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676216
  • 作      者:
    陈晋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电视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等。 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1988)、《悲患与风流》(1988)、《文艺批评的世界》(1989)、《毛泽东的文化性格》(1991)、《毛泽东与文艺传统》(1992)、《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996)、《毛泽东传(1893-1949)》(合著,1996)、《毛泽东之魂》(1997)、《文人毛泽东》(1997)、《八十年奋斗记》(2001)、《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2001)、《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2003)、《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世界》(2004)、《读毛泽东札记》(2009)等10余部。
    陈晋担任总撰稿的主要电视作品有:
    《毛泽东》(12集,1993)
    《邓小平》(12集,1997)
    《周恩来》(12集,1998)
    《新中国》(16集,1999)
    《使命》(8集.2001)
    《世纪宣言》(10集,2002)
    《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20集,2003)
    《世纪小平》(10集,2004)
    《大国崛起》(2006)
    《小平您好》(2004)等十余部
    电影纪录片《走近毛泽东》(2003)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从近代“民主与科学”曙光初照的五四运动说起,然后是长征、抗战与中国之命运,无疑地,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命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对于20世纪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寻思20世纪中国的一些脉络理路,描述历史峰峦上的一些别样景致,展示我们民族在这个大时代的一些精神记忆。在书中,无论是剖析五四,叙述人们对这场运动的永远纪念,还是眺望长征,展示这桩奇迹何以产生及其魅力;无论是掠影抗战,揭示这场命运之战中爆发的民族精神,还是巡礼1949年和历史的“约会”进程,描述建国初年的新颖气象;无论是寻思改革年代的精神家园,还是放眼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惊人巨变,作者的思考,都紧紧扣着我们民族的当下和未来,而非着意去还原过去。回望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握紧未来的“钥匙”。
    在《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中,作者还畅谈了一些领袖题材影视文献纪录片和专题政论片的创作体会,其主旨也是为了让历史和人物鲜活起来。作者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文化感知力尽见于笔端,史中有思,文情并茂,许多篇章,充满了阅读张力。
展开
精彩书摘
    1.永远的五四
    五四为什么永远?
    三
    五四之所以永远,还在于它有一层更深刻的灵魂——科学!
    只有民主与科学的联姻,才会结出永不凋谢的精神花朵;只有民主和科学两颗太阳的相互辉映,才能发出永不消减的光芒。
    五四提倡的科学精神是什么,可以有各种概括,我以为最根本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思想解放,寻找一条新的可行的救国强国之道。
    科学精神在封建王朝被推倒仅仅几年后,便成为知识界的普遍共识,这要归功于五四前后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精神界领袖倡导和传播各种新思想、新思潮的举动。那时候,动不动说什么主义,成了知识界的一种时髦。在长沙的青年毛泽东形容说:这些新思潮的传播,就像洞庭湖的闸门打开了一样,席卷一切,顺它的生,逆它的死!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和思潮的呈现、探讨和碰撞,从本质上说,是从不同角度寻求和提出怎样才能拯救中国、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这才是目的,五花八门的口号只是思路和手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
展开
目录
1.永远的五四
五四为什么永远?
五四怎么样永远?

2.眺望长征
3.抗战与中国之命运
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
又一个甲申,又一出“大戏”
握紧未来的钥匙 届

4.开国气象
1947:走向大转折
1949:和历史约会
开国初期的年份记忆
典型决策:一个经济,一个外交
典型人格: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

5.改革年代
世纪主题与世纪小平
改革初期的年份记忆
改革年代的精神家园
改革年代的成长困惑
文化新路的前进方向
历史新路的前进规律
附:域外大国之思

6.让历史和人物鲜活起来
把“旧闻”做成“新闻”——关于毛泽东
总理角色的历史含量——关于周恩来
坚持真实,才会拥有感动——关于邓小平
大时代的魅力——关于新中国
党史的写法与传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