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国志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5572
  • 作      者:
    缪钺编注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左传》是编年史.在选题时要避免过分零散,就必须参用纪事本末体;但如完全采用纪事本末体,就有很大一部分应当选用的资料.要因为零散而被割弃。因此,《三国志选》除尽量采用纪事本末体外,仍保存了原有的编年史的体制.以容纳许多不能联系的资料。《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它是我阁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精力所撰成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记述了共约三千年的历史。《汉书》亦称《前汉书》,《汉书》的名称,是班固自定的,见《叙传》《前汉书》之称,是对《后汉书》而言。粱元帝《金楼子-聚书篇》说:“又使孔昂写得《前》、《后汉津》《史记》、《三国志》,《晋阳秋》合得六百三十卷。”为《汉书》加“前”字之始。范哗著《后汉书》时,曾对纪传体和编年体做过比较,得出结论说:“《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之拟作,所以为短。纪传者,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作之。”因此他采用了纪传体。陈寿的《三国志》,就大体说来,超出于其他诸家关于魏、蜀、吴三国史事的撰著,后人对它评价颇高。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说:“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迁、固,非妄誉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引起后人的批评与责难。《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部编年体通史,这鄙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0三年),下迄后周驻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全书分为:百九十四卷,甩三百多万字,写出了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书局版《三国志》,总结了清初顾炎武、何焯一直到近代学者对于《三国志》校勘的成果,并作进一步的整理。处理办法,分为两类。甲、属于编排上的错误,依前人校语径改。乙、《三国志选》中可疑及难解的字句,经前人校改者,择其较重要的就在《三国志选》上改了,用圆括弧表示删的,用方括弧表示增的。校改的根据,书后另有“校记”说明。《三国志选》完全采用了这些校改,有关“校记”亦照抄于书末。
    《三国志选》所选各篇,分段及标点符号亦依据中华书局版《三国志》。原本中断句及所用符号偶有不妥之处,则酌加改正。所选诸篇,均加注释。注释标准,考虑高等学校历史系学生的需要,凡关键性的、必要的字音、字义、人名、地名、书名、名物、制度、典故等都加注,个别难解的句子,亦酌加诠释。注释力求简要,避免繁芜,不详征博引,不多作考证。有的字音、字义或典故,裴注中有解释者,不再注。凡是已经注过的,再出现时,除必要者外,一般都不重注(譬如“赤壁”,在《武帝纪》中注过,以后《诸葛亮传》、《吴主传》、《周瑜传》中的“赤壁”,即不再注。又譬如《武帝纪》兴平元年“先以骑犯青州兵”,注:“骑,读去声,音寄,作名词用,指骑兵。”以后各传中“骑”字如此用者甚多,都不再注)。有许多是采用古人或近人注释中的意见(如《文选》李善注、《通鉴》胡三省注、卢弼《三国志集解》等),非必要时,亦不尽一一标明。解放后,全国各县市行政区划变动甚多,注释中在用今地名注古地名时,凡是一九六一年以前已撤销合并的县市,均加“旧”字以区别之。
展开
精彩书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琬语人日:“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一]《江表传》日:坚为下邳丞时,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有贵象。及坚亡,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日:“此诸君,汝之将也。”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③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日:“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卜’况今奸宄竟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①讨不从命。㈡
    [一]臣松之按《礼记?曾子问》子夏日:“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也者,礼与?初有司与?”孔子日:“吾闻诸老聃日,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郑玄注日:“周人卒哭而致事。时有徐戎作难,伯禽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昭所云“伯禽不师”,盖谓此也。
    [二]《江表传》日: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
    权移书求索,术报日:“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日:“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是岁举兵攻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七年,权母吴氏薨。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②(会稽)程普讨乐安,③太史慈领海昏,④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
    九年,权弟丹杨太守翊为左右所害,以从兄瑜代翊。
    [一]《吴录》日:是时权大会官寮,沈友有所是非,令人扶出,谓日:“人言卿欲反。”友知不得脱,乃日:“主上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遂杀之。友字子正,吴郡人。年十一,华歆行风俗,见而异之,因呼曰:“沈郎,可登车语乎?”友逡巡却日:“君子讲好,会宴以礼,今仁义陵迟,圣道渐坏,先生衔命,将以裨补先王之教,整齐风俗,而轻脱威仪,犹负薪救火,无乃更崇其炽乎!”歆惭日:“自桓、灵以来,虽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弱冠博学,多所贯综,善属文辞。兼好武事,注《孙子兵法》。又辩于口,每所至,众人皆默然,莫与为对,咸言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权以礼聘,既至,论王霸之略,当时之务,权敛容敬焉。陈荆州宜并之计,纳之。正色立朝.清议峻厉,为庸臣所谮,诬以谋反。权亦以终不为己用,故害之,时年二十九。
    十年,权使贺齐讨上饶,(D分为建平县。②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是岁,使贺齐讨黟、歙,③黟音伊。歙音摄。分歙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④以六县为新都郡。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
展开
目录
说明
武帝纪
任峻传
郑浑传
仓慈传
陈思王植传
王粲传
钟会传
华佗传
杜夔传
乌丸鲜卑传
诸葛亮传
李恢传
张嶷传
姜维传
吴主传
周瑜传
吕蒙传
陆逊传(节录)
诸葛恪传(节录)
校记(据中华书局版《三国志》转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