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革命逸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55968
  • 作      者:
    冯自由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革命逸史(全3册)》是孙中山机要秘书冯自由所写,由蒋介石题写书名,林森、张继、居正等国民大佬亦题写分卷书名。
  因书中有最权威、最详细、最真实、最不为人知、最值得珍藏的民国革命历史资料,被费振清、唐德刚、杨天石、傅国涌等海内外民国史专家一致评定为“民国史第一书”。
  书中内容“文革”后曾“内部发行”,建国后首度公开发表。
展开
作者简介
  冯自由,原名懋龙,字建华,广东南海人,1882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189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支部,冯自由随其父冯镜如一同入会,时年十四岁,自称“马前一小童”,后成为首批同盟会会员,“三民主义”简称亦是冯自由首创。
  冯自由早年办刊结社,倡导自由平等学说,深得中山先生赏识。同盟会成立之前,冯自由以其家为革命党联络地,居功甚伟。1907午后,先后指挥或参与了潮州、惠州、钦州、广西、云南、广州等多次革命起义活动。1912年1月1日,参加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24年,公然反对中山先生的国共合作政策,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被开除党籍。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逃离北京。冯自由作为国民党右派,亦不被南京政府重用。此后,“发愤搜集三十年来所宝藏之各种书札、笔记、表册、报章等,并广征故旧同志所经过之事迹”,撰写洋洋百万言之《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1936年,日寇压境,辛亥同人殒没无几,国人对辛亥革命时有“数典忘祖,喜谤前辈”之事,冯自由有感于此,开始编写《革命逸史》。
  1935年,冯自由被蒋介石恢复国民党党籍;1943年,当选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1年,蒋介石还特意电召其偕妻赴台;1953年,任蒋介石的“国策顾问”,1958年病逝。
展开
内容介绍
  《革命逸史(全3册)》是冯自由根据香港《中国日报》及他自己多年笔记、往来书信、稽勋局调查表册等编写的,所记载的都是最有根据、最有价值的正史材料,只是“暂以革命逸史名之”。
  《革命逸史(全3册)》所载“吉光片羽,弥足宝贵”,“一切记载皆有来源可寻”,是全景式的民国私人手记。民国时期,社会、民俗、革命、人情、世故;历史、掌故、考据、史料,无所不有,无奇不有,晚清至民国之要人,几乎全收笔下,且记述多为非亲历者不能知之趣事。比如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记述相当多,其中说中山先生喜欢下象棋却棋艺不精,但牌打得很好。其他如孙中山与黄兴的旗帜之争,以至于两人的关系长期不和;“梁任公之情史”中认定梁启超的婚姻并不美满:“李女貌陋而嗜嚼槟榔。启超翩翩少年,风流自赏,对之颇怀缺憾,然恃妇兄为仕途津梁,遂亦安之。”
  章太炎曾高度评价冯自由治史“阿私之见少矣”。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乙未广州一役失败后,孙总理久在日本规划粤事,重图大举,知创 设宣传机关之必要,乃于己亥(一八九九年)秋间派陈少白至香港筹办党报 ,兼为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少白莅港后,先向老友何启、区风墀查探地 方官吏对于我国革命党人之态度。时区方任华民政务司总文案,何则任议 政局议员,在香港政界均有相当之信用,因悉禁止总理五年入境之期仍未 满限,而少白则可不受拘束。于是租定中环士丹利街二十四号门牌为报馆 发行所。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义,定名《中国日报》。所有机器 铅字,概由总理在横滨购办。初出版时,少白自兼任总编辑。先后助理笔 政者,有洪孝充、陆伯周、杨肖欧、陈春生诸人。英文翻译则为郭鸿逵、 周灵生等。经营数月,至是年十二月下旬始告出版。初以不审英人对华政 策所在,一时未敢公然高唱革命排满之说。半载后措辞始渐激烈,乃惹起 中外人士之注意。从前各地中文报纸排印俱用直行长行,不独香港一地为 然。独《中国日报》始仿日本报式作横行短行。初时人多异议,《中国日 报》毅然不屈。未几,香港、广州、上海各报陆续改用横行短行,是亦报 式之革命也。此报除日报外,兼出十日刊一种,定名《中国句报》。篇后 附以鼓吹录,专以游戏文章歌谣杂俎讥刺时政,由杨肖欧、黄鲁逸任之。 是为吾国报纸设置谐文歌谣之滥觞。时革命党财政并不丰裕,开办数月已 感困难。任厨役者为横滨同志陈和,报中买菜钱亦时由陈代垫。陈复假诸 编辑部中人,其拮据可知矣。翌年(一九○○年)总理派少白及杨衢云、郑 士良、史坚如等经营广州、惠州军事,报中来客顿形热闹。在馆下榻者有 史古愚、史坚如、苏卓南、张硕臣等。时到谈者有杨衢云、郑士良、宋少 东、黄福、练达成、邓荫南、冯镜如、冯自由、李白重、梁麒生、杨襄甫 、李纪堂、毕永年、钟荣光、陈典方、王煜初、伍汉持、李竹痴、方毅父 、区凤墀、朱通孺、张智若、日人原口闻一(东亚同盟会员)、宫崎寅藏、 平山周、山田良政、福本诚、伊东正基、清藤、末永、英人摩根等,可谓 一时之盛。及庚子惠州、广州二役相继失败,义师将士群至机关部狼狈求 助。报中经济能力大受影响,殆有不支之势。幸是时富商李纪堂早由杨衢 云介绍入党,于接济军饷外,尚能担负报馆度支。《中国日报》赖以维持 不坠者,李之力为多焉。 辛丑(一九○一年)春,报社迁移至永乐街。时郑贯公适因发刊开智录 ,为横滨《清议报》所摈,总理特介绍至《中国报》充任记者。郑归自日 本,绍介欧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之学说于读者,持论新颖,极受社会欢迎 。时距庚子汉口失败一役未久,留日志士沈云翔、朱菱溪、秦力山、苏子 谷(吕殊)及余等次第至港,多在报社下榻。沈与粤督陶模之子拙存(葆廉) 友善。陶督笃信新学,葆廉更以新党自居,延吴敬恒、钮永建为幕僚,大 兴教育。沈每至广州,陶父子礼之甚优。父子均喜阅《中国报》,其黜陟 属吏,恒以《中国报》之评判为标准。故《中国报》在粤销场以是时为最 佳,仅督署一处,销售至二百余份。清季督抚在粤政绩,以陶为差强人意 ,《中国报》与有力焉。有一次,陶因阅《中国报》而将县官二人撤职, 其后乃知此二人实为好官,不过《中国报》误载外界投稿而受人所愚耳。 又有广西志士余化龙者,因事系南海监狱,屡寄稿《中国报》,揭示监狱 黑暗,狱吏畏之如虎,事事恒迁就之。化龙竞借势强奸狱吏之妇,尤属罕 闻。及为《中国报》所知,因据实加以纠正,化龙卒不免伏法。是年十二 月初九日,总理由日本乘日轮八幡丸至港,挈眷寓报馆三楼。自乙未广州 失败以后,港政府即不许总理入境。此次适禁限期满,故总理得暂寄居。 不数日,警长亨臣奉命讽使总理出境,总理遂于是月十五日赴越南参观河 内博览会,前后居港仅一星期耳。 郑贯公为人豪迈不羁,交游日广,与少白意见颇不相投。是年七月, 因与郑士良、陈和等饮于水坑口宴琼林酒楼,士良卒然暴毙,深为少白所 不满。故郑任笔政不及一载,即辞职另创《公益报》,继之者为陈诗仲及 黄世仲。 壬寅(一九○二年)陶模解职离粤。十二月,洪全福、李纪堂、梁慕光 、谢缵泰等,谋于除夕日在广州举义,不幸事泄失败,梁慕义等八人殉焉 。是役,李纪堂独任军饷数十万元。总理、少白均不与谋。事后,广州《 岭海报》主笔胡衍鹗竞大放厥词,痛诋革命排满为大逆不道。《中国报》 陈诗仲、黄世仲等乃严词辟之。双方笔战逾月,粤垣志士纷纷投稿为《中 国日报》声援,而革命书报在粤销场为之大增。《中国日报》因拥护革命 与他报笔战,此为第一次。 癸卯(一九○三年)春间,《中国日报》以留日学界之革命思潮异常蓬 勃,特聘余为驻东记者,故国内各报留学界消息以《中国日报》为最详。 是年闰五月,上海《苏报》案起。《苏报》主人衡山陈范(梦坡)亡命至港 ,少白款之于《中国报》。陈嗜酒如命,一夕夜起觅酒不得。乃取案头医 生给予少白之药酒作鲸饮尽之,一时传为笑谈。章炳麟入狱后,时作政论 寄登《中国报》,读者视同拱璧。甲辰(一九○四年)康有为命徐勤发刊《 商报》于香港,大倡扶满保皇主义,《中国报》乃向之痛下攻击。是时郑 贯公主办之《世界公益报》及《广东报》先后出版,民党在言论界渐占势 力。惟《中国报》以维持困难,乃由容星桥介绍与文裕堂印务公司合并, 迁于荷理活道。公司设总理三人,以李纪堂、容星桥、陈少白三人分任之 。李司财务,容司印务,陈司报务,报社组织为之一变。此三年间,陈诗 仲已赴南洋就星洲《图南日报》之聘;黄世仲亦改任《公益报》记者。在 《中国报》先后承乏笔政者,自王君演、卢少岐、丁雨宸、梁襄武、何冰 甫、何雅选、卢信、廖平庵诸人。时有伍宪子者,藉卢信介绍,将入《中 国报》为主笔,后乃致书卢信,谓因康党《商报》多出每月笔资五元,故 已改就《商报》之聘云。可见当日新学志士对于革命保皇二说,尚多未能 划分界线也。 乙巳(一九○五年)七月,中国同盟会东京本部成立。总理以庚子后内 外党务久已停顿不振,而少白与港、粤诸同志复不能融洽一致,遂于八月 初十日特派余至香港组织同盟会,兼任《中国日报》记者。时任笔政者为 卢信、廖平庵、陈春生三人,翻译为冯扶,余有长篇论文日《民生主义与 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凡二万余言,为我国言论界畅论民生主义之嚆矢。 东京《民报》第四号及旧金山《大同日报》均转录之,香港同盟分会即于 此时成立,众推少白为会长,郑贯公为庶务,余为书记。是年下半期港、 粤间革命派报纸异常发达,香港《中国日报》之外,有《公益报》、《广 东报》,及郑贯公新创之《有所谓报》、黄世仲新创之《少年报》、广州 有《群报》、《亚洲报》、《时事画报》。适是时美国新颁禁制华工苛例 ,冯夏威自杀于上海美领事署前,以警国人。于是港、粤人士大愤,商工 学报各界同组拒约会,以抵制美货相号召。美国商会乃举派代表与港、粤 各界会商修约问题,经何启、陈少白二人从中斡旋,略具端倪,即世称十 二条款是也。十月,总理偕黎仲实、胡毅生、邓慕韩等赴越南西贡,船过 香港,假法邮船,约诸同志开会讨论党务。其时,《中国日报》与《有所 谓报》因抵制美约事意见不合,互相攻击。余多方调处无效,总理乃约少 白、贯公至法轮,劝令和解,二人从之。十一月,黄克强自日本来,下榻 《中国日报》,旋赴广西桂林,访巡防营统领郭人漳有所活动。十二月, 《中国日报》复由荷理活道迁至上环德辅道。 丙午(一九○六年)春,粤督岑春煊宣布将粤汉铁路收归官办,为粤路 股东黎国廉等反对,遂捕黎下狱,并禁止粤中各报登载反对言论。香港股 东陈席儒、陈赓虞、杨西岩乃在香港组织粤路股东维护路权会,函电清廷 及各方极力抗争。香港各报均力助股东,攻击岑春煊之违法占权,尤以《 中国报》最为激烈。盖陈、杨等深佩少白才识,特聘充保路会顾问,故陈 、杨等一切策划皆少白为之谋主也。岑于莅粤之初,颇重视《中国报》, 对于行政用人之批评,间有采纳,及为港报反对,遂下令禁止各报入境, 《中国报》在粤之销场由是断绝。识者以《中国报》被禁之原因,不在于 高谈革命,而在于维护路权,成引为绝大憾事。陈、杨等初语少白,谓《 中国报》如有困难,当以万金助少白向文裕堂承购该报,以酬该报协助之 力。其后竞食言而肥,民党中人咸不直之。未几,黄克强在桂林以郭人漳 与陆军小学监督蔡锷不睦,屡劝二人合力反正,均不见听,遂怏怏归香港 ,仍寓《中国报》,旋赴南洋。鄂同志吴昆时奉日知会刘家运、冯特民命 至港,欲访黄协议鄂省军事。因黄未返,乃在《中国报》守候两月。黄回 ,以饷项不足,令吴返鄂传语各同志静候。黄此次赴星洲,仅筹得千数百 元,《中国报》时在窘乡,竞向黄借资购买纸料,其困状可见一斑。 丙午七月,文裕堂以营业不佳,宣告破产。余于事前预向文裕堂以五 千元购取《中国报》,故得免于此厄。先是,《中国报》尝于乙巳冬记载 康有为之女同璧在美洲行骗华侨事。康乃委托保皇会员叶恩在香港法院, 控《中国报》以毁谤名誉之罪,要求赔偿损失五千元。此案涉讼经年,迄 未解决。《中国报》搜罗康有为师徒棍骗证据,极为充足,颇有胜诉之望 。惟英律凡被告无能力延律师抗辩,即等于败诉,讼费例由被告负担。《 中国报》原属文裕堂印务公司产业之一部,文裕堂如破产,则《中国报》 亦须拍卖,以供讼费赔偿之需。少自初以陈赓虞、杨西岩等曾有斥资万元 协助《中国报》之约,至是重申前义,竞为陈、杨所拒。一说谓陈、杨前 允协助之万元,乃以之酬报少白两年来策划争取路权之劳,并非以之协助 《中国报》。故少白是时不便向陈、杨进言,以免损及个人权利。后一年 ,陈、杨三人合酬少白九千元,即是此款云。余以《中国报》势濒危殆, 于民党名誉关系至巨,乃商诸外舅李煜堂,得其助力,事前以五千元向文 裕堂购得之,始得免于拍卖。新股东为李煜堂、李纪堂、伍耀廷、伍于簪 、吴东启、麦礼廷、李亦愚、潘子东诸人。众举余任社长兼总编辑,新报 社于八月迁于上环德辅道三○一号。时总理在南洋,对于康同璧讼案主张 继续抗诉,特汇款三千元于少白,使延律师力争。少白以讼事牵缠费时失 事为辞,不欲再事兴讼,故此案结果遂为无形之失败。P58-62
展开
目录

孙科序
第一集
本书大意
弁言
自序
“革命”二字之由来
孙陈剪辫易服
亡命客之日本姓名
横滨兴中会
陈少白之辞章
杨衢云事略
黄咏商略历
孙总理行医广告
兴中会四大寇订交始末
孙总理之医术
革命初期之宣传品
兴中会之讨满檄文
区凤墀事略
圣教书楼
孙总理之文学
檀香山兴中会
中华民国旗之历史
郑士良事略
尤列事略
尤列事略补述一
尤列事略补述二
三十九年前之东亚时局形势图
邓荫南事略
余育之事略
谭发事略
戊戌前孙康二派之关系
戊戌后孙康二派之关系
横滨大同学校
章太炎事略
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
章太炎等之护党救国公函
横滨《清议报》
梁启超介绍周孝怀书
陈少白时代之《中国日报》
东京高等大同学校
毕永年削发记
刘学询与革命党之关系
沈云翔事略
郑贯公事略
秦力山事略
李纪堂事略
横滨《开智录》
东京《国民报》
东京《国民报》补述
广东独立协会
励志会与《译书汇编》
王宠惠轶事
壬寅东京青年会
青年会与拒俄义勇队
河内博览会之中国志士
东京军国民教育会
广东报纸与革命运动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
陈梦坡事略
横滨华侨学校
野鸡大王徐敬吾
秦毓鎏事略
大阪博览会侮辱中国事件
日教员窃皮蛋之笑话
癸卯孙总理在日本状况
张能之与黎焕墀
上海《国民曰日报》与《警钟报》
美洲致公堂与《大同报》
苏曼殊之真面目
新加坡《图南日报》
林义顺事略
乙丙两年印行之革命军债票
朱少穆事略
未入革命党前之胡汉民
未入革命党前之胡汉民补述
胡汉民之谐诗
《中国日报》征联之大观
《中国日报》与菲律滨清领事涉讼记
李煜堂事略
庚戌新正广州新军反正记
李海云事略
辛亥三月二十九广州革命军起义实录
黄花岗一役旅加拿大华侨助饷记
武昌起义与黄克强
辛亥武昌起义之革命团体

第二集
本书第二集大意
自题《革命逸史》十首
孙眉公事略
孙总理信奉耶稣教之经过
孙总理被囚伦敦使馆之清吏笔记
老兴中会员谢缵泰
程奎光事略
程璧光与革命党之关系
康门十三太保与革命党
记章太炎与余订交始末
女医士张竹君
《洪秀全演义》作者黄世仲
《革命军》作者邹容
兴国州人曹亚伯
日知会首领刘敬安
刘敬安与刘家运
记上海志士与革命运动
孙总理癸卯游美补述
《新湖南》作者杨笃生
《猛回头》作者陈天华
留欧学界与同盟会
二民主义与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史略
水牛将军田桐
田桐事略补述
杨卓霖事略
新福州建设人黄乃裳
鉴湖女侠秋瑾
丙午靖州禹之谟之狱
胡汉民入党时纪实
邓师爷十国请医生
谢逸桥事略
东军都督许雪秋
心社创作人刘思复
国会议员流血第一人伍汉持
南军都督王和顺
香港陈杨三家与革命党
《新世纪》主人张静江
记刘光汉变节始末
光复军司令李燮和
民国前之李登同
广东戏剧家与革命运动
缅甸华侨与中国革命
南洋请教员之笑话
上海《神州日报》小史
谢英伯之鼾声
新小生李是男
关外大侠蒋大同
湖南都督焦达峰
邝佐治事略
温生财事略
清季之西北革命运动
鄂党人三盗金菩萨
女监学荣升监印官
彭家珍事略
旅美华侨组织空军始末记
粤记者陈耿夫被害始末
唐少川之生平
章太炎阴司听讼述异

第三集
题词一
题词二
题词三
题词四
本书第三集大意
兴中会初期孙总理之友好及同志
兴中会始创于檀香山之铁证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
孙总理修正《伦敦被难记》第一章恭注
中和堂小史
开国前海内外革命书报一览
革命富人李纪堂
乌目山僧黄宗仰
吴稚晖述上海《苏报》案纪事
南洋革命党第一人陈楚楠
刘光汉事略补述
王汉事略
科学补习所所长吕大森
炸清五大臣者吴樾
同盟会四大纲领及三民主义溯源
香港同盟会史要
革命诗人廖平子
潮州黄冈革命军将领列传
南洋《光华报》记者方南冈
河南志士与革命运动
广州保亚票之革命运动
葛谦事略
谭馥事略
罗澍苍事略
曾传范事略
黎萼事略
上海《民呼日报》小史
上海《民吁日报》小史
刘铁事略
徐宗汉女士事略
加拿大同盟会史略
上海《民立日报》小史
福群公司倡办人李萁
贵州自治党首领张百麟
民元临时稽勋局小史
林故主席与美洲国民党

第四集
本书第四集大意
兴中会组织史
兴中会会员人名事迹考
兴中会初期重要史料之检讨
澳门华侨与革命运动
孙总理庚子协助菲律滨独立及购械失败始末
孙总理庚子运动广东独立始末
记东京大同学校及余更名自由经过
记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
壬寅大明顺天国失败始末
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
美洲革命党报述略
南洋各地革命党报述略
海外各地中国同盟会史略
惠州革命军首领邓子瑜
美军人争取中国帅印之一幕
日轮幸运丸二辰丸与革命党之关系
湖北日新学社社长吴贡三
檀香山《自由新报》小史
香港支那暗杀团成立始末
林冠慈陈敬岳狙击李准
美洲华侨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贵州光复纪实
贵州自治学社社长钟昌祚
贵州代都督赵德全
贵州巡防营总统黄泽霖
贵州首义发难者杨树青
清将李准与辛亥广州光复
目前健在之民国前革命报人
抗战期内死亡之同盟会员
同盟会籍国民党第六届中委之检讨
日人德富苏峰与梁启超
日本大牟田之中山纪念堂
关于原子及原子弹之史料二则

第五集
本书第五集大意
孙总理之英文对外宣言
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补述
庚子惠州三洲田革命军实录
史坚如传略
癸卯留日学生军姓名补述
东京革命军事学校补述
浙江之文字狱
浙江之秘密会党
浙江志士与革命运动
光复会
光复军大元帅徐锡麟
丁未潮州黄冈革命军实录
丁未惠州七女湖革命军实录
丁未钦州防城革命军实录
丁未惠州汕尾运械失败实录
丁未广西镇南关革命军实录
戊申钦州上思革命军实录
胡汉民致孙总理报告钦军解散及滇桂军务书
戊申云南河口革命军实录
杨振鸿事略
安庆革命军总司令熊成基
孙竹丹事略
石瑛事略
共进会会长张百祥
胡汉民讲述南洋华侨参加革命之经过
居正述参加南洋办报之经过
清肃王与革命党之关系
张冶羲事略
滇西军都督张文光
黄侠毅事略
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实录

第六集
自序
自题《革命逸史》十首
本书第六集大意
檀香山老兴中会员及其遗族
老兴中会员郑照事略
清季革命保皇两党冲突始末
正气会及自立会
庚子秦力山大通起义实录
庚子唐才常汉口自立军实录
革命党与洪门会之关系
宋教仁遗著《程家柽革命大事略》补述
中国同盟会最初三年会员人名册
丙午萍浏醴革命军实录
丙午南京党狱实录
丁未浙江光复军倡义实录
丁未刘思复谋炸李准始末
南洋华侨与革命运动
戊申胡汉民上孙总理续报告云南河口军务书
湖北文学社首领蒋翊武
共进会首领孙武
共进会会长刘公
鄂军政府军务处处长张振武
辛亥云南省城光复实录
附录云南起义诸人革命以前略历
辛亥云南腾越光复实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