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插图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657779
  • 作      者:
    洪向华主编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梳理中华复兴脉络,解读国家命运节点,全国社科畅销书,同类图书全国新华书店销售第一名。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的命运如人的命运,紧要处只有几步。她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拥有近乎完美的文明。近代以来,从难以言说的积贫积弱、备受凌辱,到重新谋求在国际体系中的巅峰崛起,是哪些人物先踏过荆丛。为后人的探索蹬出了道路?是哪些瞬间制造了险胜。改变了历史的关键节点?是哪些事件、哪些思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推动力量?<br>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经验使我们清楚,选择什么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抛弃什么可能避免什么损害。《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插图版)》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进行了大跨度的回溯性观照。梳理出一条隐藏在众多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主线。从中,我们可以展望到中国还世界一个奇迹的不可限量的未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铁屋子被打穿<br>    一、罪恶的“贸易”<br>    鸦片之祸<br>    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人类从青铜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然而,对于鸦片战争前夕江河日下的晚清中国来说,罂粟花烈焰般燃烧的美丽背后,是罪恶,是贫穷,是死亡。<br>    清朝道光年间,在广州珠江人海口,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br>    海面上游弋着清朝水师缉查鸦片走私的巡逻艇,艇上有武官和士兵。一艘小船开到巡逻艇旁边,船上的外国商人向巡逻艇上的武官扔去一个沉甸甸的红布小包。武官熟练地伸手接住,掂掂分量,装进口袋,然后挥手吆喝一声“上船检查”,带领几个士兵走上小船,装模作样地检查一番。他们脚下踩着鸦片箱子,面前堆着装满鸦片的大包,嘴里却说:“没有鸦片,走吧!”便放小船驶向广州去了。<br>    有时,还可以看到装满鸦片的走私船插着“粤海关”的旗号,直接开向广州。水师巡逻艇的武官根本不敢过问,他们知道,那些商人已经贿赂了他们的上司。<br>    这是当时鸦片走私“贸易”的真实情景。那些外国商船主要来自英国,还有美国和法国。<br>    鸦片是用罂粟果实中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有强烈麻醉性的毒品。少量服用有镇痛、止泻、止咳作用,可一经吸食,极易上瘾。吸食鸦片的人会变得面黄肌瘦、萎靡不振,严重的还会死亡。<br>    英国占领印度以后,强迫当地人民大量种植罂粟,制成鸦片,再由英国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用大船运到中国销售。清朝政府虽多次颁布禁止贩运和吸食鸦片的命令,但由于政治腐败,不少官员依赖鸦片来消磨荒淫无聊的寄生生活,很多官吏接受内外烟贩的大量贿赂,鸦片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鸦片走私的主要口岸广州,上自总督、巡抚,下至差役、兵丁,包括负责对外贸易和缉私的粤海关总督,大多和烟贩沆瀣一气。北京的朝廷贵族大臣,也因为从广州等地官吏那里收到大量贿赂,对鸦片走私视而不见。禁令成为一纸空文。<br>    挑起战争<br>    清王朝一直采取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规定除广州以外不许外国船只到其他沿海口岸进行贸易。这样英国及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达不到他们向中国销售工业产品而牟取暴利的目的。于是,鸦片烟就成为他们向中国输出的“拳头商品”。<br>    1800年,鸦片输入只有4500多箱,以后逐年猛增,到了1838年,已高达4万多箱。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叶、丝绸等土特产还不够抵偿鸦片的价值。1835年时,中国有200万人吸食鸦片,每年白银外流420万两。鸦片既害了中国人,又给清朝财政造成了很大损失。<br>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偷偷进行鸦片走私仍感到不满足,为了扩大利润,他们开始策划挑起战争。<br>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让公司的广东职员林赛改名胡夏米,冒充“阿美士德”号船的船主,派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当他的助手,通过各种方法到中国沿海侦察。胡夏米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写信说,只要一支小小的海军舰队,就足够对付中国了。他建议船上载运600人,以炮兵为主,以便进行陆上作战。巴麦尊接受了胡夏米的意见,一面极力主张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一面对英国政府派到中国管理对华贸易的商务监督律劳卑下令:一要大力推销鸦片,不要干涉鸦片走私;二要开辟商埠,在广州以外的其他地方发展英国的商业势力;三要在中国沿海找些海军据点,以便作为基地,在发生敌对行动时保证英国海军的安全。律劳卑到广州后不久就病死了,他的职务由其秘书查理?义律继任。<br>    二、禁烟与销烟<br>    钦差大臣林则徐<br>    清政府对鸦片贸易有3种不同的态度:禁烟、弛禁、反禁烟。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是反对禁烟的主要人物。广东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张允许进口鸦片,允许本国人种植,但禁止官吏和兵丁吸食。而一些正直的官员则主张禁止鸦片。他们当中以林则徐最为坚决。<br>    林则徐从政清正廉洁,对西方世界有所了解。任湖广总督时,林则徐就采取严厉措施禁止鸦片,后来他又上书道光皇帝,驳斥反对禁烟的谬论。他大声疾呼,如果再不禁烟,中国将没有可抵抗侵略的兵勇,也没有充作军饷的银子了。道光皇帝被林则徐的奏折打动了,决定禁烟。1838年11月底,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禁烟。林则徐1839年正月到达广州。<br>    在广州街头,一些“大烟鬼”有气无力地缩身在墙角里,鼻涕眼泪一齐往外流。身穿便服进行私访的林则徐看到这种情形,认为要想彻底禁烟,必须从内部整顿,一定要查出并严办那些走私鸦片的汉奸和贪官,禁绝吸食鸦片,让老百姓的精神振奋起来。<br>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检查几个书院,提出要考试。学生们打开考卷一看都愣了。原来,考卷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次考试,可以不答试题,但必须把自己知道的烟贩姓名、住址和活动情况写出来;对官兵受贿走私的内幕更要写明白,不得隐瞒。书院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知道的情况很多,又大都对鸦片走私深恶痛绝。大家默默地写了起来,林则徐威严的面孔露出了笑容。<br>    林则徐用种种办法,终于查清了鸦片走私的情况,严惩了一些违法官兵和烟贩子。然后,他发出通告,主要内容是:所有外国商人必须在3天内交出全部鸦片,并写出永远不再贩运鸦片的保证书。今后如再查出鸦片,按犯罪论处,货物没收,犯人处死。<br>    虎门销烟<br>    消息传到外国商人居住的广州洋馆里,烟商们都慌了手脚,有一些人交出了鸦片。这时,驻澳门的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急匆匆地赶来了。他让商人们不要怕,还说英国的军舰就在附近的海面上,随时准备开战。<br>    他们的密谋被在洋馆里做工的中国工人发觉了。就在义律策划让几个大鸦片贩子逃跑时,洋馆外忽然响起一片喊声,几百个中国工人把洋馆围了起来,他们高呼:“英商立刻交出鸦片!”“不许烟贩子逃跑!”臭名昭著的英国鸦片商颠地在义律的掩护下正要逃跑,被洋馆里的中国工人逮住了。这件事很快传到林则徐那里。林则徐已经得知义律到广州策划拒交鸦片的事。听说中国工人自发起来和鸦片贩子斗争,他非常兴奋,发出通告说:鸦片一天不绝,本大臣一天不离广州,决不半途而废!<br>    林则徐派兵封锁了黄埔一带江面,并包围了洋馆,使洋馆断水断粮。<br>    困在洋馆里的义律和英国商人无计可施,只好交出鸦片,总共两万多箱(包括美商的1500多箱)。<br>    林则徐决定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他叫士兵在海滩上挖了两个方形大池子,都有十五丈见方,叫销烟池。池的前边挖有涵洞,后边通水沟。销烟前,先把水从沟里引进池里,制成卤水。<br>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各级军政官员来到虎门海滩边的高岗上,亲自指挥销毁鸦片。成千上万的群众闻讯赶来,海滩周围人山人海。<br>    销烟开始了。工人和士兵们把鸦片箱子扛来,用力劈开,将鸦片切成碎块,投入蓄有卤水的销烟池里,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石灰用铁锨铲入池内,用力搅拌。不一会儿,池里的卤水和鸦片翻滚起来,烟油上冒,烟渣下沉,一股浓烟冲天而起。<br>    人群沸腾了!<br>    那些被林则徐特意邀请来观看销烟的外国商人,眼看着鸦片变成废渣泡沫,随着潮水从大坑的涵洞中排入大海,不得不低下了头。有个美国商人走到林则徐面前,庄重地脱帽鞠躬,表示由衷钦佩。林则徐对他们说:我们禁的是害人的鸦片,不是正当的贸易。你们只要遵守我国法纪,与我们互通有无,我们是欢迎的。<br>    鸦片连续焚烧了23天,直到6月25日才全部销毁干净。<br>    三、帝国凋零<br>    琦善卖国<br>    禁烟消息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叫嚷,中国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不能轻易放过”,并诬蔑中国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行为”。l839年10月,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出兵。l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侵略军总司令和全权代表,义律为副代表,组成一支拥有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船4艘、载炮5401q、士兵4000人的“东方远征军”,于同年6月初向广东、澳门进犯。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br>    英军因不熟悉中国航道,必须雇用中国人引水领航。林则徐经常让水师和渔民配合,出其不意地闯进敌船队,开展火攻,烧毁敌船,侵略军被烧死、淹死了很多。懿律看到广东戒备森严,占不到便宜,便于7月北犯福建、厦门。这时,原两广总督邓廷桢已调任闽浙总督。他见英军来犯,迅速组织水师进行火攻,英军又被打败。接着,英军北犯浙江。可惜,那时除广东、福建以外,从浙江到天津,各口岸大都没有防备。7月5日,英军攻陷浙江定海,进行疯狂掠夺。英军把定海洗劫一空后,继续北犯。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铁屋子被打穿<br>一、罪恶的“贸易”<br>二、禁烟与销烟<br>三、帝国凋零<br>四、三元里抗英壮举<br>五、解读<br><br>第二章 丧钟为王朝敲响<br>一、封建帝制终结者<br>二、七十二士喋血黄花岗<br>三、推翻封建统治的决定一招<br>四、二次革命再造共和<br>五、解读<br><br>第三章 民族的觉醒<br>一、新思潮幽灵在北大飞舞<br>二、外交失败成“五四”导火索<br>三、学生怒打卖国贼<br>四、大逮捕引发大运<br>五、解读<br><br>第四章 日出东方<br>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br>二、共产主义星火<br>三、中国共产党成立<br>四、解读<br><br>第五章 二万五千里长征<br>一、迟到的通知<br>二、智取遵义城<br>三、巧渡金沙汀<br>四、飞夺泸定桥<br>五、解读<br><br>第六章 全民抗战<br>一、华清池兵谏<br>二、个和个<br>三、国共联手开辟胜利之路<br>四、解读<br><br>第七章 黎明前的决战<br>一、争取和平<br>二、逐鹿中原<br>三、风卷残云<br>四、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br>五、解读<br><br>第八章 中国历史新纪元<br>一、民主人士秘密北上<br>二、人民共和国诞生<br>三、开国大典<br>四、解读<br><br>第九章 开国第一战<br>一、朝鲜半岛上的楚河汉界<br>二、被迫作出抗美援朝决策<br>三、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br>四、解读<br><br>第十章 冲破核垄断<br>一、大漠深处腾起蘑菇云<br>二、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br>三、氢弹爆炸试验成功<br>四、中国升起了第一星<br>五、解读<br><br>第十一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br>一、“两个凡是”错误方针<br>二、一篇文章改变中国<br>三、一次拨乱反正的重要会议<br>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br>五、解读<br><br>第十二章 “特色”之路<br>一、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情况办<br>二、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br>三、解读<br><br>第十三章 “社”与“资”的论辩<br>一、解开姓“社”姓“资”死扣<br>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艰难孕育<br>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br>四、解读<br><br>第十四章 共和国外交风云<br>一、新巾国领导人第一次m访<br>二、中美建交内幕<br>三、恢复联合围席位始料未及<br>四、巾苏关系正常化<br>五、解读<br><br>第十五章 香港澳门回归<br>一、中国之痛<br>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br>三、香港回归梦圆<br>四、一国两制又一例<br>五、解读<br><br>第十六章 军队和国防现代化<br>一、把尖端武器搞上去<br>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br>三、着眼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br>四、解读<br><br>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br>一、春天的故事在思想交锋中孕育<br>二、从“两个代表”到“三个代表”<br>三、解读<br><br>第十八章 握上入世这柄双刃剑<br>一、中国的“复关”努力<br>二、向缔约方解释中国<br>三、马拉松谈判<br>四、解读<br><br>第十九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br>一、潘多拉的盒子打开<br>二、中国政府面对考验<br>三、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br>四、解读<br><br>第二十章 三峡立丰碑<br>一、旧中围未能实现的设想<br>二、四十年论争<br>三、进军三峡<br>四、解读<br><br>第二十一章 神舟遨游太空<br>一、人类航天自中国始<br>二、中国航天事业前期发展的艰难历程<br>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br>四、解读<br><br>第二十二章 铁路通往世界屋脊<br>一、世界一流高原铁路<br>二、经济作用初显<br>三、铁路史上的奇迹<br>四、解读<br><br>第二十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r>一、一个不哀的话题<br>二、告别“皇粮国税”<br>三、农民可望享有免费义务教育<br>四、解读<br><br>第二十四章 做人力资本强国<br>一、发现人力资本奥秘<br>二、历代领导人的科教与人才观<br>三、新世纪围家第一战略<br>四、解读<br><br>第二十五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br>一、时代的强音<br>二、挑战与突破<br>二、解读<br><br>第二十六章 教育大提速<br>一、知识的阳光普照偏远乡村<br>二、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br>三、职业教育不再是“二流教育”<br>四、开通贫困大学生入学绿色通道<br>五、解读<br><br>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br>一、激情“人三线”<br>二、经济特区“先走一步”<br>三、西部人丌发<br>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br>五、中部崛起政策出台<br>六、解读<br><br>第二十八章 民生政治时代来临<br>一、全民奔小康<br>二、构建和谐社会<br>三、当辛福成为国家意志<br>四、解读<br><br>第二十九章 科学发展<br>一、赶超型战略和政府主导型模式<br>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新问题<br>三、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br>四、解读<br><br>第三十章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br>一、中国与奥运的不解之谜<br>二、漫漫十年申奥路<br>三、奥林匹克选择北京<br>四、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br>五、解读<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