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七夕
夏天的晚上,天空无一丝浮云,月亮也不知藏到哪儿去了,只有闪闪烁烁的繁星衬在深蓝色的夜色里。这时,你若仰视星空,神游物外,会看到天上有一条白茫茫横贯南北的带子,这就是天河。河两边各有一颗亮晶晶的银星,东面的叫牛郎星,西边的叫织女星,两星遥遥相对,寂寞地射着荧荧青光。
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有不同传说,那么,济南是怎样流传的呢?
古时候,有个苦命少年,父母双亡,依哥哥嫂嫂过活。哥哥在外做买卖,嫂嫂不良,一心想独吞家财,天天让他上山放牛,夜晚就睡在牛棚里。老牛成了他相依为命的伙伴,村里人就叫他“牛郎”。有一天放牛归来,牛郎牵着老牛走在黄昏的山道上,忽然,老牛昂起头竟口吐人言,说:“牛郎,今天回家,不要吃你嫂嫂做的晚饭,她下了毒,想害死你,你要小心了!”牛郎一听,惊道:“你怎么知道?你怎么会讲话?”老牛亲切地说:“你不用怕,我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因把五谷种子撒到人间而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踢下天庭,罚做耕牛。我俩朝暮相伴,你待我好,我不能不救你。”晚饭时牛郎将嫂嫂端给他的一碗饭偷偷泼掉。没想到家中的黄狗跑过来吃下去,一会儿蹬了腿。嫂嫂见没毒死牛郎,气极败坏,大哭大闹,逼着丈夫与牛郎分家。牛郎既没分到房也没分到地,只牵着老牛和一辆破车就离开了家。
牛郎孤苦伶仃,在山脚下盖起一间茅屋,不远处是葱绿苍翠的树林,林外是清澈如镜的玉池。从此牛郎天天去垦荒耕种,与老牛日出而作,日暮而归,苦苦度日。有一次牛郎在树下小憩,老牛又说话了:“牛郎,今天夜里。天上有几位仙女要来玉池戏水,其中有个叫织女的最美丽,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天上的五彩云霞就是她织出来的。她穿着瑰丽的红纱裙,你趁仙女们戏水时,把她的红纱裙拿去,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听了老牛的嘱咐,晚上悄悄藏在林子里。月亮升起了,月光下的池水像蓝琉璃一般抖动着,万籁俱寂。夜半,只见从星光灿灿的夜幕里袅袅飞下几个仙女,她们欢快地解衣人池。这时,牛郎从树林中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红纱裙。众仙女一见大惊,纷纷上岸,急忙穿上罗裙,一个一个飞走了,只剩下织女一人。牛郎向她求婚,她含羞地答应了。
他们结婚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织女织出的绸缎色彩斑斓、熠熠闪闪,乡民们交口赞誉。三年后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一天,牛郎正在田里耕作,晴空突然响起一阵雷声,老牛流着眼泪说:“牛郎,看来我就要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留下,遇到急难事把它披上,它会帮助你。”老牛说完倒下了,牛郎痛哭起来……
王母娘娘终于知道了织女与牛郎成亲的事,不禁大怒,便派天将去人间将织女接回来。天将们穿云破雾来到牛郎家,把织女拉进云车腾空而去。牛郎见状捶胸顿足,与两个孩子哭成一团。牛郎忽然想起老牛临死时说的话,就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儿女,出门一跃,竟飞起来。飞上流金溢彩的天空,穿过灿烂的星群,越飞越快,眼看要追上织女。王母拔下头上的金簪,在他们之间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两人隔河痛哭流涕:王母娘娘见他们哭得可怜,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这天由喜鹊搭桥相会一次。汉代已有诗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在人间,七月七纯属妇女的佳节,称为“七夕”、“乞巧”,俗称“女儿节”。过去,这天晚上,济南的少女少妇们将桌子摆到院子里,供上瓜果李桃,在夜色中临风整线穿针以“乞巧”。相传若在葡萄架下静坐细听,会隐隐约约、若断若续地听到牛郎与织女的窃窃私语。有意思的是,这一天在江南街上有卖“巧果”的。所谓“巧果”,是将面加糖、芝麻、桂花等做成织布梭子状,每个长约二寸,入油锅炸酥,沿街叫卖,济南则无此食俗。不过,济南人有去看京戏《天河配》的风习。那时大观园里的第一剧场(后改为大众剧场)每到“七夕”就演节令应景戏——《天河配》。由孟丽君饰织女,孟丽蓉饰牛郎,大街的热闹处贴出红纸金字的戏报子,上写“真牛上台,电光鹊桥”,大玩噱头,吊人胃口,似乎对济南人来说,七夕不去看一回《天河配》是个遗憾。城里人纷纷去戏院,也引得乡下人进城看戏,“逛过济南府,看过《天河配》”成了日后向村民夸耀的一段经历。
很多年来,济南人对这个节日淡化了,没想到近年来七夕又成了红红火火的“情人节”,街头多了卖玫瑰花的,小伙子们持着花,急匆匆地去见情人。看来青年对爱情、幸福、自由的渴望亘古未变,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