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戈铁马:刘宋帝国兴亡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02480
  • 作      者:
    姜狼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满楼,原名金松,生于七十年代,江西峡江人,现居上海,历史作家。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2007年后陆续出版《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晚清的最后十年》、《大清野史之谜》、《女人当国》、《这才是晚清》、《北洋野史》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宋朝,刘宋虽然不如赵宋出名,而且存在时间只有六十年,但刘宋这六十年历史却足异常的精彩和惊心动魄。刘裕的两次北伐,刘义隆的元嘉之治和北伐草草,以及刘宋皇族为了至高权力丽进行的骨肉残杀……庙堂之上,刀光剑影,疆场之上,万马奔腾,为后人谱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后人为之击节,为之感慨。
  《刘宋帝国兴亡录》,重庆出版集团“草根说史”系列隆重推出,天涯煮酒论坛2009年全新巨献。
展开
精彩书评
  一个从草根打拼出来的帝国,一段比小说还要精彩的历史。
  历史写作从来就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在很多时候,民间写手往往会有更巧妙的思维角度和更人性化的书写方式,相信这套“草根说史”丛书将会给“全民读史”的热潮再添一把火。
  《百家讲坛》文化名人 纪连海
  草根说史,百花齐放;民问观点,精彩纷呈。草根说史让历史更加平民化,网络写作亦可凸显时代的潮流。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明史研究学会会员 当年明月
  历史不是用来膜拜,而是用来品读与感悟的,各人往往有各人的解读与视角。这些时兴的草根作者,少了些戾气与遮掩,多了些清新与率真,“草根说史”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糊涂读史》作者、历史系副教授 端木赐香
  历史曾经很远,历史如今很近。草根说史,讲述老百姓自己心中的故事。
  《流血的仕途》作者 曾三公子
  生动、有趣、激情、颠覆,草根对历史的个性化解读,还历史以本来的鲜活面目,让读者在历史兴替中真正享受到读史的快乐。
  《如果这是宋史》作者 高天流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匹夫崛起——刘裕的草根发迹史
  一 刘裕原是大赌徒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出身“流氓无赖”的汉王刘邦终于在垓下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由此,这位吃饭赖账、危急时刻将儿女踢下车的刘爷,从此一统天下,开创了震撼千古的大汉帝国。
  由于汉朝巨大的影响,后世凡有刘姓建国者,国号都懒得起,直接“继承”了汉朝的正统。不管能不能和刘邦攀上亲戚,都诚惶诚恐地认祖归宗。比较典型的如五胡的“汉赵”刘渊是匈奴人,照认刘邦做老祖宗,在五代时还有刘知远的“后汉”。
  只有一个人例外,虽然他并不是刘邦的嫡亲子孙,但和刘邦确实能扯得上血缘关系。这个人是刘邦的同母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他称帝建国时,国号并不是汉,而是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他就是开创鼎峙江东局面的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
  南宋一代词宗辛弃疾曾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又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里面说的,就是这位仁兄。
  刘裕,表字德舆,祖籍江苏徐州。关于刘裕的出生日期,《宋书》自相矛盾,武帝纪说刘裕生于晋哀帝司马丕兴宁元年(公元363年)十七日,而后妃传又说刘裕生于同年的四月二日,估计沈约自己都没搞明白。
  刘裕虽然祖籍徐州,但他的出生地却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其中包括刘裕的曾祖父刘混。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人物纪传上所载的籍贯与其实际出生地往往并不一致,是谓郡望,比如帝王中的彭城刘氏、兰陵萧氏,士族中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闻喜裴氏、京兆韦氏等等。
  刘裕的生母赵安宗,十八岁嫁给丹徒郡功曹刘翘,郡功曹类似于现在的地市级人事局长,在当时级别很低,多由寒族人士担任,所得俸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三年后,赵安宗在生刘裕时因难产而亡,撇下了嗷嗷待哺的幼子,撒手西去。
  关于刘裕那些天花乱坠的“祥瑞”,最有名的就是刘裕入山伐薪时曾射一数丈大蛇,后遇数小儿着青衣捣药,刘裕问他们捣药做什么,小儿说我们家大王被刘寄奴给射伤了,所以制药。刘裕不解:“汝王即为神,何不杀刘寄奴?”众小儿齐道:“刘寄奴王者不死!”刘裕大喜,杀散小儿,执其药而归。《本草纲目·草部》记载的专治跌打损伤的草药“刘寄奴”,典故便缘于此。
  赵安宗死后,刘裕曾一度被刘翘送给了赵安宗的娘家抚养,刘裕的小名本是“奇奴”,因刘裕生时有所谓“甘露降于墓树”之奇。寄养在赵家后,便改名为“寄奴”,这也是刘寄奴一名的来历。
  随后,刘翘又娶了兰陵萧文寿为妻,生下次子刘道怜、三子刘道规。南朝时兰陵是齐、梁萧氏龙兴之地,所以萧文寿和萧道成、萧衍还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久,刘翘得病故去,抛下了孤儿寡母四人,艰难度日。刘翘生前没为妻儿们打出一片天地,死后也因为家贫,没有能力给他风光下葬,简单入土了事。“武帝微时,贫约过甚,孝皇(刘翘)之殂,葬礼多阙。”
  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塌了,孤儿寡母不知道他们将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人生。刘裕作为家中长子,自然有责任挑起生活的重担。刘裕也许是受到了老前辈刘备的启发,无师自通地操起了编草鞋的手艺,每日里编好鞋子,担到市上去卖。做这个买卖的都是穷人,也赚不了多少钱。
  刘裕出身贫寒,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有时难免会染上一些恶习,不知跟谁学会了赌博,幻想一夜暴富。可惜刘裕手艺不精,没玩几把,就欠了大户刁逵三万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块钱。刘裕卖草鞋能赚几文钱?这笔巨额赌债哪里还得起!于是,刁逵就把刘裕捉了去,绑在树上,让家奴用鞭抽打。刘裕自认倒霉,闭眼受鞭,是死是活,听天由命。
  算刘裕好运气,正巧刁逵的朋友王谧来访,正见刘裕受难。王谧见刘裕身长七尺,面目不俗,有英雄之气,忙喝令住手,并问何故打人。刁逵怒气未消,把缘由告诉了王谧,王谧笑道:“三万钱,何足以一命相抵。”王谧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孙子,家世富贵,三万钱最多够他吃几顿饭的,王谧便替刘裕还了债。王谧凝视刘裕许久,方叹道:“卿虽未显贵,久必为一代英雄,望自保重!”    出身贫寒的人多有一种特性,就是恩怨分明,无论是善待他的还是虐待他的,他都会刻骨铭心地记上一辈子。刘裕也不例外。等到刘裕发迹之后,不计较王谧投靠桓玄之罪,重待王谧,让其善终。王谧诸子入宋后也受刘宋皇族厚待,算是为刘裕报了恩。至于同样做桓玄狗腿子的刁逵则没有王谧的好运气,后来被刘裕诛夷满门,刁家的产业全被刘裕送了人情,散发给穷苦百姓。
  对于刘裕的恩怨分明,后来梁元帝长子萧方等却把刘裕臭骂了一通:“夫蛟龙潜伏,鱼虾亵之。是以汉高赦雍齿,魏武免梁鹄,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万乘之隙也!今王谧为公,刁逵亡族,酬恩报怨,何其狭哉!”
  客观来说,萧方等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也要因人而异。所谓宽容大度,从大了说是美德,从小了说便是纵容无法,苻坚倒是对姚苌、慕容垂宽厚,待若国士,可结果如何?何况刘裕出身贫寒,绝世枭雄,上层社会所谓的道德力量根本就约束不了刘裕。
  刘裕虽然“轻狡无行”,但对继母萧氏却非常孝顺,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奉继母以孝闻”。娘俩的感情也非常好,刘裕富贵后,萧氏也跟着继子风光无限。刘裕和两个弟弟刘道怜、刘道规虽然不是一母所出,但手足情意深厚。
  刘裕家小业薄,加上又好赌成性,在十里八乡的名声很臭,这点和后来的梁太祖朱温、前蜀高祖王建非常相似。历史上像刘裕、朱温、王建这样出身低微,年轻时不务正业,但最终风云际会,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物实在太多了。在承平时代,像他们这类人物,除非有特殊历史背景,否则出头的几率极小。对他们来说,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就是生逢乱世,不然,后人也无从知道他们的存在。
  刘裕出生的那年,晋室南渡已经四十六年了,北方一直处在五胡争并杀伐的乱世之中,走马灯似地换主子,乱成了一锅粥。北方一片混乱,南方也没消停过,自晋元帝司马睿中兴以来,将帅叛乱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江南江北乱糟糟的局面,正是刘裕能够以一匹夫之力,渐收天下之兵,而成霸业的历史大背景。
  二 斗孙恩,寄奴一战成名
  刘裕出道的时候似乎很晚,《宋书》、《南史》都记载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冬,前将军刘牢之借时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的刘裕出讨孙恩,这一年刘裕已经36岁了。
  孙恩就是晋史上著名的“孙恩起义”的领导者,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时借助宗教力量,孙恩也是这样。孙恩信奉的是道教的一个流派五斗米教,与东汉末年的汉中军阀张鲁系出同门。汉魏之际,道教盛行,影响所及,上及朝廷,下及黎庶,所以无论是张角起义,还是孙恩起义,都借助了道教来实现自己建立政权的目的。
  此时东晋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一个比晋惠帝还要白痴的白痴,所以朝政均由叔父会稽王司马道子主理,而司马道子又很宠爱世子司马元显,以之为扬州牧。司马元显少年顽劣,“性苛刻”,在江浙一带胡作非为,“纵暴吴会,百姓不安”。
  孙恩的叔父孙泰曾经跟着江湖术士杜子恭学会了所谓的“秘术”,杜子恭死后,孙泰做起了“秘术”买卖,诓骗无知百姓,大发其财,甚至上层社会也深受其惑。晋孝武帝司马曜和司马元显都是孙泰的客户,甚至司马元显也多次找上门来请孙泰传法术。后来孙泰见晋朝衰落,想趁乱起事,结果事尚未起而为人所告发,被司马道子一刀给切了。孙恩命大,逃到了海上,继续做买卖,以期为叔父复仇。
  及司马元显作乱吴会后,孙恩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便煽动百姓白海上攻上虞(今浙江上虞),一战得手,随后又攻下了江左大镇会稽(今浙江绍兴),干掉了内史王凝之,也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
  晋制,一郡长官有亲王封地者称内史,无亲王封地者称太守。说来王凝之和孙恩还是“同门”,王家向来是五斗米教的忠实信徒,尤其王凝之为甚。可惜孙恩没有给师兄面子,照杀不误。王凝之的名气似不如他的父亲王羲之和弟弟王献之,但他却有个大名鼎鼎的才女老婆,便是名相谢安的侄女谢道媪。
  孙恩白破会稽,声威大震,周边郡县苦于朝廷暴虐,揭竿而起,响应孙恩。“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各地的父母官们见状大骇,除了命短被杀的,全都逃了,江左震动。孙恩霸占会稽,自称征东将军,并为自己的军队起名叫“长生人”。
  朝廷见东南起了乱事,忙派谢安次子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率师东讨孙恩。刘牢之素闻冠军司马刘裕之名,便将刘裕调入军中任参军。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二月,晋军行至吴郡(今江苏苏州),孙恩军不知官军底细,便在城外结营,俟机再战。刘牢之也不知道孙恩的深浅,便命刘裕带着几十个弟兄去探探敌军虚实。
  刘裕刚出城不久,就遇上了数千敌军,刘裕胆子真够大的,明知众寡不敌,依然下令出击。孙恩的几千弟兄没来由怕你这几十个人,一哄而战。
  结果不问可知,晋军多战死,而刘裕“战意方厉”,在敌军阵中来回撒欢,手持长刀,狂砍乱劈,杀伤敌军甚多。此时,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担心刘裕他们出事,便率轻骑出城来寻找刘裕,随后晋军骑兵四出,打退了敌军。这一仗晋军大胜,斩俘千余人。刘裕一个人力战数千敌军的英雄事迹在晋军广为流传,刘牢之知道刘裕是个狠角色,深加器重。
  孙恩本来还打算效法句践,割据江浙称王。后来见官军不好对付,便驱百姓二十余万人下海避难。孙恩知道官军贪婪,临走前把值钱的东西都扔到了路边。果然晋军看到这些宝贝,一窝蜂似地上来就抢,等弟兄们吃饱后,发现孙恩等早不见了踪影。后来唐末的黄巢也如法炮制,逃得一命,估计黄巢就是从孙恩处学来的本事。
  孙恩逃往海上,朝廷以为乱事已灭,举额相庆太平,命谢琰为会稽内史,刘牢之回师。可孙恩看到官军撤退后,知道谢琰为人庸劣,于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孙恩率军还攻会稽。谢琰果然无备,狂言:“苻坚如何?百万乌合送死淮南,孙恩小贼,何足畏!”等到孙恩过来的时候,谢琰又大言:“灭此寇而后食。”刚开始晋军尚能打一阵,但晋军后告不利,谢琰退至千秋亭,被帐下都督张猛所杀,执头降孙恩。
展开
目录
引子:刘宋王朝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 匹夫崛起-刘裕的草根发迹史
一 刘裕原是大赌徒
二 斗孙恩,寄奴一战成名
三 桓玄不是省油的灯
四 百般辛苦,不过为他人做嫁衣
五 心狠方成大事业
六 论功行赏,可不能含糊

第二章 如日中天-从赌徒到头号权臣
一 伐南燕师出有名
二 血海拼杀,活着就是胜利
三 半路上杀出一个卢循
四 刘毅自寻死路,怪不得谁
五 “义熙土断”就是户籍改革
六 讨打的谯纵与司马休之

第三章 改朝换代-新旧交替正是时候
一 老祖宗的地,不能不要
二 兵临城下,轻取洛阳
三 借路北魏,灭了后秦
四 折了宰相,弃了北伐
五 赫连勃勃捡了个大便宜
六 宋王之心,路人皆知
七 一推三让,刘裕当了皇上
八 杀了废帝,刘皇上的日子也长不了

第四章 一波三折-夺宫风云多变幻
一 万事开头难,北魏来添乱
二 大佬就是大佬,皇帝也被暗算
三 小三子进京接任皇位
四 刘义隆不是个好惹的主

第五章 元嘉之治-刘义隆的能耐不过尔尔
一 要治国,还得靠人才
二 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 刘宋有个谢灵运
四 北伐草草,来时容易去时快
五 屋漏偏逢汉中乱
六 百花齐放,刘宋的文化很精彩

第六章 兄弟阋墙-刘义隆和他的弟弟们
一 刘义隆自毁长城
二 不许动我的奶酪
三 兄弟反目终成仇
四 书生造反,害人害己

第七章 斜阳草树-宋魏大战和刘义隆的人生结局
一 大战之前先热热身
二 悬瓠是块硬骨头
三 拓跋焘也是块硬骨头
四 谈判归谈判,该打还是要打
五 拓跋焘的生意经
六 盱眙攻防战,便宜不好占
七 拓跋焘死了,刘义隆乐了
八 争上位,儿子干掉老子

第八章 喋血江东-孝武帝刘骏的“大明盛世”
一 你杀了老子,老子就杀了你
二 老叔造了侄子的反
三 当了皇上,自然要搞搞新气象
四 你狠,我比你更狠
五 刘骏也是个短命鬼

第九章 末路狂欢-叔侄两代皆昏君
一 兔子也吃窝边草
二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三 没有最变态,只是更变态
四 忍者无敌,看谁笑到最后
五 普天同叛,江山不好坐
六 刘胡VS沈攸之,咸鱼一也有翻身的机会
七 玩火者必自焚,石头终于砸了自己的脚
八 最后的疯狂,方向不是天堂

第十章 世事轮回-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一 新班子闹不团结
二 有贼心没贼胆,结果当然惨
三 新皇帝又是一个小变态
四 萧道成的事业:姜还是老的辣
五 石头城上起大火
六 落水的凤凰不如鸡
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 刘宋王朝的大结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