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光荣与梦想之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01706
  • 作      者:
    (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著
  • 出 版 社 :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是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排行榜上“五星级”图书——《光荣与梦想》之一,着重描述了1932年-1941年间,罗斯福新政为美国大萧条时期带来的转机。书中描绘的这样一个焦躁不安、丑闻不断、个人至上、族群分裂、党派松散的社会,居然支撑起一个至今仍未衰败、在世界上咄咄逼人的国家,这不能不提醒我们,观察美国要透过表层,看到深处。而今天的中国,更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时,美国还处在大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恰恰给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促进大规模生产,保证充分就业机会,提供了近乎完美的历史机遇和国际环境。
展开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1922年-2004年),美国记者兼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负重伤,获紫心勋章。战后先后在《俄克拉马日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报任采访记者。1959~1968年问任康涅狄格州韦斯莱扬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67年获哈儿马舍尔德研究所文学奖金。他既写历史、传记,也写小说。
  主要著作有:《愤怒的城市》(1953年)、《季风的阴影》(1956年)、《洛克菲勒家史》(1959年)、《肯尼迪总统画像》(1962年)、《肯尼迪总统之死》(1967年)、《克虏伯的军火,1587~1968》(1968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甚至连农民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时的胡佛政府甚至都不承认大萧条的来临,虽然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政府却仍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涵着新生,美国社会到了痛定思痛,面临抉择的时刻。罗斯福,这一注定要载入美国辉煌史册的人物走到了前台。当时,美国社会形势之混乱,超出想象,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成灾,更有成千上万失去生活保障的下层民众在街头聚集,整个美国命悬一线,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仅仅需要一个火星,美国社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力挽狂澜,赌博似的出台了…·系列法案,开始了他的百日新政。百日新政,万般激荡,但罗斯福政府终于顶住压力,稳定了大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国内矛盾缓和下来,也由此把美国带入了战时经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促使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更让美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展开
精彩书评
  今天的中国,更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我们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遇到的问题,与其说与美国的次贷危机相近,不如说与1930年代大萧条时美国遇到的问题更相近。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和当下中国的情形何其相似,社会矛盾重重,利益群体众多。罗斯福新政完全是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铁腕推行,历史证明他走对了。那时候美国是真的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而我们似乎知道改革的大方向却在现实中难以推行。
  ——读者 yiPan51 4
  迷人的细节和宏大的叙事,本书自然会吸引住许多年轻人。
  ——《经济观察报》
展开
精彩书摘
  早期移民的后裔。除矿工和纺织工会外,劳联所有下属工会都按手艺组织起来,其中有什么锅炉制造工会、木工会、机工会、家具工会、冲床操作工会、油漆工会等等。俄亥俄橡胶工厂工人想成立工会,劳联派了个代表去,马上把他们分成19个工会,因为橡胶制造有19种技艺。格林觉得,联合汽车工会是个怪物,只能让它暂时存在,将来要分为100个手艺工会才行。
  刘易斯那个“救救马其顿人”的呼声是在1935年10月在大西洋城召开的劳联代表大会上发出的。他要求按产业成立工会,把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工人按产品性质连成一气。比方钢铁工人共同组织一个工会,建筑工人又联合成立一个工会等等。他坚持说:只有这样,在大企业里举行罢工才有成功的希望。可是这话人家当是耳边风。提案被代表大会否决了。随后大会进行议会式的舌战,把持木工工会的大个子比尔·哈奇逊竞骂刘易斯为“杂种”。这一骂可未免欠考虑,刘易斯当着格林和几千代表的面,挥拳痛打这个恶语伤人的家伙,弄得他鲜血直流,人家只好把他扶下讲台。刘易斯抖抖衣服,点起雪茄,扬长而去。这一走,事实上也就是退出劳联。他写给格林声明退出劳联的信只有一行字,而且还对新闻界说:“劳联不求进步,眼睛只会向后看。”
展开
目录
序幕沟底
“远征军”的惨况
镇压
流民
胡佛总统
第一章 最惨的一年
像畜生那样生存
满脑肥肠的有钱人
不被看好的罗斯福
混乱的美国社会
中产阶级的生活

第二章 罗斯福
新总统就任
百日新政
全国复兴总署
美国人物画像埃利诺

第三章 万般激荡
令人不愉陕的天气
激进派
真正的挑战
极端派库格林
“疯子”朗格
新鲜玩意儿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向背
30年代的青年人
约翰·刘易斯
罗斯福与最高法院的冲突
获取连任
美国人物画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惠特尼

第五章 保守派死灰复燃
闲暇的美国家庭
工人的权益
暴力行为
保守派的反对
新政强弩之末

第六章 原始恐怖的阴影下
希特勒的演讲
不合时宜的飓风
美国人的恐惧
国际问题压倒国内问题
美国人物画像诺曼·托马斯

第七章 黑夜茫茫,光明在前
核计划
欧洲的战争
从孤立到干涉
租借法案
美国终于恼了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经济依然萧条
种族问题
战争前夕的美国青年
珍珠港被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