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昌起义全记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5410
  • 作      者:
    易宇,祥林,徐雁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南昌起义全记录》包括蒋介石实力一大脸就变、北伐先锋独立团、是反蒋,也是不反蒋——如此中央指示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共产党人建“铁军”<br>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自“英夷”的坚船利炮轰开神州大门后,外敌入侵不断,内部混战频繁。国家极度贫困落后,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br>    在这“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时候,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丝曙光。<br>    1921年7月23日,当国内各学校纷纷放暑假而学子们多得以休息之际,一批知识分子以进行学术讨论的名义,庄严地聚集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三号,即李汉俊哥哥的公馆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r>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湖南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山东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广州的陈公博以及旅日代表周佛海等12人,加上另一位来自广州、代表陈独秀的包惠僧,共计7个方面的13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3名党员。<br>    当时作为全世界共产党人领导机构的共产国际,派出了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马林是荷兰人,尼科尔斯基是俄国人,前者在中国所起的作用,与后来鲍罗廷的角色相仿。<br>    自此,以代表劳工的铁锤和代表农民的镰刀交叉在一起的图形为标志,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集合在一个组织中,开始了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奋斗。而奋斗的手段,从中共一大开始就确定了要实行武装斗争。
    ……
展开
目录
    总序<br>    “'八一'不能改”——写在前面的话<br>    共产党人建“铁军”<br>    周恩来赴法国<br>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埋下日后国共斗争的种子<br>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队——铁甲车队<br>    出击广宁援农运——铁甲车队亮相<br>    蒋介石实力一大脸就变<br>    北伐先锋独立团<br>    是反蒋,也是不反蒋——如此中央指示<br>    独立团扬威武昌城<br>    <br>    在历史机遇面前<br>    叶挺独立团一分为五<br>    蒋介石经营江西。磨刀霍霍<br>    菜名——“油炸蒋介石”<br>    蒋桂结盟共同反共<br>    未能成军就被缴械的上海工人武装<br>    中共五大寄望于冯玉祥<br>    讨伐夏斗寅再显铁军神威<br>    十万农军攻长沙,子虚乌有一场空<br>    远在万里的莫斯科替中共拿主意<br>    义无反顾,决心暴动<br>    “五月指示”生事端<br>    冯玉祥附蒋最终促成了武汉政府右转<br>    置于绝境而后生<br>    无论汪精卫分共与否,都要暴动<br>    南昌城内露面的朱德将军<br>    对朱培德不能寄希望<br>    危急时刻多了贺龙一军<br>    李立三首倡在南昌暴动<br>    <br>    箭已离弦不可收<br>    叶贺聚首,风起甘棠湖<br>    牯岭阴谋终落空<br>    暴动发起前的意外插曲<br>    张国焘阻止暴动遭怒斥<br>    地火在南昌城内燃烧<br>    周恩来平生唯一一次拍桌子<br>    周恩来不许捆绑张国焘<br>    暴动之箭已离弦<br>    南昌首义开新篇<br>    迅速南征奔广东<br>    潮汕失败的悲歌<br>    艰辛转战上井冈<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