有胡须,小曼呀,你说我画的是你丈夫志摩,还是洵美我?”<br>    这是一九二八年前后的事儿。更早几年,为了这份相貌的相似,两人在欧洲互相寻觅,真还费了一番精神呢。<br>    一九二五年春,洵美赴英留学,上的是剑桥大学,市中心广场上一位卖旧书的老人,一见面就问他是不是姓许,或是徐,或是苏?说三年前有一个和他同样面貌的中国人,说是要翻译《拜伦全集》,后来他就回黑龙江的老家去了。洵美听了,莫名其妙,弄不清这个人是谁,只知道当年在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姓许或徐或苏的人,长相与他几乎一样。洵美夏天去了欧洲,在巴黎见着徐悲鸿,悲鸿和他的一班朋友,都说洵美太像徐志摩了。只是他们也弄不清,徐志摩是海宁人,为什么那个卖旧书的老人会说他是黑龙江人。都说志摩这一段时间在欧洲,一定要两人见上一面。又过了几天,洵美和一位谢姓朋友在大街上行走,他们前面走着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回过头来是洵美先前认识的一位严姓朋友。他一见是洵美,马上拉了洵美跑回同伴那儿,高声狂叫:“志摩,我把你的弟弟给找来了!”志摩呢,没等这位严姓朋友把话讲完,两只手早已拉住了洵美的两只手,动情地说:“弟弟,我找得你好苦!”接着讲了徐悲鸿怎样说他俩最像,他怎样四处打听洵美。<br>    四人一同走进附近一家咖啡馆。<br>    闲谈中方知,志摩在剑桥读书时常买书,因而认识了卖旧书的老人。志摩说过要翻译拜伦的诗,但没说要翻译全集,他那次回国走的是西伯利亚,说到了中途还得经过黑龙江,没想到老人竟以为他的老家在黑龙江。<br>    问及洵美在剑桥的学业,一听说想学政治经济,志摩并不表示失望,又好像有些不相信地说:“真奇怪,中国人到剑桥,总是去学这一套。我的父亲也要我做官,做银行经理;到底我还是变了卦。”一个多钟头很快就过去了,严姓朋友提醒志摩还要去买船票,这才分手,原来志摩明天就要动身回国了。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一个多钟头的谈话,改变了洵美的志向。洵美回到英国后,入剑桥大学依曼纽学院,不过他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研修英语文学。<br>    和志摩相同的是,洵美迷恋的也是诗歌;不同的是,洵美最初迷恋的是古希腊唯美派诗人莎茆,还为此写了一出短剧并自费出版,遗憾的是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正是这一转变,使洵美回国后,成为中国唯美派诗歌的领军人物。<br>    一九二六年五月,家中有事,洵美提前回国。这年秋天,志摩与小曼婚后也来到上海。他们回硖石老家住了一阵子,正赶上北伐军进入浙江,乡下大乱,匆忙间又回到上海,从此在上海住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一年春天志摩北上教书。这五年,未必是志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却着实是洵美事业大发展的时期。<br>    洵美事业的发展,与志摩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志摩长洵美十岁,比洵美出名早,此时已是新月派的领袖人物。洵美一直以兄长待之。凡志摩参加的各种社交活动,常能见到洵美的身影。志摩发起组织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洵美积极参加,一度出任笔会的会计,资金方面,常帮志摩的忙。薪月书店到了后期,维持不下去了,经志摩说项,洵美接手注入资金,又延续了一个时期。胡也频遇难,沈从文要送丁玲母女回湖南老家,没有盘缠,向志摩告贷,志摩手头也紧,转求洵美,洵美如数借与。正因为时常接济朋友,洵美当年在上海有“沪上孟尝君”的雅号。<br>    要当孟尝君,先得有钱。洵美出身世家,本是二房的长子,伯父无子嗣,他一身而兼祧两房,等于是一人继承了两房的资产。如果说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个灵通宝玉的话,那么,洵美则可说,出生时嘴里就衔着一个钱折子,上面不是三十万五十万,也不是三百万五百万,少说也在三千万,单位是银元。<br>    有人说洵美是“纨绔子弟”,挥霍成性,把一份上好的家业捣腾空了。说这话的,有的还是当年受其泽惠的人。在这上头,中国人最是乖张,他要是不借给你钱,是吝啬鬼,是守财奴;借给你了又是二百五,是不谙世事的纨绔。看看洵美的传记,就会知道,这个人,既不是守财奴,也不是二百五,而是有经济头脑的人。至于借给你三百,送给他二百,实在是手头太阔绰了,不把小钱当回事儿。纵观他的前半生,他手里的钱,主要还是用于创办文化事业了。据统计,抗战前他就办过金屋书屋、时代图书公司和第一出版社,先后拥有十一种杂志,即《狮吼》《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文学时代》《万象》《声色画报》《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人言周刊》。还不算由新月书店出版的《新月月刊》和《诗刊》。<br>    关于这些刊物的作用,仅举一例就知道了。老画家黄苗子说:“《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新文学史料》二○○六年第一期)<br>    最能看出邵洵美出版家胸襟的,是早在一九三。年就斥巨资,向德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开办了时代印刷厂。这套机器,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征购,运到北京,成为印制《人民画报》的机器。可以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多年它都不落后。
展开
目录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br>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以傅斯年和黄万里为例<br>    梁实秋的私行<br>    叶公超的脾气<br>    潘光旦的文采<br>    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br>    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br>    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br>    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br>    胡适的败笔<br>    碧海蓝天林徽因<br>    金岳霖的逻辑<br>    老英雄的风流<br>    一代名家李健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