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石器时代
第一章 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原始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他们大多依靠经验,获取在其生活地域内的各种物产,用来满足生活的需求。中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各地差别很大,在这些不同地域上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了文化内涵不尽相同的古代人类文化圈。自然环境造成的原始文化的差异,也是日后形成不同民族的基础。先秦时期西北地区人类文化的发展,各民族的形成,与当地十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指甘肃、青海、新疆、宁夏以及陕西北部地区),根据地理、地貌和地质情况,基本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由黄土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地区,这类地区较适宜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二是以荒山秃岭、广阔的沙漠、戈壁与之相问隔着的部分干旱草原地区,即甘肃西部、青海和新疆大部分地区。这里除了几条内陆河水系的中部分布有个别绿洲,有发展农业、畜牧业的条件外,其余地区只能发展游牧业。
西北地区东部分布着世界上有名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达秦岭,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整个高原被厚达几十米甚至300米的黄土所覆盖。据分析研究,黄土是从地质时期的早更新世由大风从北面的沙漠地区搬运到这儿来的,黄土颗粒是粉沙质,颗粒间结构比较松散,黄土中的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加上黄土高原多暴雨,植被遭到破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今天长梁连绵、圆峁起伏、川塬相问的独特的黄土地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