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时堂前燕
1 辫子源流
提起清朝,就想起男人背后的那条辫子。产生这种联想是非常自然的。在满清统治中国的200多年里,那条辫子实际上成了中国人外在形象的共同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整个清代。
结辫本是满族的一种民族发型。对象主要是成年男子,发式是“半楚半到”,规格是于颅顶至两额引一直线,线外之额前发全部难去,颅后编发结成发辫。以绳束辫根,以红色为主,禁忌黑白等色。时至今日,人们仍未探究出这种发型的渊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发型在公元5世纪时已经存在。那时中国正处在南北大分裂时代,南朝的汉民族诟詈北朝的鲜卑民族是“索虏”。索,绳索也,指的就是悬在鲜卑人后脑勺上那条绳索般的辫子。其最早的起源及其意蕴,说法甚多,但仍不得其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这种发型渊源何在,意蕴何在,作为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中国北部游牧民族明显的外在标志。
汉民族男子对头发的传统处理方法是束发,既不剃边,也不下垂,而是绾起来盘在头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