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台湾“原住民"研究概述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汉文史料中关于台湾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孙吴太守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早在三国时代,中原王朝就与台湾发生了往来:据正史记载,孙权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 “遣魏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得夷洲数千人还” 。此后,隋朝的将军朱宽和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受命先后“自义安浮海之击流求国。……虏其男女数千人” 。到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起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到元朝初年,来自福建泉州等地的百姓开始在澎湖定居,“工商兴贩,以广其利”;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大德元年(1297年),元朝两次宣抚流求,并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设立澎湖巡检司兼管流求事务。明朝洪武年间福建设立承宣布政司,由其下辖的泉州府晋江县负责台湾和澎湖事务;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两次侵占澎湖,天启三年(1623年)侵略台湾安平并占领台南大部地区。也正是从这时起,“台湾”一词始见诸正史典籍。根据笔者对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和《二十五史》电子版的检索,发现历代正史典籍中共有3758处出现“台湾”二字,其中最早的记载出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卷2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