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汉史十二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830194
  • 作      者:
    张忠炜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融人的学术新成果,大体可分两类,即新的研究论著和新刊布的资料。举例言之,研究论著方面,如阎步克先生的官僚政治研究、王明珂先生的边疆民族研究、黄晓芬先生的汉墓考古学研究,等等;研究论文方面,如陈昭容先生的秦“书同文字”新探、陈勇先生的“凉州三明”论、邢义田先生的“骊軒城”再探,等等;研究译著(文)方面,如余英时先生的《汉代贸易与扩张》、富谷至先生的《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渡边信一郎先生的《汉代国家的社会性劳动的编制》,等等。这些论著,代表着相关领域研究之成果或方向,对深化秦汉历史的认识大有裨益。新刊布的资料方面,出土简牍与考古发现是其大宗。除张家山汉简外,如尹湾汉简、里耶秦简、虎溪山汉简、走马楼东汉简等,凡有益于秦汉史者,皆酌加采择。尤其是张家山汉简,涉及法律、政治、经济诸方面,故在《秦汉史十二讲》不同篇章中多有论及。譬如,“户芻”一事,传世文献不载,张家山汉简《田律》有之,凤凰山汉简中的“户芻”问题,因此得以解答。考古发现如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之发掘,有助于深化中西交通及文化交流研究;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作为国内首次发现的汉代村落遗址,对认识汉人的住居、生产及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此外,对于一些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尽管其不属于近年的新论著、新成果,《秦汉史十二讲》亦酌加采录。比如,在讨论东汉后期地方政权与大姓关系时,学界多采纳唐长孺先生的论断;邢义田先生对东汉孝廉家世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受大陆学界的重视。又如,在讨论西汉选举时,察举制度向来受到推崇,其他则很少顾及;根据廖伯源先生对尹湾汉简的研究,以功升迁的重要性并不逊于察举,西汉时尤如.此,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帝国肇造——秦王朝的政局演变
  战国时,诸侯国间战争不断,统一趋势日渐明显。承继秦国数百年基业,秦王嬴政以其雄才大略,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新建立的秦王朝,集战国以来政治变革之大成,废封建、设郡县,强化中央集权;废王业、兴帝业,创立皇帝制度。这些举措大体上为后代所延续,尤其是皇帝制度,开启两千余年之帝制中国时代。秦始皇用来巩固统一的举措,在中国历史上也多具有深远影响。但秦政暴虐,赋役沉重,法令严酷,致使新建之秦王朝二世而亡。陈胜首举亡秦之旗,六国豪杰乘机而动,秦灭楚兴;楚汉争雄中,刘邦获胜,故有大汉王朝之建立。
  一、翦灭六国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秦王子楚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嬴政年少,国事委于文信侯吕不韦。此时的吕不韦,身为相国,权倾朝野。秦庄襄王子楚曾作为秦国质子居于赵国,赵国对子楚不甚礼遇;秦国也并不以子楚为重,甚至多次攻打赵国。这时,家累千金的阳翟大商人吕不韦,认为“此奇货可居”,故全力谋划、帮助子楚取得王位继承权。秦孝文王死后,子楚继承王位,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将有10万户的洛阳作为他的食邑。嬴政为秦王之初,尊吕不韦为相国,号曰“仲父”。秦王年少,太后(秦王政母)时时与吕不韦私通。当时,颇得太后宠幸的嫪毒,权势与吕不韦相当。随着吕、繆权势的发展,引起争权夺利的斗争,秦高级官吏常常哀叹,“与缪氏乎?与吕氏乎?”(《战国策.魏策》)。到底是依附于谁,朝臣多无所适从。
  秦始皇九年(前238),缪毒秽乱宫闱之罪败露。当时,有人告发缪毐并非宦官,与太后淫乱私通,甚至还生下两个孩子。更有甚者,嫪毐还与太后商量:秦王嬴政去世后,当“以子为后”(《史记.吕不韦列传》)。嬴政因此准备将之下狱问罪。这时,缪寡假托秦王之命发兵,欲兴兵作乱、进攻蕲年宫。嬴政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发兵、平定叛乱,并诛杀缪毐三族(父母、妻子、同产),党羽均被车裂、灭宗,罪行轻者迁徙于蜀。吕不韦也因缪寡之乱而受牵连,不久被免除相国之职。秦始皇十二年(前235),羸政迫使吕不韦自杀,并警告臣下,“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膠募、不韦者籍其门”(《史记。秦始皇本纪》)!相继翦除缪毒、吕不韦势力后,嬴政始掌握国家大权。他任用尉缭、李斯、王翦等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战争。
  六国之中最先亡国的是韩国。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弱国。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申不害主张以“术”驾驭臣下。所谓“术”,即讲究对臣下的任用、监督与考核,但国家实力并未明显提升。面临着强秦不断扩展之势,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并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出身韩国公室,善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谈。他见到韩国国势日衰,多次上书韩王,却不被韩王采纳,故愤而著书多篇传世。秦王贏政与韩非未曾谋面,但读过他的著作而欲见其人。韩非出使秦国,颇得嬴政欢心,但遭李斯嫉妒。李斯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公室,始终会为韩国考虑,而不会对秦国尽心;如让韩非返回韩国,是养痈遗患,建议诛杀韩非。秦王听从李斯建议,将韩非下于狱中,韩非服药自尽。秦始皇十七年(前230),秦内史腾灭韩,俘掳韩王安,以韩国地置颍川郡。
  继韩国而亡的是赵国。赵国是战国强国之一。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军队战斗力增强。赵惠文王时,任用乐毅、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整顿内政、外交,折服强秦,是继齐国后唯一能抗衡秦国的国家。秦、赵为争夺上党郡而发生了长平之战。由于轻信秦人的反间计,赵王撤换赵军统帅廉颇,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前260年,赵军被困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因绝粮拼死出战,全军失利,赵括战死。秦将白起坑杀已归降的赵士卒40余万人于长平。次年,秦军乘胜进围邯郸。
  秦攻邯郸两年多未下,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他国家也派兵援救,秦军解围而去。经长平之战与邯郸被围后,赵国国力严重受损,一蹶不振。秦灭韩的第二年,秦将王翦等兵分两路进攻赵国。秦人以钱财贿赂、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诋毁前线将领李牧等人。结果,赵王撤换乃至杀戮了李牧等将领。赵王这种自毁长城之举,客观上加速了秦进军的步伐。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王翦遂破赵军,攻克邯郸,掳赵王迁。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百人逃于代,自立为王,6年后为秦所灭。
  燕国如韩国一样。是战国时的弱国。燕王哙晚年,将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太子平聚众攻打子之,引起内乱。前315年,齐宣王派田章率兵攻燕,仅50天就攻下了燕国。由于齐军的暴力行径,引起燕人的强烈反抗,齐军最终被赶走,但燕国因此而残破。燕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乐毅等人都投奔于燕,经过28年的休养生息,燕国始“殷富”。前284年,燕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攻齐,齐无力抵抗,乐毅很快攻下齐都城临淄,齐湣王出逃,不久被杀。除莒、即墨以外的齐国城池,均被燕占领。5年后,燕昭王死,惠王立,惠王撤换乐毅。齐将田单举兵反攻,杀燕军主将,大破燕兵,收复所有失地。燕国经此一败,越发衰落。后来,燕太子丹在秦国作质子,因不受嬴政礼遇,愤怒之下逃归燕国,并有向秦王复仇的打算。他卑辞厚礼结交荆轲,并告诉荆轲复仇计划:上策是劫持秦王,让他将侵并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国;上策不成,乘机刺杀之,引起秦国大乱,诸侯国则可“合纵”破秦。荆轲刺秦失败之后,秦王大怒,增兵讨伐燕国。始皇二十一年(前226),王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4年后,秦军攻破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
  魏国亡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魏国是最早开展变法的国家。魏文侯、武侯时,魏灭中山国,东面屡败齐人,西面入侵秦之河西,派李悝、吴起守西河、上地,一再挫败秦人的进攻。武侯子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开封),并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图谋统一三晋、建立霸权,恢复春秋时晋之全盛地位。前354年,魏攻赵,围邯郸。齐国派兵救援,围魏救赵,在桂陵(今山东曹县)大败魏军。后来,魏攻韩,齐派田忌、孙膑击魏救韩,在马陵(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大败魏军,魏军损失10万,主将太子申、庞涓均战死。魏在西面屡败于秦,河西屏障开始被秦突破。经历这一系列的挫败后,魏国丧失军事主动权,再也无法独霸天下了。面对强秦的不断进攻,信陵君从赵返回魏国。诸侯国也遣将将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兵打败秦军。此时,秦又施行反间计,使魏王怀疑信陵君,信陵君因此郁郁而终。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城,3个月后,城坏,魏王投降,魏亡。
  紧随魏而亡的是楚国。楚在战国时,地广人众,是一大国。公孙衍合纵攻秦时,楚怀王为纵约长。怀王时楚又灭越,疆域扩展至长江下游地区。怀王死,顷襄王即位,统治者淫逸奢靡,不顾国政;又不修城池,不设守备。秦乘虚而人,屡败楚军,在占领的楚地上置黔中郡、南郡。秦王嬴政在攻打楚国前,曾就灭楚的用兵问题,咨询李信、王翦等将领的意见。李信说不过20万即可,王翦坚持非60万不可。嬴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故命李信等率20万兵伐楚。李信进攻楚国之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为楚军所败。嬴政向王翦谢罪,请他统率秦军攻楚。王翦仍坚持60万不可,秦王答应。王翦率大军出发,但多次向秦王请良田、美宅。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秦王嬴政对功臣比较吝啬,有功劳者也未必能封赏;更重要的是,秦王生性多疑,不信任臣下,为避免秦王猜忌,王翦才三番五次地请益田宅。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楚人听说王翦率大兵而来,于是动员国中所有兵力抵抗,王翦坚守营壁不与楚军交战,等楚军士气消磨、引兵东进时,王翦令将帅出击,大败楚军。后来,王翦等人俘虏楚王,不久又完全攻占楚地,楚亡。
  六国中最后灭亡的是齐国。齐国在战国中期,曾数次打败过魏国,是关东六国中的强国。齐湣王时,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前301年,齐率韩、魏攻楚,败楚军于垂沙(今河南泌阳一带),杀楚将唐蔑;前296年,齐又联合三晋、宋等国“合纵”攻秦,迫使秦退出一部分侵地求和。齐、燕战于桓之曲,燕损失10万兵。齐的这几次胜利,对各国震动都比较大。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帝国肇造——秦王朝的政局演变
一、翦灭六国
二、巩固统一
三、二世皇帝
四、豪杰亡秦

第二讲 大汉风云——西汉时的政局演变
一、重建帝业
二、汉武时代
三、昭宣中兴
四、西汉衰亡

第三讲 东京盛衰——东汉时的政局演变
一、中兴之局
二、中期政局
三、三分天下

第四讲 经邦纬国——秦汉时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枢体制
二、地方行政
三、选举考课
四、律令法系

第五讲 食货之本——秦汉时代的经济概观
一、生态环境
二、区域经济
三、农工商业

第六讲 编户齐民——秦汉时代的阶层家族
一、官僚贵族
二、豪强士族
三、编户齐民

第七讲 华夏边缘——秦汉时代的边疆民族
一、北方诸族
二、南方蛮越
三、西部氐羌

第八讲 丝路初通——秦汉时代的中西交通
一、汉通西域
二、西方世界
三、丝绸之路
四、西域文明

第九讲 风行俗成——秦汉时代的生活礼俗
一、衣食住行
二、婚丧礼俗
三、祭祀信仰

第十讲 定于一尊——秦汉时代的学术思想
一、黄老之学
二、定于一尊
三、经学谶纬

第十一讲 恢弘之美——秦汉时代的文化科技
一、史学和文学
二、乐舞美术
三、科学技术

第十二讲 书于竹帛——秦汉时代的简牍帛书
一、发现简帛
二、简册制度
三、文书行政
四、简帛古书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