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史籍
史籍资料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类文献记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史学原著,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正史、编年史、方志、文集之类,一般来说,成书时间越早,史学价值越大;二是后世人所作的辑佚整理类著作,包括从各种古籍中钩沉辑佚,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古代佚书面貌的辑佚书,或者对古籍进行分类排比、考述注释而成的著作,其价值往往取决于整理者的学识水平。一、正史和编年体史书(一)《后汉书》《后汉书》为南朝宋范哗所撰。它是继《汉书》之后的中国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同时又是研究中国西北各个民族历史的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其体例基本沿袭《汉书》。其中八十列传,形式基本与《汉书》相同,也分为人物专传、合传以及边疆各族传记等。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有关的专传有《南蛮西南夷列传》、《西羌传》、《西域传》、《南匈奴列传》、《乌桓鲜卑列传》等。其中《西羌传》第一次为羌族单独立传,叙述了其族源、种落分支、内部的社会组织、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原王朝关系等,内容十分丰富,在追叙西羌历史时还引用了《竹书纪年》等资料,史料价值极高,成为研究羌族历史必不可少的史料。《西域传》则上承《史记》、《汉书》,记载了东汉时期西域的历史。东汉班超、班勇父子长驻西域,熟知其里距方位、气候地势、物产风俗等,班勇所著的《西域风土记》,就是《后汉书·西域传》的底本,正如范晔自己所说:“班固记诸国风土人俗,皆已详备《前书》。今撰建武以后其事异于先者,以为《西域传》,皆安帝末班勇所记云。”可见该传完全可作为实录看待,是研究东汉时期西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