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人物过眼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60859
  • 作      者:
    杨奎松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民国人物过眼录》是著名史学家杨奎松的读史札记。史料扎实、学风严谨、观点独特、叙述老到通俗是杨先生的一贯风格。民国史上的一桩桩公案、一个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蒋介石的选择,中东路事件的历史真相,孙中山西北军事计划的夭折,蒋介石的抗日态度以及民国外交的风风雨雨等等,无不在历史陶片的相互辉映中折射出斑驳的光芒。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奎松(青石),1953年10月生于北京。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家教授。已出版专著多种并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出版专著包括《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合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对外关系》(合著),《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1920-1960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个集子是硬编起来的。所以说是硬编,理由有二:一是因为它确实不是笔者自己主动想编而编的,实在是向先生再三推动的结果,多少有点不得不的架势;二是因为笔者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中共历史方面,要想集中编一本民国人物的集子,还真比较困难。好在民国人物并不等于都是国民党的人物,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几篇比较关键的文章,早已成为其他书的章节内容,除个别篇外,总不能又重复收入到这个集子里来,因此只好另想办法。
  另想办法的结果,就是编成了这本“过眼录”。这里的所谓“过眼”,倒不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意思,其实是不拘一格随便谈的意思。因为这里所集的文章,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包括专门的学术论文,笔者也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即把它们尽量变得通俗、更好读一些。
  让文字好读易懂,是笔者一向所追求的风格。不过,通俗到把史学论文变成纪实,并不是我的想法。因此,这里把早些年写过的两篇历史纪实收进来,还是会让笔者有些忐忑不安。这一方面是因为笔者从来对社会上各种纪实文学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这种“创作”的资格。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把以前改写的两篇历史纪实编进来,是因为这两篇“东东”挂在网上多年,不少人转贴来转贴去,甚至有人把它扒下来成为自己的作品去投稿。既如此,它们想来不会有太大问题。同时,之能够写出来,也是因为当年写论文时发现所能利用的资料和能够涵盖的历史背景与细节局限性太大,自己搜集到的相关史料实在太多、太具体,很多史料不用太可惜。虽然这两篇纪实并没有能够把大量已有的史料全部用上,但也还是把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细节交代了出来。因此,通过这两篇其实还是建立在大量史料基础上的历史纪实来了解相关的细节,对一些读者也许还是有所帮助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大乱之中左右为难
  自中共四大以后,瞿秋白开始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成为中共中央局5名委员之一。但严格说来,除了总书记陈独秀以外,瞿秋白这时在党内的地位还排在张国焘、彭述之和蔡和森三人之后。甚至在实际工作中,瞿秋白还处于彭述之的领导之下,因为彭述之是中央宣传部部长,瞿秋白只是具体负责主编中共的机关刊物。
  瞿秋白在上海工作的两年左右时间里,除了夜以继日地从事宣传工作,以及短时期出外执行任务以外,一项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协助中央领导人接通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之间的关系。因此,瞿秋自在这段时间始终与共产国际代表有着密切的接触。两年问持续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使瞿秋白在理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这时主要的中央领导人比较起来,他显得更容易与革命经验相对丰富的共产国际代表沟通,这些无疑都使先后来到上海的国际代表普遍对瞿秋白抱以好感。但瞿秋白已渐渐注意到,在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和鲍罗廷之间明显地存在着矛盾,使他颇感为难。像1925年12月,鲍罗廷正在广州全力筹划召开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设法赶走国民党右派,打击那些尖锐批评共产党的国民党中派领袖,努力扩大中共及国民党左派势力。而上海这边维经斯基等远东局代表却对国民党中派领袖提出的撤换鲍罗廷的要求不置可否,甚至拉上陈独秀、张国焘、瞿秋白三人去与做孙科、邵元冲、叶楚伧这些中派领袖的工作,表示在国民党二大上中共保证不要求超过1/3以上的中央委员名额。1926年8月,张国焘、瞿秋白、张太雷在广州与鲍罗廷、维经斯基举行联席会议,鲍罗廷提出“社会革命政纲”,主张迅速提出土地革命的斗争任务,维经斯基却坚持只能实行“民主革命政纲”,反对立即提出土地革命任务,双方意见分歧。面对这种情况,瞿秋白处境显然困难。
展开
目录
一、华人洋事
瞿秋白与共产国际/3
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24

二、洋人华事
牛兰事件及其共产国际在华秘密组织/69
苏联大使罗申的秘密使命/89

三、联苏秘闻
孙中山的西北军事计划及其夭折/105
抗战前夕陈立夫赴苏秘密使命失败及其原因/125

四、抗日秘辛
蒋介石与1936年绥远抗战/145
蒋介石与中国抗战之开启/169
蒋介石抗日态度之研究——以抗战前期中日秘密交涉为例/188

五、党人内争
向忠发是怎样一个总书记?/225
毛泽东的崛起与共产国际/252
张学良反蒋问题之探讨/284
论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307

六、读史札记
蒋经国莫斯科历险记/331
王明上台记/341
宋庆龄何时加入共产党/362

七、人物纵谈
蒋介石与民国外交/369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研究/389

八、历史纪实
李、白反蒋和共的密谋/409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事件始末/443
后记/4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