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行及著述
一 家世、家风
傅维鳞,原名维桢,字个臣,后改名维鳞,字飞睹,号掌雷,一号歉斋。出生于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北关村(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以盛产灵寿木而得名。上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燕赵属地,秦汉之际(公元前206年)始设县,明清属北直隶真定府。灵寿西倚太行山麓,东临华北平原,境内山水秀美,有石门山、滹沱河等名山大川。
傅氏原籍上元(今江苏南京),先祖以开国功官锦衣卫指挥使。永乐年间,其子傅才护驾北迁,随后定居灵寿(一说,乃傅才子傅宽奉母卜宅灵寿后始定居下来)。从此傅家在此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傅氏虽凭武功起家,却以耕读为业,更重视家族教育,故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傅家就出了五位进士、十名举人,在朝廷和地方为官者前后多达四十余人,且多有著述。据傅家的《先世遗稿》记载统计,从六世至十五世,傅家计有著作者四十五人,各种著述一百零七部。其中虽大部分未刊刻,并多有散佚,但保存下来的还有四十五种之多。
从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先祖算起,傅维鳞属家族的第十代。其世系是:始祖锦衣公-二世傅才-三世傅宽-四世傅千-五世傅济-六世傅鸣世-七世傅承训、傅承问-八世傅铤-九世傅永淳-十世傅维鳞。对傅维鳞影响至深的是傅家的家风和父祖的人格魅力。据载:
四世祖傅千业农,而“善治生产,雄于财,乐善好施,乡里悦服”。
五世祖傅济,字惠民,为人“尤笃厚”。明宣宗时,“以兵兴,需豆三千石,迫甚,官不及征诸民,济诣官,自愿输千五百石”。因此受到了宣宗皇帝“降褒语,赐章服”的表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