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楚国历史文化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62541
  • 作      者:
    魏昌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楚人创造并积淀下来的文化,今称之为楚文化或荆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华夏文化在南方的分支,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
作者简介
    魏昌,男,1935年生,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籍江西玉山)。湖北长江大学殳学教授。出版著作有《楚川简史》(主编)、《中国通史简明教程》(主编)、《楚国史》、《楚学札记》等。发表论文、随笔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楚国历史文化读本》共十二讲,包括历史和文化两部分(当然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开的,是相互融合贯通的),两者并重。前者主要述史,计八讲,从楚族渊源述起,按时间顺序,楚国的建立、崛起、争霸、称霸、鼎盛、逐步衰落直至灭亡,一目了然。楚国长达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建国后至春秋前期出现过一个盛世,即武文成庄诸代一百多年时期。楚庄王以后,由盛而衰,至公元前506年吴人人郢,几乎亡国;然自楚昭王“迁郢于都,而改纪其政”后,历昭、惠两代接受教训、励精图治,楚国重又复兴,经楚悼王任吴起变法,又迎来了楚国历史上第二个盛世,即宣、威四十年和怀王前期半个世纪左右。楚国的灭亡是楚国统治者自己酿成的。正由于自己的腐朽无能,对外策略又累累失误,才导致自己走投无路,终不可避免地亡于朝气勃勃的秦王政之手。然而,以楚人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则高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旗帜,经数年的浴血奋战,终又结束了暴秦的统治,建立起了新生的政权——楚及汉王朝。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所以楚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永垂史帛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楚熊仪若敖二十年),申侯联合邯与犬戎等部攻周,破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境),杀幽王,西周亡。次年,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境),史称东周。东周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周王朝从此更加衰落,辖地仅剩下城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豫西一隅之地。与此同时,各地邦国林立,“诸侯强并弱”(《史记·周本纪》),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战国策·秦策一》),展开争当“霸主”的角逐,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的局面。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正值楚国君熊仪(若敖)在位期间。熊仪及下传熊坎(霄敖)、熊朐(蚧冒)三代,仍承继先祖事业,艰苦奋斗,“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故至熊朐(前757-前741年)时,就脱颖而出,在诸侯坐大之际,亦大胆地取进攻的态势,积极地向周边地区开拓。如《左传·文公十六年》载,楚庄王攻打庸时,师叔建议学习先君熊晌(蚧冒)用骄兵之计打败陉隰之例,来制服庸。陉隰,楚地,其地何处,旧说不一。或在沮、漳河之西地,或在丹、汉某地,可能与庸一样是一方国部落。又如《国语·郑语》说:“及平王(周平王)之末,而秦、齐、晋、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蚧冒于是乎启濮。”蚧冒进取濮地,与秦景(应为庄)、襄公取得“周土”,晋文侯“定天子”(助周东迁洛邑),齐庄和僖公“小伯(霸)”一样,同是当时影响很大的行动。蚧冒的征服陉隰与对广阔的濮地开拓,为稍后熊通的驰骋江、汉,创造了条件。
    前741年(楚蚧冒十七年),蚧冒卒,弟熊通杀蚧冒子自立,这是后来著名的楚武王(前740-前690年)。他即君位,一方面利用先君“甚得江汉间民和”的有利形势,着力经营,增强实力;另一方面乘东周王朝日衰、诸夏混乱之际,积极而又谨慎地向周围开拓,继续扩大疆域。
    前已指出,在汉水之北至南阳盆地,有邓、申、吕等古国,均扼楚北人中原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熊通文、武两手,既娶邓女(邓曼),与邓联姻,又对申兵戎相见,施以兵威(今本《竹书纪年》:“楚人侵申。”)。《左传·哀公十七年》记子觳语:“观丁父,都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此虽是楚后人追述的,却大致反映了熊通初期的活动情况。都(下都),今河南淅川之西丹江中上游处,与申东西相望,熊通侵申伐都,俘都人观丁父任为军率(帅),又南下攻克或征服了蓼(今河南唐河南)、州(今湖北洪湖东北)、随(今湖北随州市)、唐(今随州市境或今河南唐河境)。在此同时,又大力开辟南蛮之地。另据《左传·庄公十八年》载:“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权、那处,均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权,子姓,商武丁之后,是历史悠久的古国。熊通灭权后,又迁于那处,灭其国改为县,任命县尹,是春秋初最早设县的行政改革,号称“春秋第一县”。从此,熊通经北征南讨,已大大地巩固了在沮漳江汉地区的统治,引起了中原国家的惊恐。《春秋·桓公二年》载:“蔡侯、郑伯会于邓。”同年《左传》进一步点明:“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也。”蔡、郑均姬姓国,邓(蔡地,今河南漯河市东南)、蔡桓侯与郑庄公在邓相会,商议防备楚国的对策。这一年,为前710年(周桓王十年,楚熊通三十一年),楚国人东周后经五六十年的努力奋战,已成为对中原各国构成威胁的南方大国。
    熊通在汉西和江、汉间立住脚跟后,就决心扑向汉东。据《左传·桓公六年》载,楚国原来曾渡汉水略汉东,却因汉东诸国“惧而协,以谋我”(害怕楚国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使楚国终“不得志于汉东”(东略汉东没有取得成功)。所以,楚国对汉东用兵是非常谨慎的。前709年(熊通三十年),熊通经郑重考虑后,首先把进攻目标指向随。随与周天子同宗,攻打随,实际上是打击东周王室;随又是汉东大国,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如被征服,“汉阳诸姬”的屏障就会被打破,楚国的东征北略就更加有利。楚国军队进军到随境,驻军在瑕(今随州市境),派大夫苏章去谈判,争取以和平方式来达到楚国的要求。《史记·楚世家》说:“三十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令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熊通软硬兼施,目的就是要随转告东周王室,尊楚为王,熊通见随侯应允,又见随尚能“修政”,无可乘之隙,就收兵回来了。
    过了两年,即前704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随人告诉楚国,虽经随为之尽力周旋,周王室还是不同意。熊通听到后十分恼怒,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史记·楚世家》)于是自立为王,是为楚武王。另据《左传·桓公八年》记,这年夏,熊通在沈鹿(今湖北钟祥市东)会合诸侯,黄、随两国不来参加。黄国,今在河南潢川西,路程较远,熊通派苏章前往黄国进行谴责。对随,熊通则亲率大军攻打,驻军于汉、淮之间。由于随侯听信佞臣少师的错误意见,排斥贤臣季梁正确的建议,经速杞(随地,今湖北广水境)一战,随军溃败,少师被俘。随请和,秋,楚与之订盟而同。沈鹿之会与随败而求盟,说明熊通称王之举已得到随与各国的承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导言
第一讲 楚族的渊源与建国
一、楚族的祖先
二、楚族的兴起
三、楚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讲 楚国的崛起
一、熊通称王(楚武王)及其在江汉地区的开拓
二、楚文王“始都郢”与“始通上国”

第三讲 楚国的辉煌霸业
一、楚成王逐鹿中原
二、楚穆王继续北上争霸
三、楚庄王立威定霸

第四讲 楚晋相持
一、楚、晋的继续角逐
二、宋西门之盟
三、鄢陵之战与宋蒙门之盟

第五讲 楚吴抗衡
一、楚、吴的激烈争夺
二、吴人入郢
三、楚昭、惠王复兴

第六讲 吴起变法
一、楚国变法的社会背景
二、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成效
三、吴起变法的失败及其教训

第七讲 楚国的继续发展与强大
一、楚宣、威王时期楚国的强盛
二、楚国疆域的辽阔与各民族的融合

第八讲 楚国的逐步衰落与败亡
一、楚怀王内政与外交的失措
二、楚顷襄王前期各国争夺形势的复杂化与楚失鄢、郢
三、伟大的爱国诗人与政治革新者屈原自沉
四、楚徙都陈、寿春与春申君黄歇遇害
五、秦、楚大战及楚国的败亡
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九讲 楚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与货币
四、科学技术

第十讲 楚国宗教与哲学
一、楚人的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
二、崇尚巫鬼之风与观射父的宗教思想
三、鬻子思想
四、民本思想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五、老子哲学
六、庄子哲学
七、屈原思想
八、农家许行思想

第十一讲 楚国文学与艺术
一、神话传说
二、文字与书法艺术
三、诗歌
四、散文
五、音乐与舞蹈
六、绘画与雕刻

第十二讲 楚国社会制度与风俗
一、社会制度
二、风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