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浙江60年档案解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41525
  • 作      者:
    鞠建林, 王纲主编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段传奇的历史,你究竟了解多少?《浙江60年档案解密》用一份份档案的解密和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揭开了60年尘封往事,也曝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让更多人可以翻阅过去60年的记忆,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我们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送上的最好的礼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是中国人”
    第一批台商赴大陆投资历程
    □本报记者龚曦祝瑶
    位于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嘉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明年5月将迎来企业成立20周年纪念日。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今年57岁的简明堃,是个地道的台湾商人,为人沉稳,做事干练,企业经营理念独树一帜,在台湾拥有自己的净化设备生产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末,交通远没有如今发达,更别提现在杭州台北两地直航。1988年,36岁的简明堃从香港、深圳辗转近十个小时的飞机、火车,只身来到杭州这块热土投资办厂,成为最早到杭州投资的台湾商人之一。
    ●亲历者说
    上世纪80年代产品辗转到大陆
    简明堃告诉记者,他的祖籍在大陆北方,北京和河北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城。后来,他到了福州、厦门,然后去了台湾。
    在台湾,简明堃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专门生产空气净化器。简明堃介绍,空气净化器是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备之一。钢铁、电子元件等商品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空气净化器。
    上世纪80年代,大陆基础工业比较弱,还没有比较强的净化器生产企业。大陆企业需要使用这类设备时,必须使用外汇进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通过香港的代理机构,把在台湾生产的净化设备,卖到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简明堃回忆道,“当时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占工厂生产总量的相当大一部分。”
    回大陆投资是最大的愿望
    1986年,简明堃从台湾赶到香港。在这里,正好碰到了自己的净化设备在深圳的经销商。
    从经销商口中,简明堃得知了自己产品的去向和真实的价格。嘉美的一台净化设备当时的出厂价格是3000美元,货运到香港之后,香港代理经销商以12000美元价格卖给深圳的买家,利润率不是一般的高。
    这次偶遇,其实是经销商早就计划好的。他想和简明堃直接做生意。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件事情最终没能成功。不过,简明堃了解到,当时大陆对摩托车、冰箱和电视机的需求量很大。深圳有了电视机、手表、收音机等产品的生产厂家,而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是需要使用到净化设备的。
    “我看到了净化设备的供需缺口,这绝对是个巨大的商机。”简明堃说,“另另外,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回大陆投资,也是我个人最重要的愿望之一。”
    相信在大陆投资定能赚钱
    1988年,海峡两岸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台胞回大陆探亲、投资逐步开放。
    简明堃也开始了自己的投资考察之旅:“当时,我考察了上海、杭州、厦门、山东等多个城市。但给我的感觉,其他城市国营大企业非常强势,而杭州的民营企业相对比较多,民营资本活跃,合作机会也比较大。于是,最终我选择了杭州。”
    1988年10月,简明堃从台湾到杭州,这一路让他记忆犹新。
    “那时,我们随身用的还是护照,感觉有些怪怪的。”简明堃对记者说,“不过,后来很快就进行了调整,我们有了台胞证。这样的感觉,就好多了。”
    “当时,两岸还没有通航。为了到杭州,我先乘飞机到香港。在香港过关后,到经济特区深圳。在朋友指引下,我再从深圳辗转坐火车,才到杭州。”简明堃说。
    “之前,台湾有很多朋友到大陆各地投资,回来的反映都不错,比如:当地政府比较照顾、人力成本比较低……”简明堃说,“到了火车站,我还看到专门为台胞设立的绿色通道,感觉特别欣慰,很感动。一路上,偶尔碰到来大陆考察市场的台湾商人,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在大陆投资,肯定能赚到钱。”
    愿意为杭州付出自己的努力
    1988年10月8日,简明堃抵达杭州。当时的杭州,刚刚经历了8月8日的大台风侵袭,满目疮痍。简明堃说,“但我仍然非常喜爱这里,更愿意为了她的发展,付出我自己的努力。”
    翌年,简明堃决心在杭州投资建厂,生产净化设备。而目标则是把杭州建设成净化设备的全国基地。他打算以个人名义,组建台商独资的杭州嘉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1990年5月,简明堃正式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当时全大陆最早拥有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冷干机制造商之一。
    “刚刚到杭州建厂时,条件非常简陋。嘉美的生产车间在杭州商学院的校办工厂内。销售中心在靠近天目山路和教工路的交叉口,现在那里已竖起世贸丽晶城。”简明堃清楚地记得,当时销售基地的门牌号是“天目山路46号”。
    因为当时往返不是很方便,简明堃呆在大陆的时间并不长。他的手下每天用传真的方式,向他汇报每天的工作情况。
    公司投产不久,简明堃找到了他的第一位客户——杭州钢铁集团。因为不需要外汇,杭钢一次买了两套设备,总价值约30万元。
    1993年,适逢下沙经济开发区崛起。一年后,嘉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迁址至下沙。
    随着杭州的净化设备行业不断发展,工厂逐步上了轨道,杭州嘉美在巅峰时期,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现在,我们正在转型。嘉美只做‘包装工作’,剩下的人力、技术、资金,可以投入到新型高端净化设备的研发中。”一直强调超前意识的简明堃,现正在自主研发管理数据系统和新技术产品。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简明堃感觉大陆的市场越来越重要。于是,“从1994年到现在,我每个月有20天在杭州,有10天在台湾。在杭州,我还买了自己的房产,完全可以做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
    ●档案解密
    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1978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告同胞书发表。
    告同胞书指出:统一祖国是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诿的责任,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1987年,邓小平在接见陈香梅女士时说:“你应该让那些已经在台湾的人,让他们回到大陆来探亲。”后来,陈香梅在台湾会见蒋经国先生时,将这一意见作了转述:“很多从大陆来的人已垂垂老矣,离别大陆亲人40多年,他们的长辈也七老八十了,如果再不让他们回家看看,可能再也没机会了,这在历史上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蒋经国表示“可可以考虑”。
    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的马英九先生,则为蒋经国完成了《民众往返大陆探亲问题之研析》初稿。同年11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随着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潮的涌现,许多台湾同胞亲眼见到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就干脆在大陆投资兴办企业,从而为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目录
潜伏
《杭州概况》手抄本是如何汇编成册的
谋变
他曾策反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
破晓
浙江大学为迎接解放掀起护校运动
南下
8000名山东干部接管浙江
血战
登步岛战役——解放浙江最惨烈一战
剿匪
反动势力策划“金兰汤暴动”流产
土改
浙江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妇女解放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实施
创业
解放后首个自办大型企业浙江麻纺厂诞生记
援朝
浙江捐款居全国第一
新生
从旧剧戏子到“人民灵魂工程师”
除毒瘤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江的禁毒斗争
制宪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起草
粮票兴衰
一段绵延40年的国人记忆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送瘟神
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
探索
10个月的永嘉包产到户实践
海魂
记忆中真实的“超强台风”
家园
新安江水库28万人大迁移
友谊种子
苏联专家在浙江的足迹
新人口论
控制中国人口增长的理论著作
蚂蚁精神
全国首个渔业人民公社的创立
钢水奔流
浙江告别无钢铁生产的历史
狂热时代
满城尽是小高炉
艰难岁月
困难时期田家英嘉善调查始末
枫桥经验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样本
东海长城
浙江沿海军民反袭扰斗争
守护圣地
浙大学生保卫灵隐古寺行动
击落U一
与“黑猫”中队最后的较量
蹉跎岁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备战备荒
城市地下深挖防空洞
704工程
林彪的秘密行宫
笕桥速度
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杭州之行
重返知识殿堂
恢复高考成为知识分子的命运拐点
遗址探秘
河姆渡文化考古
拨乱反正
“浙南叛徒集团”案的平反
金牌之路
浙江省第一位世界冠军
守护国门
遏制沿海地区的走私狂潮
寻找夏衍
“金鸡奖”和杭州的电影传奇
选举
村民委员会,农村民主的实现形式
开放市场
义乌: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故乡情
一座开放的城市和她的海外游子
统购统销
千百万人吃饭的头等大事
温州热
全国紧急叫停到温州参观考察
我是中国人
第一批台商大陆投资的历程
私企腾飞
《温州市私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背后
抢购风潮
物价改革闯关带来的插曲
攻克甲肝
肆虐横行的“黄色瘟神”被制服
股市魅力
浙江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
拍地
敲响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第一槌
春天故事
邓小平南方谈话掀起下海潮
百年解百
浙江商业零售发展盼见证者
“大哥大”记忆
移动电话来到杭州
惊天一“破”
我省第一家实施破产的国企
金融创新
我省第一家外资银行从宁波起航
体育职业化
全国首家职业篮球俱乐部诞生
健康使者
浙江援外医疗队倾情非洲41年
基层民主自治
杭州诞生新中国第一居委会
走出“深闺”
浙江档案事业的开放和发展
报人·报志
《浙江日报》的难忘岁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