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将壮族及其先民描述为风俗鄙野荒诞奇怪和信鬼的民族形象。有的虽然没有直接用“荒怪”一词,但关于“荒怪”内容的描述却早就有了。如《汉书》卷27下说:“粤地多妇人,男女同川,淫女为主,乱气所生,故圣人名之日蜮。”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说:今广西地方“人物强悍,风俗荒怪”。民国《平南县志》云:壮人“言其风俗,鄙陋殊甚”。民国《迁江县志》云:壮人“不习诗书,不勤生理,婚嫁不避同姓,疾病专事鬼神,其俗尤荒陋也”。看来,壮族的许多风俗在汉族的眼里就是难逃一“怪”字。它不仅反映了汉族与壮族在风俗上的巨大差异,而且也反映了汉族对壮族的风俗习惯普遍持一种嘲笑与鄙夷的态度。
四是将壮族及其先民描述为生性暴戾好斗的民族形象。“悍”是历史文献描述壮族性格时用得最多的字,与之组合的常用词有“犷悍”、“强悍”、“轻悍”、“顽悍”、“蛮悍”、“鸷悍”、“剽悍”等。如《汉书》卷1下云:“粤人之俗,好相攻击。”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壮族:“性喜仇杀、好斗轻生。”在地方志中,这种描述更是数不胜数。如清乾隆《柳州县志》云:“瑶僮杂处,其性顽悍,好劫杀。”清道光《天河县志》云:“蛮僮野犷,侍险剽悍,伏莽跳梁。”清光绪《浔州府志》云“僚与僮同,而嗜杀尤甚”。民国《桂平县志》引旧省志云:“壮者撞也,粤之顽民,性喜攻击撞突,故谓之僮。”不难看出,这些记载力图把壮族及其先民描述成为一个生性好暴乱、好劫杀的民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