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槐两千岁,银杏六百年<br> 寿光有“两棵树”:一日老槐树,两千多岁;一日古银杏,六百余年。<br> 先说老槐树。<br> 寿光民间有“先有老槐荫,后有寿光城”之说。古槐位于寿光城小东关,此处系宁国寺故址所在地。千年古寺,迭经战火,至民国时已破坏殆尽,仅剩断壁残垣及六棱唐碑一块。碑上刻有唐代书法名家褚遂良手笔,称古槐系汉槐,并记载了“张飞拴马”的故事。<br> 东汉末年,叛军作乱,将北海(今寿光)太守孔融团团围住,剑拔弩张,情势危急。孔融派人持其亲笔信,星夜驰往平原向刘备求救。时孔融为“建安七子”之一,名播四海。刘备见信,知孔融瞧得起自己,很是感动,遂携关羽、张飞二弟,点兵三千,直奔北海,救下孔融。其间,张飞曾在宁国寺此槐拴马,“张飞勒马看古槐”传颂至今。<br> 在寿光百姓心中,古槐向为吉祥之木。传说明万历年间,有一书生进京赶考,途经寿光,留宿一晚,梦一须发皆白的老者悲呼“脚寒”。考生问其住处,言“城东二里”。第二天,书生在城东遍寻老者不遇,唯见宁国寺中一古槐斜插云天,粗大的树根压满了冰雪。书生不假思索,便借来铁锨为古槐铲雪培土,一直将树根埋好。是夜,书生梦见那位老者前来致谢:“多亏公子为我添了鞋袜,使我免受脚寒之苦。我见你心地善良,一定要把你送到榜上。”果然,此生三场不落,中了状元。衣锦还乡时,他特地到寿光叩谢古槐。<br> 古槐最盛时,浓荫如伞,庇荫大半个寺院。后古寺无踪,只槐树盎然。1983年,寿光县人民政府将古槐定为重点保护古木。2002年,绕古槐栽下16个品种100多株槐树,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槐香园。<br> 今日古槐,势如盘龙腾飞,苍枝劲健,绿意葱茏。风刮得再大,树干也纹丝不动。特别令人称奇的是,树洞中生出一株小槐树,已粗如手臂,百姓美其名日:怀(槐)中抱子。更有许多求子少妇,于晨曦微露之时,绕树三匝,合十求拜,希冀槐仙赐一贵子,据传屡试不爽。<br> 再说古银杏。<br> 有作家写遭“如果不看一眼银杏树叶飞舞而下的情景,便不会知道秋天的思念是什么味道。那是一种饱蘸了金色的思念,没有伤感,只有祝福,透明而纯洁。”寿光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最有条件品味这“金色的思念”。<br> 在寿光城西南11公里的张家寨子村,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古银杏。何时栽植不见记载,但据说早于张家寨子村(1369年始建),所以至少也有640年的历史了。该树为雌株,树干高5米,胸围4.56米,树高26.5米,14条主枝支撑起庞大的树冠,冠幅达3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有两条主枝被日寇锯去,至今断痕犹存,向后人讲述着那段屈辱的历史。<br>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人称“植物第一活化石”,树形俊美,躯干挺拔,叶片玲珑,以其苍劲的体魄、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世人青睐。宋代诗词大家苏东坡赞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寿光诗人歌咏张家寨子村银杏树:“银杏承云立玄黄,根深叶茂阅历长。六百冬夏骄风雨,远瞩高瞻是栋梁。”<br> 如今的古银杏,舂日生机勃勃,盛夏巨影婆娑,秋来满树金黄,隆冬遒劲朴拙。尤其到了深秋,银杏压枝,硕果累累,翩翩落叶更让人如醉如痴。黄蝴蝶般的叶子,在风中轻盈地舞着,优雅飘逸,洒脱不羁。一场小雨过后,当秋阳洒下暖暖的光,满地黄叶便星星点点地闪烁起来,似许多调皮的眼睛向人眨着。浅踏上去,甚至可以听到它们被惊醒之后细碎的呓语,你的心尖也会跟着微微地颤动,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了,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静静流淌在时光河流上的生命。<br> 银杏年岁已高,但不应该寂寞。在它东面约五公里长的公路两侧,人们密密地植上了小银杏树。那些枝桠尚嫩的苗苗正以蓬勃的长势告诉人们:银杏家族,生生不息……<br> 2高台尚有迹,宝塔何处寻<br> 寿光历史悠久,胜迹众多,只可惜历经天灾人祸,有的遗迹仍存(如呙宋台),尚能供人凭吊;有的踪迹全无(如王高塔),只能空引感喟了。<br> 寿光城南7公里处,“蹲”着一座突兀的大土台,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遗址中央有凸起的方台,约四米高。远远望去,土台宏伟壮观,流露出一股逼人的气势,好似一名身躯伟岸的大将军。土台偏东北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土台,比大台高出四五米。两台的结构,活脱脱一个“呙”字。这就是千载遗存呙宋台。<br> 呙宋台构筑于哪朝哪代,众说不一。台旁曾有古碑,因年代久远,文字不可辨识,只有碑首“呙宋”二字孑然分明。<br> 呙宋台文化层深6米,遗址内灰坑遍布,陶片成堆,出土遗物有铜器、骨器、蚌器、陶罐、石网堕、石铲、贝币等,分属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和南北朝。遗址南北断崖处,暴露出6个大墓,深达7米。东南角断崖发现许多小墓,有的并列,有的叠压,非常密集。其中,不足20米的一段露出遗骸30余具。在土台正南不远处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西周制骨器作坊。<br> 呙宋台遗址面积之大,堆积之厚,内容之丰富,遗物时代连续性之强,在全国实属罕见。1977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曾两次率领共60多名专家到遗址考察。结合大量文物,经长期考证,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呙宋台即古营丘(姜尚辅佐武王灭纣有功,被封于齐,建都营丘),它对研究齐国及先秦历史有重大意义。<br> 在寿光,“宋台神釜”的传说由来已久:呙宋台前数十步有海眼,泉水漫溢,灾及黎庶,古神人将一巨釜埋于地下,塞没海眼。寿光林氏家谱载:“鬼斧神工劈丹崖,釜镇海眼奇功著。铜雀未央今安在?惟此胜迹长巩固。”民国初年,呙宋台顶尚有庙宇灵宫、僵槐古松。抗日战争时期,寺庙毁于战火,只有一座两层的文昌阁保存了下来。上世纪70年代,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狂潮中,文昌阁被夷为平地,呙宋台也遭到重创,面积大为缩小。<br> 今登古台,极目四望,沃野千顷,景秀如画。令人称奇的是,台角一块约50平方厘米的地方,竟然神奇地保存着原貌,青瓦拼成的图案清晰可辨,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华丽与典雅。<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