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32379
  • 作      者:
    林志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志强,男,1964年6月生,福建省古田县人。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中山大学当研究生,师从陈炜湛教授学习古文字,1991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重返中山大学师从曾宪通教授,200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汉语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兼任福建省辞书学会秘书长等。出版《汉字的阐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古本文字研究》的“古文字”,主要是指通行于先秦时期的古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兼及秦至汉初的小篆和保留篆书写法的篆隶等;本丛书的“出土文献”,则是特指以这些古文字为载体的地下文献资料。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对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的专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尚书》源流与古本《尚书》
    《尚书》者,上古之书也。以其年代久远,而又屡遭厄运,传播至今实属不易。简要言之,《尚书》之流传过程,大致如下:.先秦时期,是《尚书》的成篇、结集阶段。至秦始皇禁《诗》、《书》、百家语,及项羽火烧秦宫室,《尚书》遭焚,先秦之《书》,损失殆尽。汉时除挟书之令,开献书之路,《尚书》劫后余生,或得之壁中,或获自中秘,或献于民问,而文字有今文、古文之异,遂又兴起纷争。历两汉之世,今、古文之争,几经周折,彼此消长。迄至西晋永嘉之乱,今文、古文《尚书》皆亡,汉魏石经亦残毁湮没。东晋初,梅赜献孔安国《古文尚书传》,陆德明为撰《音义》,孔颖达为作《正义》,卫包奉诏改为楷字,开成年间刻上石经,终成定本,流传至今。
    孔传古文《尚书》以前的本子,我们无缘得见全貌。先秦时期的《尚书》,今可见者,惟先秦典籍所引及近年出土之郭店、上博简中的零章断句。其中楚简文字存古之真,可谓真正的“古文”《尚书》,虽然零星,而至为宝贵。两汉魏晋之间的《尚书》,除见于文章史籍所引外,实物只有熹平石经残石和三体石经残石。而流传至今的孔传古文《尚书》,我们不仅能看到楷字本,还能看到古字本。其古字本,就是发现于敦煌等处,自六朝至唐代的《尚书》古写本以及导源于此的日本古抄本。这些都属于本书所指的“古本《尚书》”。根据这些古本《尚书》材料,我们得以窥见先秦两汉《尚书》之一斑,亦得以观察孔传古文《尚书》之全豹。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尚书》源流与古本《尚书》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及方法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古本《尚书》的序列及其源流关系
第一节 敦煌之伯希和编号本《尚书》
第二节 敦煌之斯坦因编号本《尚书》
第三节 新疆所出古本《尚书》
第四节 日本古写本《尚书》
第五节 古本《尚书》的源流关系

第三章 古本《尚书》的文字特点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 古本《尚书》的文字特点
第二节 古文与俗字、俗字与经书

第四章 古本《尚书》特殊文字研究(上)
第一节 古本《尚书》隶古定字举例
第二节 隶古定文字的形音义特点
第三节 隶古定的作用及隶古定字诡异的原因

第五章 古本《尚书》特殊文字研究(下)
第一节 古本《尚书》俗字举例
第二节 古本《尚书》俗字的构形特点

第六章 古本《尚书》的综合研究
第一节 上博简、郭店简引《书》与古本《尚书》校议
第二节 新出材料与《尚书》文本的解读
第三节 据古本《尚书》论卫包改字

第七章 结语研究并未结束
第一节 本书内容和观点的概括
第二节 疑惑与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古本《尚书》字样调查表
后记
补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