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方研究.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206270
  • 作      者:
    张玉安主编
  • 出 版 社 :
    阳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东方研究(2009)》是为了庆贺新加坡南洋学会前会长、学界前辈魏维贤博士八十华诞而出版的特辑。季羡林先生为此题写了贺辞“东南亚文化的多元与共生”。魏博士与北京大学几代学人之间有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情,这在此前的《魏维贤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东南亚文化研究论文集》(2004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和《东方研究2007:东南亚研究专辑》(2008年,经济日报出版社)三本论文集的前言中已多有谈及。从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至今,每年魏博士来中国都必到北大访问。
展开
精彩书摘
    魏博士: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当时在殖民地制度下,教育官只能由英国人担任,独立后就不同了。过了几年,马来人自己的人才也大学毕业了。他们毕业后都获得很高的职位,如大学校长、教育局局长、教育部的行政长等。我的工作主要是教育行政,可以被派去做任何教育工作。我的第一任就被派到雪兰莪州去当视学官。担任视学官也让我结交了一些英国官员朋友。我的学历也是英国大学的,而且比他们还高,英语也很好,所以他们不会看不起我。让我担任这个专门视察华校的职位,一是因为我懂中文,二是因为华校所在地区英国人不敢去,害怕受到当地的共产党伤害。这之后,大约是1956年初,我又被调回吉隆坡总部,担任华校师训主任,管理马来亚所有华校的教师培训。因为马来亚政府认识到,这些华文教师,无论是临时教师还是其他的,通常都会散布对政府不利、对马共有利的言论。所以,与其放手不管,不如加强管理,以避免他们去做对政府不利的宣传。而我的想法则是趁这个机会来改正华校的缺点,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而不是跟着政府反共。我把在华校教书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有适当的机会我也会去上一两堂课,因为只有实干而不只是嘴上说说,老师们才会真正听从我的话。我强调其他事情我不管,在学校的时候就是要学习,要乖乖读书。我担任此职一直到1960年,那一年马来亚政府要搞改革,让马来文最终成为全国学校的教学媒介语。这时政府上层几乎全都是马来人了,他们要建立马来文的中学。1961年在彭亨州苏丹阿布巴卡中学开办中学一年级的马来文班,派我去担任这所中学校长,兼管这个马来学校。有人以为,从一个主任调到彭亨州当中学校长,岂不是降级了?其实不是的,因为教育部重视马来中学的发展,所以派我去了,官阶和薪水并没有变。我并不喜欢那里的生活,一是因为我的马来语还不好,二是招来的马来学生不适应城市生活,背井离乡有很多的问题,对我而言也很难解决。比如他们一天要朝拜好几次,我也不大懂这些。于是我就要求转去槟城师范学院去当讲师。这个学校院长、副院长都是老外,他们不像我们是教育部门的行政官员,而是特聘来的,担任三年或两年的合约工作就走了。槟城我是喜欢的,是华人的地方,非常适应那里的生活,在那里也有很多我的朋友。为了保证成绩,学院聘用校外考试委员。我去的时候校外考试委员是新加坡大学教育系主任,也是个老外,我们俩很谈得来,成为了好友。朋友之间是很坦荡的,我也会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告诉他。
    马来亚独立之后,有很多国家给它提供帮助,奖学金是其中之一。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都是英语国家,这和殖民地的历史有关,比如法国、德国就几乎没有。那时的政治,马来族和华族已在明争暗斗,马华公会和他们相处也是表面上和,但是心里都各有想法。马来人的领导想让马来人强起来,这点无可厚非,但要把其他民族压低就不大合理了。这些奖学金的得主是通过选拔的,直接由中央管制。
展开
目录
变迁·挑战·应对——一个学人所经历的崎岖之路/001
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魏维贤博士的友情杂忆(陈炎)/011
也谈文学翻译中的变异问题(裴晓睿)/001
印度尼西亚的罗摩歌舞剧(张玉安)/009
印度尼西亚哇扬戏的“印度起源说”(郄莉莎)/018
印尼稻谷起源神话文本类型与文化功能初探(高诗源)/029
对《金云翘传》和《征妇吟曲》的文化诗学解析(赵玉兰)/039
浅论《金云翘传》女性形象的特点(谢昂)/048
越南汉文古典小说的史传特征(夏露)/058
评缅甸第一部小说——《天堂之路》(李谋)/067
从《宝镜》看缅甸古典小说的传统(林琼)/075
菲律宾伊洛戈族史诗《拉姆昂传奇》初探(吴杰伟史阳)/083
菲律宾阿拉安-芒扬原住民的神话与神话观(史阳)/096
泰国泰文《三国》的研究回顾(金勇)/111
解读《可能》——试析布拉达·云的小说思想(熊燃)/120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朵奇葩——论《梁祝》在海外(孔远志)/128
东南亚大陆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薄文泽)/143
从东南亚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看“东盟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唐慧)/151
印度宗教文化对印尼的输入及影响(梁敏和)/161
马来半岛政治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因素的变迁(罗杰)/175
马来西亚政治进程中的文化因素(骆永昆)/187
试析马来传统君权观对当代马来政治文化的影响(宋聃)/194
越南民俗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刘介民)/210
越南道德教育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王彦)/218
佛教在缅甸风灾中的救助作用(杨国影)/226
试析《信第达巴茂克碑文》的史学价值(张哲)/233
浅析黎萨尔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黄轶)/2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