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4763
  • 作      者:
    安作璋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历经三年多努力,终于正式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今山东沂源一带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虞舜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后期,山东地区即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里曾产生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家墨子、孟子、庄子、荀子;政治家管仲、晏婴、诸葛亮、房玄龄、刘晏;军事家孙武、吴起、孙膑、戚继光;科学家和发明家扁鹊、鲁班、汜胜之、贾思勰、燕肃、王桢;文学家和艺术家王羲之、刘勰、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孔尚任以及中国共产党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等,其余多如璀璨明星,不可胜数。这些先贤们的思想和业绩都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徐圆朗为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聚众起义,首先攻占东平郡(今山东郓城东),然后分兵略地,尽有琅邪(今山东临沂)以西、东平以南之地,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李密为瓦岗寨主后,归附李密。唐武德元年(618),李密被王世充打败,降唐,圆朗归附窦建德(又说降王世充)。武德二年降唐,唐拜其为兖州总管(驻今山东兖州),封鲁郡公。武德四年,刘黑闼于河北起义,尽复建德故地,圆朗暗中与其联合。唐朝廷派葛国公盛彦师巡视河南,行至任城(今山东济宁),圆朗将其扣留,遂举兵反唐。兖、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八州拥兵者皆响应,杀唐朝所署官吏,刘黑闼以其为大行台元帅。不久,引兵攻陷楚丘(治今山东曹县东南),攻虞城(今河南虞城)未克,自称鲁王。武德五年,唐秦王李世民破刘黑闼后,又进兵攻徐圆朗,连下其十余城。唐朝廷继又派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琅、李世劫攻徐圆朗,圆朗不能支,于武德六年二月与数骑弃城而走,为“野人”所杀,其地尽为唐有。
    孟海公为济阴(治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于大业九年起义,以周桥(在今山东曹县东北)为根据地,攻占曹(即济阴)、戴(治今山东成武)二州,发展至3万人,自称录事,“见人称引书史,辄杀之”①。唐武德二年,窦建德遣其妻兄、行台曹旦率兵5万渡河攻海公。武德三年,建德又亲率大军攻之。武德四年,建德克周桥,俘孟海公。此年,窦建德为秦王李世民击败被俘,海公与其一起被杀害。
    卢明月为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人,大业十年率起义军10多万人屯据祝阿(今山东长清东北)。隋齐郡丞张须陀率兵万人前来镇压,双方相持10余日,须陀粮尽,一方面伪装退兵,一方面派其将罗士信与秦叔宝率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之中。当明月率军追击张须陀时,罗、秦二人率伏兵偷袭明月大营,焚其营栅。明月闻报仓促奔还,须陀回军夹击,明月因而大败,率数百骑突围而走。大业十一年,明月又聚众至10余万人,攻陈州(今河南淮。阳)、汝州(今河南临汝)等地。
展开
目录
前言
通纪
一 隋朝统治下的山东
(一) 隋朝平定山东
(二) 隋文帝统治时期山东的吏治
(三 )隋炀帝东征高丽给山东人民造成的灾难
二 隋朝末年山东的农民起义
(一) 王薄领导的起义军
(二) 窦建德与刘黑闼领导的起义军
(三) 张金称、刘霸道等领导的起义军
(四) 北海郭方预、綦公顺、杨厚等领导的起义军
(五) 徐圆朗、孟海公、卢明月等领导的山东西部的农民起义军
(六) 其他农民起义军
(七) 三大主力军与山东地区的关系
三 唐朝前期的山东局势
(一) 贞观、开元年间山东局势的稳定
(二) 山东吏民反叛乱的斗争
四 唐朝后期山东境内的藩镇割据
(一) 平卢镇的割据与平定
(二) 横海镇的割据与平定
五 唐朝末年的山东农民大起义
(一) 唐朝后期山东境内阶级矛盾的逐步尖锐化
(二) 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
(三)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六 唐朝末年朱全忠与山东藩镇的斗争
(一) 平定天平镇与泰宁镇
(二) 平定平卢镇
七 五代政权与藩镇在山东的争夺
(一) 后梁与沙陀部在山东西部的争夺
(二) 后晋平定平卢镇
(三) 后周平定泰宁镇
八 唐末五代统治者的割据混战对山东地区的破坏与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 统治者对人民的屠杀与掠夺
(二) 赋役苛重
(三) 灾害频繁
(四) 土地荒芜,百姓流亡
(五) 人民的反抗斗争
九 士、庶势力的消长
(一) 士族势力的衰亡
(二) 庶族势力的增长
一○ 山东地方势力与隋唐中央政权的互动
(一) 山东在隋朝的地位及隋朝对山东的经营
(二) 山东豪强与唐前期政局
(三) 藩镇与山东自治
一一 山东士族与地域社会
(一) 山东地域士族的分布变化
(二) 山东士族与地域文化
(三) 士族在地域上的作用与影响

典志
一 政区
(一) 从道到节镇的变化
(二) 州郡县设置的变化
二 职官
(一) 总管、都督、节度使及其属官的设置
(二) 州郡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 县官及其属官的设置
三 兵制
(一) 隋及唐前期的军事制度
(二) 隋及唐前期在山东的军事部署
(三) 冷兵器时代山东的军事地理特征
四 经济
(一) 经济概况
(二) 山东膏腴地的自然背景
(三) 山东经济的产业结构
(四) 山东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五) 郡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 教育与科举
(一) 教育
(二) 科举制对山东士人的影响
六 学术
(一) 吕才的哲学思想
(二) 颜师古对《五经》的考订与《汉书》注
(三)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四) 王元感与疑经学派的形成及影响
七 文学
(一) 隋代文学
(二) 初盛唐文学
(三) 中晚唐文学
(四) 五代文学
八 艺术
(一) 绘画艺术
(二) 书法艺术
(三) 音乐艺术
(四) 工艺美术
(五) 雕塑艺术
(六) 建筑艺术
九 宗教
(一) 佛教的鼎盛
(二) 道教的大兴
一○ 社会风俗
(一) 乡村农事风俗的变迁
(二) 市民的游艺习俗
(三) 岁时节令
(四) 婚丧习俗
一一 外事
(一) 遣隋使、遣唐使路经山东及其在山东的活动
(二) 日僧圆仁在山东的活动
(三) 新罗人在山东的活动
一二 文献
(一) 经部
(二) 史部
(三) 子部
(四) 集部

列传
一 明克让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