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079064
  • 作      者:
    龚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为《人物中国》丛书之一,介绍了包括吴兢、鉴真、杜佑、陆贽、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郑樵、朱熹、陆九渊、真德秀、许衡、马端临、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好问、关汉卿等在内的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名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通过人文初祖黄帝,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毅刚强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不畏艰辛出生人死出使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等六百余位中华名人的一个个小故事,阐明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为确立和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为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文明的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br>    《人物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为介绍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历史名人的分册。
展开
精彩书评
    历史是由人类的创造活动构成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代表,故历史必须以人为本。学习和研究历史人物,就是学习和研究最鲜活灵动、有血有肉、形质兼备、深刻入微的人类历史!<br>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黎虎<br><br>    爱国从了解历史开始。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决胜疆场的军事家、默默耕耘的思想家,都是国家进步的推动者。阅读本书,可以知晓祖宗艰难开拓的历史,可以鉴古今,可以振奋民族精神。<br>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历史学博士 迟云飞<br><br>    司马迁说:立名者,行之极也!他们中既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志士,也有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豪迈人生,还有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奋发有为者!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读《人物中国》,阅千秋风采!<br>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历史学博士兼国家清史编委会典志组专家 林乾<br><br>    以人系事,鉴史识人,六卷《人物中国》,六百风流人物,历代仁人志士,凸现不同历史侧面,诉说历史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br>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郑大华
展开
精彩书摘
    【政治人物】<br>    杨坚<br>    结束分裂<br>    杨坚出身高贵,他的家族是从汉朝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杨坚在青少年时期并不出色,甚至被讽刺为不学无术。然而因为有父亲的关系,他从15岁起便开始做官,到560年周武帝即位时,不满20岁的他已经做到了随州刺史。六年后,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出杨坚前程远大,就把刚14岁的女儿许给了他。<br>    北周建德七年(578),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年少的皇帝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大成元年(579),周宣帝一病不起。杨坚以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由他总管朝政,辅佐刚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宣帝死后,杨坚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先夺取了军政大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br>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来稳定政局,然后又向对他有威胁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宗室势力被消除后,他又开始平息地方势力,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br>    大象三年(581)正月,杨坚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然后送到自己的府中,他先是假意推辞,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拥戴”,登上皇帝的宝座。因为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后来又进封为随王,因此他把新王朝定名为“随”,又改为“隋”,年号定为“开皇”。<br>    杨坚取得政权之后,立即着手实施统一大业。<br>    首先是对付北面的突厥。突厥原来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后来向东迁移,活动在蒙古草原一带,早在北齐和北周时期,便常骚扰内地。为了更好地防御突厥的侵扰,杨坚曾经三次修长城,巩固北方的防御线。到后来,突厥分裂成了两部分: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因为无法和隋朝抗衡,渐渐地采取了和缓政策,直到接受了隋朝的领导。两突厥则逐渐向西发展,对隋朝失去了威胁。<br>    北面安定之后,杨坚开始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首先是灭掉后梁。后梁原来就依附于北周,杨坚开始时采取笼络的态度,等自己势力壮大后,就邀请后梁的皇帝萧琮到长安,其实是将其软禁,然后派兵占领了后梁。此后他又开始向江南进兵。当时占据江南的是陈,开皇八年(588)秋,杨坚派兵五十万,东到海边,西到四川,在长江沿线向陈发动了全面进攻,最终灭掉陈,并俘获了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由此,两晋末年以来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宣告结束。<br>    隋朝建立之后,杨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皇元年(581),他首先废除了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他还彻底废除了汉代以来为豪强士族所垄断的辟举制度,以科举制度取而代之。杨坚于开皇七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科举制的创立,为那些不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提供了人仕的机会。<br>    鉴于周宣帝时刑罚严酷,“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开皇元年,杨坚命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刑律颁行,这就是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的《开皇律》。开皇三年(583),他又命人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删除死罪8l条、流罪154条、徒杖等千余条。<br>    杨坚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开皇元年春,分官牛五千头给贫人,帮助他们生产。开皇二年,颁布了关于均田和租调的新令,将土地分给百姓。开皇三年,下令将百姓交纳赋税的年龄由18岁推迟到21岁;成年男子服役的期限由一个月减为20天,并免除了妇女的赋役。这些规定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br>    杨坚十分重视仓廪的建置和漕路的开通。开皇三年,他下诏在黄河中游十三州募丁运米,在沿河的卫州(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洛州(今河南洛阳东)、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华州(今陕西华县)设置4座转运仓,向国都大兴城(今西安)依次转输关东、汾晋的粟谷。开皇四年,命字文恺主持开凿大兴城至潼关的漕渠,都城太仓的储粮得以充实。开皇五年,又下诏令各州设置义仓,以备灾年赈济之用。义仓制度是古代国家保障社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后一直沿用到清代。<br>    在杨坚统治的前期,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南下灭陈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在他统治的后期,国家富足强盛,仓储之丰富为历史上所仅见。但是杨坚本人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皇十三年(593),他在岐州(今陕西岐山)之北营建仁寿宫,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据说累死丁夫上万人。他的长子杨勇奢华任性,为他所不喜,于开皇二十年被废黜。然而他另立为太子的次子杨广则是一个狡猾凶恶之人。仁寿四年(604)七月,杨坚在病中猝然死去,据说为杨广所害。杨广史称隋炀帝,他即位后穷奢极欲,扰害百姓,使得隋王朝迅速灭亡。<br>    “地广三代,威振八”的隋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37年,然而它为盛唐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这样评价说:“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短暂的隋朝留给后世很多意义深远的影响:如大运河、科举制度、义仓制度等等。而杨坚在位的这段时期,因其辉煌成就,史称“开皇之治”。<br>    窦建德的祖上世代务农,家中有些资产。窦建德本人仗义疏财,在乡里很受人敬重。他曾经担任过里长之职,后来因为犯法逃跑在外,大赦之后才回到家中。隋炀帝登基之后,荒淫残暴,倒行逆施,把苛重的力役和赋税加在农民身上,使得广大农村田地荒芜,无数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大业七年(611),隋炀帝征兵攻打高丽(今朝鲜半岛),窦建德被招募从军,为二百人长。当时,山东遭遇罕见的水患,与他同县的孙安祖家被大水冲毁,妻子儿女都饿死了,而县官仍将他征发入伍。孙安祖苦苦哀求,说自己家中贫困,不应被征,却被县官笞责。他一时激愤,杀死了县官,投奔窦建德,请他帮助逃亡。窦建德说:朝廷连年征发,民间得不到休息,百姓疲惫不堪。现在又要发兵,这样的统治容易动摇。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应当干一番大事业,岂能甘心仅仅做个亡命之徒!于是帮助孙安祖聚集了当地的贫困农民和拒绝被征的士兵几百人,避入高鸡泊,举兵抗隋。高鸡泊在漳南附近,宽广数百里,港汊交错,芦苇丛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br>    ……
展开
目录
【政治人物】<br>杨坚<br>窦建德<br>房玄龄<br>魏徵<br>李密<br>杜如晦<br>李世民<br>长孙无忌<br>长孙皇后<br>松赞干布<br>文成公主<br>武则天<br>狄仁杰<br>李隆基<br>刘晏<br>杨炎<br>张议潮<br>黄巢<br>钱镠<br>耶律阿保机<br>耶律德光<br>柴荣<br>赵普<br>赵匡胤<br>萧绰<br>寇准<br>范仲淹<br>包拯<br>李元吴<br>司马光<br>王安石<br>宗泽<br>完颜阿骨打<br>李纲<br>成吉思汗<br>耶律楚材<br>忽必烈<br>李庭芝<br>郝经<br>文天祥<br>张养浩<br><br>【军事人物】<br>李靖<br>李*<br>郭子仪<br>李光弼<br>高仙芝<br>李想<br>高怀德<br>曹彬<br>杨业<br>狄青<br>韩世忠<br>岳飞<br><br>【思想学术人物】<br>玄奘<br>刘知几<br>吴兢<br>鉴真<br>杜佑<br>陆贽<br>周敦颐<br>张载<br>程颢、程颐<br>郑樵<br>朱熹<br>陆九渊<br>真德秀<br>许衡<br>马端临<br>骆宾王<br>王勃<br>陈=于二昂<br>贺知章<br>王维<br>李白<br>高适、岑参<br>颜真卿<br>杜甫<br>孟郊、贾岛<br>韩愈<br>白居易<br>柳宗元<br>欧阳修<br>苏轼<br>李清照<br>陆游<br>辛弃疾<br>元好问<br>关汉卿<br><br>【科技人物】<br>刘焯<br>孙思邈<br>李春<br>一行<br>苏颂<br>沈括<br>毕异<br>郭守敬<br>黄道婆<br>王祯<br>贾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