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尚书》源流与古本《尚书》
《尚书》者,上古之书也。以其年代久远,而又屡遭厄运,传播至今实属不易。简要言之,《尚书》之流传过程,大致如下:.先秦时期,是《尚书》的成篇、结集阶段。至秦始皇禁《诗》、《书》、百家语,及项羽火烧秦宫室,《尚书》遭焚,先秦之《书》,损失殆尽。汉时除挟书之令,开献书之路,《尚书》劫后余生,或得之壁中,或获自中秘,或献于民问,而文字有今文、古文之异,遂又兴起纷争。历两汉之世,今、古文之争,几经周折,彼此消长。迄至西晋永嘉之乱,今文、古文《尚书》皆亡,汉魏石经亦残毁湮没。东晋初,梅赜献孔安国《古文尚书传》,陆德明为撰《音义》,孔颖达为作《正义》,卫包奉诏改为楷字,开成年间刻上石经,终成定本,流传至今。
孔传古文《尚书》以前的本子,我们无缘得见全貌。先秦时期的《尚书》,今可见者,惟先秦典籍所引及近年出土之郭店、上博简中的零章断句。其中楚简文字存古之真,可谓真正的“古文”《尚书》,虽然零星,而至为宝贵。两汉魏晋之间的《尚书》,除见于文章史籍所引外,实物只有熹平石经残石和三体石经残石。而流传至今的孔传古文《尚书》,我们不仅能看到楷字本,还能看到古字本。其古字本,就是发现于敦煌等处,自六朝至唐代的《尚书》古写本以及导源于此的日本古抄本。这些都属于本书所指的“古本《尚书》”。根据这些古本《尚书》材料,我们得以窥见先秦两汉《尚书》之一斑,亦得以观察孔传古文《尚书》之全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