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向现代合成军<br>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随后又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阅兵式。从摄影师留下的宝贵历史镜头中可以看到,当几十万军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阵阵传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许多历经战火磨炼的领导人都激动不已。郭沫若的一首诗正反映出大多数人此刻的心情——<br> 多少人民血,换得此尊荣。<br> 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br> 据在场的同志回忆,毛泽东在此时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但是作为新生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当他久久地挥手向广大军民致敬时,又比广场上和身边欢呼的人们想得更多、更远,既愉快又不愉快。用他后来的话说,1949年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br> 国内战争和人民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并有许多战友和亲人牺牲的毛泽东心情极其愉快。他同时又感到不愉快,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还是如此的贫穷落后。就在开国大典上,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劲旅——标有“功臣号”标记的陈旧的“老头坦克”、涂有迷彩的日制重炮、美制十轮卡车、挂着英国斯通式冲锋枪的战士以及刚刚缴获的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所有装备几乎都是缴获自敌人的“万国牌”武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泱泱大国,竟不能生产保卫自己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武器,这些无疑在毛泽东的心底投下了一层忧郁的阴影。<br>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经历了长达22年之久的武装斗争,从武装暴动起家,通过长期在农村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一步步发展壮大,终于建立起了一支能埋葬蒋家王朝的强大军队。在天安门前的礼炮奏响之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460万人。但是这支部队的绝大多数还是单一的步兵,赢得胜利主要靠的还是小米加步枪。<br> 面对这种情景,新中国诞生后不久毛泽东就发出号召: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人民解放军由一支装备极其落后的单一的陆军走向合乎现代战争要求的合成军,正是当时努力做的第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一面进行战争扫尾工作,一面开始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使全军的面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主要是单一的步兵走上合成军之路。<br> 开始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br>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武装斗争打江山,这是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斗争任务。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政权已经到手,革命战争就此基本结束。此后尽管人民解放军没有改名为国防军,但是其主要职责也由解放人民和解放全中国,改变为保卫人民和维护国家安全。新中国军事工作的中心,正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受侵犯,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也围绕着这一点进行。<br> 中国共产党人建立军队后,因环境所限,长期在落后的农村进行游击战,然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始终着眼于中国革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身居陕北窑洞的毛泽东虽然要求人们老老实实地承认红军的游击性,但同时又瞩目于未来,他说:“游击性在将来一定是可羞的和必须抛弃的东西”。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又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的奋斗目标。1948年秋天,面对着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毛泽东又要求全军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的番号和编制,并强调“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正规化”。这种对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向往,也正是对祖国富强的向往。<br>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人民解放军获得了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条件和时机。由于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有了稳定可靠的物资供应来源,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的建立,发展先进武器、改善部队装备也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国家的领土主权需要捍卫,也要求有一支按照现代标准建立起来的较高水平的正规化军队。然而现代的国防事业,需要发达的现代工业支撑。新中国起步的经济基础太差,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是难而又难。<br> 新中国成立时,从旧中国统治者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破烂摊子,本来就十分落后的经济又遭受连年战争的严重破坏。同新中国成立前最好年份相比,1949年的钢铁产量由92.3 万吨降至15.8 万吨;煤炭由6188万吨降至3243万吨。这点钢供国内做钉子都不够,“洋钉”、“洋镐”、“洋铁桶”、“洋火”、“洋蜡”等日用品都要靠来自于外“洋”,国内工业更谈不上生产汽车、火车、飞机、机床等。<br> 当时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只占17%,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80%以上,90%的人口生活在生产方式与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农村。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指出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尽管绝大多数人从事农村生产,却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均粮食产量与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即年产粮2000斤)不相上下。加上由于战争的破坏,1949年的粮食由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1936年的产量2774亿斤降至2162亿斤,国内半数以上的人口粮不足,要以瓜菜代粮,处于半饥饿状态之中。<br> 从1949年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来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国际上排名第26位,还远不及葡萄牙等西方小国,也不如东方的原殖民地国家印度。这一年的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合计只有466.1 亿元,按当时的比价约折合100亿美元,人均不足20美元。相比之下,这一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为2400亿美元,人均达1600美元。当时苏联的国民总收人为美国的1/3,人均则为美国的1/4。<br> 国家的落后,又突出表现为人的科学和教育水平的落后。1949年全国解放时的全国人口中有80%的人是文盲,而有初中以上学历者只有1%。在人民解放军中,文盲也占全军总人数的70%左右。同一年,全国的吸毒者却有2000多万,占人口的4%,其中云贵川三省因鸦片泛滥成灾,人口中吸毒者多达1/4……一个由千疮百孔的小农经济支撑着的、科学文化极其落后而又有近6亿人口的国家,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的旧中国的遗产,也是开始进行建设的起步基础。确如陈毅于1945年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的军事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即使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时,中国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落后100年至150年。<br>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军事工业也有一点基础,却非常薄弱。旧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建立新式军工企业,却因国家经济基础落后而发展极为缓慢,且带有浓厚的买办性,只能充当西方国家军火工业的附庸。从清末新军、北洋军阀到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都主要是靠从国外进口武器装备自己。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则主要靠战场缴获,解放区内建立的兵工厂设备更为简陋。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兵工厂连迫击炮都难以制造,一年的弹药生产能力只能达到1万吨,其中主要还是步机枪子弹、手榴弹等。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德、日等国的军火年产量都以百万吨计,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工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就更大。<br> 解放了的人民共和国急需进行彻底改变国家面貌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但是当时进行和平建设又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条件。<br> 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外部反动势力的严重威胁,同时又有台湾、西藏的反动势力及内地残存的匪特的武力对抗和破坏。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不愿看到中国脱离其殖民体系而独立,更不愿看到它走向繁荣富强。他们对新中国一方面采取不承认主义,另一方面大搞封锁禁运,并怂恿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大陆进行袭扰,同时支持西藏等地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中国的统一。这种严重的斗争形势,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的中心必须迅速转到国防建设上来。<br>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于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即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的号召。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阐明了新中国的国防政策,提出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这种以反对侵略、维护和平为核心的国防政策,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性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基本国策之一。<br> 从这一基本国策出发,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就适时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的总目标,规定了国防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正规化建设,实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