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文学鼎力推荐
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
《纽约时报》上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文献《时代》版韩战中美交战记录。《华盛顿邮报》版的中美建交秘史,《纽约客》上的毛泽东以后的中国,《新闻周刊》版的蒋介石兴衰故事,英国研究中国的方法等真实文献解密。
《纽约时报》《时代》《生活》《华盛顿邮报》《纽约客》《新闻周刊》美国六大主流报刊群撰写的中国版《光荣与梦想》从孙中山的革命到民国的命运,蒋介石的兴起,毛领导的中共的步伐,那些真正影响到中国进程的土地改革、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美国旁观者的记录,毛泽东,邓小平们所连接起来的历史文献,以及他们关心的中美政治运势……一个陌生的、连续的、属于美国人发现的中国,扑面而来。
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
登上宝座的蒋宋王朝(1930—1934年)
蒋介石的关税政策调整,不仅仅使日本比其它对华出口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还因为关税急剧降低,以致中国的棉纺厂、造纸厂、酒厂,煤矿和渔市老板宣布他们无法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同日本产品竞争,面临着破产的危险。西安事变(1937年)
蒋夫人直奔沦为囚徒的丈夫,她用小包带来了一套新假牙——丈夫安上假牙后会舒适些。大合唱救中国(1940—1942年)
日本人在等待汪精卫叛离重庆政府,进而使蒋介石政权土崩瓦解。但结果却是汪精卫逃走了而蒋介石却留了下来。在胜利与内战之间(1945—1946年)
当毛泽东在重庆走下飞机时,蒋介石显然措手不及。不过,欢迎仪式也挺隆重,受蒋总司令委托前往机场欢迎毛泽东的包括他的长子蒋经国。
有人问毛泽东:“乘飞机有什么感受?”毛泽东不屑地说:“效率蛮高的。”国共双方此消彼涨(1947年)
随着冬天的到来,国民党已经丢掉了东北的十分之九以上。林彪统率的共军在经过六星期的进攻之后已经后撤了几里,他们现在不想马上进攻沈阳和长春。在历史的分水岭上(1950—1951年)
政府号召更多的“志愿者”赴朝作战的行动,与此同时,北京宣布开展长达6个月的全国募集资金的运动,以购买战需品。在革命的阵痛中(1952—1954年)
《远东经济评论》坚持认为,“中国必须独自经受这场考验,其它国家只能旁观。不过,《评论》暗示,红色中国的整个体制和基本政策将受到挑战。”中国外交突围(1955—1956年)
1955年8月,中共释放了11个被捕的美国飞行员。放人的时间掐得很准,刚好是在日内瓦对话开始的前夕,这样仿佛给了这次对话一个好的开始。
红色中国的总理周恩来于1956年12月初抵达新德里拜访尼赫鲁。充满魅力而得体的周恩来似乎决心从尼赫鲁处赢得微笑,而后者刚让他的俄国朋友幻想破灭。反右倾与整风运动(1957年)
按照毛泽东的严格要求中国的第四次整风运动全面展开。批评之花像蒲公英般涌现。上海的新闻记者公开要求能更方便地报道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同时,全中国党的显要人物都开始了尽职尽责的辛苦工作。解放台湾与大跃进(1958年)
将1958年称为“大跃进”年,中国人宣布了他们的基本口号:15年后产量赶超英国。
边境冲突(1969年)
对中苏双方来说,这次边界武装;中突未必是一件坏事。苏联当时正急于为参加计划于今年5月召开的世界政党会议而得到欧洲各国共产党的支持,而这次边界事件证明了中国毫不让步的态度。外交转暖的一年(1970年)
意大利是北约中第七个承认北京的国家,这样,与华盛顿关系最密切的盟国中,直接反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家就占了一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