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的信仰教义、宗教功修、宗教伦理、教法规定等,对回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以及心理素质、行为规范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经过世代相传而成为回回民族的传统。在婚丧嫁娶、饮食习惯、节日礼俗等方面无一不打有伊斯兰教文化的烙印。在语言方面,回族早在明代就已通用汉语汉文,但沿袭下来的常用语中所保留的阿拉伯、波斯语词汇,至今仍在清真寺及回族聚居区普遍使用。回族人既有阿拉伯语经名,又有汉名汉姓,衣饰服装也与汉族基本趋同。<br> 明末清初,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各地礼拜寺以前多以清净、清修、净觉、真教等为名,明代逐渐改称为清真寺。伊斯兰教又称为清真教,“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和平;“清”字的含义是清净、清洁、远离秽物及不良思想行为和恶劣品行:“真”则指真实、真理、真知。“清真”一词准确概括了伊斯兰教的精髓,反映了回族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br> 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主要由礼拜殿、水房、经堂和唤醒楼四大部分组成。<br> 甘肃回族的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回族穆斯林原先都为“格底目”派(遵古派)。明末清初,由朝觐归来者或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在西北地区传播了苏菲派学说,兴起了“门宦”制度,同时依黑瓦尼教派与汉学派“西道堂”兴起,在甘肃形成了中国伊斯兰三大派别与四大门宦(哲赫忍耶、嘎的忍耶、虎夫耶、库不忍耶)的新格局。<br>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叫做“号帽”,表示清洁不染。老年男性喜穿黑色或灰色长衫。其中陇右地区多系低圆领对襟长衫,叫“准白”,陇东南地区多系高领左襟长衫。陇右地区的老年妇女多穿宽大至膝长衫,陇东南地区的妇女则不穿此种衣式。妇女一般戴“盖头”,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较长,直披到腰际。临夏地区戴盖头者比较普遍,陇东南戴黑、白丝质包头者较多。近几年,妇女普遍改戴白帽。回族着装,要求端庄、朴素、干净、整洁,力戒花里胡哨、虚荣、浮华,禁止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br> 在饮食上,回族人按照《古兰经》规定,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br> 回族喜爱喝茶。喝茶是回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迎宾待客的佳品,不论平时或节日,凡是登门来访者,都要沏茶相待。甘肃回族由于居住地区的气候原因,不喜欢绿茶和红茶,一般都喜饮陕青、毛尖、云南沱茶和春尖茶。喜庆日子或客人光临,即以沱茶加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冰糖、枸杞等泡制的“五香茶”或“八宝茶”相敬。但不论何种茶,都讲究盛在盖碗里喝,因而被统称为“盖碗茶”。回族的盖碗茶较讲究,很有名。<br> 喜清洁、讲卫生、勤沐浴是回族群众的好风尚。回族勤沐浴。分为“大净”和“小净”,至少要做到“七天一大净,小净不间断”。回族聚居区,为了穆民盥洗便利,街道、集镇上,都设有清真澡堂。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br> 回族是很有礼貌、讲究礼节的民族。所有人见面都要互相说“色俩目”(属阿拉伯音译,意思是内心和平,内心平安,内心安宁,现在多作为“你好”来讲),晚辈见了长辈、幼者见长者、男女之间、少数人对多数人,甚至夫妻之间都以“色俩目”问好,被说者也要有礼貌地说“色俩目”问好。回族还非常讲究待客之道,热情周到,处处体现着崇尚礼仪的传统。<br> 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是宗教节日。伊斯兰教历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节,届时人们沐浴净身,施散钱财,听阿訇讲经,互相道安,祈祷亡人。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或荒郊参加会礼,听阿訇演讲,并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也是祭奠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br> “银川的大米哈密的瓜,花儿的故乡是临夏。”花儿是甘肃广泛流传的民歌,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过去回民常用“花儿”控诉黑暗、憧憬未来、倾诉爱情,现在“花儿”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更为回民所喜闻乐唱。回族“花儿”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临夏、平凉、陇东等地区。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其中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为著名。<br> 回族的婚姻,虽然名义上要由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只有帮助儿女拣选之责,而无包办之权,但事实上回族的婚姻,同其他民族一样,在旧社会仍然受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俗。回族的婚俗,有提亲、订婚、结婚、回门等程序。甘肃各地回族婚俗也不尽相同,但婚礼上念“尼卡哈”的风俗却很一致。<br> 回族实行土葬。人殁后,亲属即瞑其目,合其嘴,顺其手足,然后置遗体于木床或地上,由亲属守候,不得离去。病故在医院者,一般要在未停止呼吸前拾回家中。忌讳停放太平间。同时,须在三日内埋葬。葬前请阿訇、满拉、亲朋好友站“者那则”(送葬礼仪),其家三日内不动烟火。由亲朋邻居供给饮食。吊唁者,一般要赠送钱、米、面和香,以助葬费,但忌送花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