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日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日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日傅说。
——《史记·殷本纪》
入选理由:帝王梦良臣辅佐,良臣得明君礼遇。
遥远的商代。今天的山两垣曲一带,是虞、虢交界的地方,山势险峻,河流湍急,刚刚遭遇水灾。
烈日下,几个官员模样的人拿着一幅画像,仔细地盯着不远处的一些人进行比对,不时摇摇头。那些挥汗如雨,身着囚衣的人,脖子上都套着草绳,被五个或者十个绑成一组在这里筑堤,他们都是因犯刑被送来进行劳动改造的胥靡。其中的一个人,也是囚犯打扮,却指挥着其他囚犯用两块木板相夹,两边各置两根木椽,以麦草捆缠,中间填满湿土,或夹以石灰、草泥,以杵捣实筑成土墙。官员们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版筑”方法,传统的方式是以土石阻拦。他们也从来没有看见过长相这样奇特的人。再对照着画像一看,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不就是画中人吗?
官员们欣喜若狂,大王武丁梦中的“圣人”终于找到了!官员们把他叫过来一问,原来他叫傅说(音“月”)。
唐朝柴望有诗《梦傅说》:
傅说为霖寤寐中,高宗一念与天通。后来亦有君王梦,不是阳台便月宫。
这说的就是武丁求得贤臣傅说,使得国家大治的“千秋大梦”。这是《史记》里正式记载的历史第一梦,从这个梦开始,奇梦就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相关联,演绎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
大王武丁
武丁为什么会梦见傅说?
凡事都要追根溯源。商朝的历史,固然存在无数的谜团,但是根据甲骨文等点点滴滴的史料记载,经过史学家们的不懈破译,已然获得许多史实。从商汤任用伊尹开创商代伟业以来,到武丁已是第二十三代商王了。据考,武丁元年约为公元前1250年,其在位约五十九年。
在今天,商朝最出名的三个大王分别是奠定基业的商汤,破除旧习、迁都的盘庚和亡国的商纣王,武丁还在其次。但在治国理念和重视人才上,武丁在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被认为是善于发掘、使用人才的榜样。
月有阴晴圆缺,国有盛衰强弱。商朝到了大名鼎鼎的第二十任君王盘庚时,已经多次出现动乱,为了实现复兴,盘庚力排众议,五迁都城,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再次振兴了商。但其弟弟小辛即位后,马上就“复衰”。小辛死后,弟弟小乙即位,其事迹不显,《史记》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但小乙似乎-是个有远见的大千,因为他曾经把武丁送到民间体验生活,感受百姓疾苦,就冲这一点,帝小乙也该在历史上被记一笔。
武丁是盘庚的侄儿,也是个志在千里的大王,他一上台,就立志解决商朝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中兴大商,恢复诸侯来朝的盛况。但是,左右的大臣们或者是庸碌不堪,或者是暮气沉沉,没有一个真正值得武丁信赖的。这也难怪,在以贵族血统和地位来取人的商代,保守的贵族大臣们连大王盘庚这样的有利于国家的迁都之举都极力反对,还敢奢望他们有革新之力吗?
武丁梦得神人
武丁可以说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的好榜样。商代还没有为父守丧三年的礼制,但武丁即位的头三年,却一直不理政事,而是把政事都交给大臣们处理,自己则一言不发。大臣们进谏说:“大王您不说话,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习惯于按大王意旨办事的贵族大臣们没有了指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走路了。
武丁依然一语不发,只是作书告谕群臣:“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恭敬沉默地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天赐给我一位贤良的人为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原来,他不发言是在“观国风”,在思索和等待圣人的出现。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说武丁梦见上天赐予他一位贤人,这个人身着奴隶穿的衣服,说自己姓傅名说,正在做苦役。武丁醒来以后想:“傅者,相电。说者,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悦民者哉!”
商朝的大臣,最有名的是伊尹和傅说。依惯例,圣人的出生和长相总是与众不同的。武丁所梦到的这个圣人,据《荀子·非相》称,“傅说之状,身如植鳍”,就是身子像鱼背上的鳍一样佝偻。这种形象,实在不佳。但历史证明“人不可貌相”,傅说真正是一个貌丑而有大才的人。
因为梦中傅说的长相实在奇特,所以武丁大王“过梦不忘”,印象深刻,遍观百官群臣,没有一个符合的。于是武丁就详细画出了傅说的形象,派人拿着画像去寻找,终于在傅险(或称傅岩)找到了傅说。此时傅说还是囚徒,他在劳动中发明了“版筑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效率,而且建筑质量过硬,后人从此沿用此法筑路造房,至今在一些工序上仍然可见其影子。
傅说献策
当傅说在武丁面前“闪亮登场”时,武丁马上兴奋不已地说:“是也。”武丁不耻下问,向傅说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傅说应对如流,条条切中要害,道理极其深刻。这在《尚书·说命》三篇里有记载,武丁把傅说比做磨刀的磨石、渡河的舟楫、济大旱的霖雨,希望他能和同僚匡正自己,依从先王,追随成汤,来安定天下的人民。傅说回答说:“木头从绳则正,君主从谏则圣。君主圣明,臣下不须教命都会进谏,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好教导呢?”武丁听了很高兴,就任命傅说为相。
傅说接受了王命,继续向武丁进言说:“上天聪明公正,圣主效法它,臣下敬顺它,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那些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那些贤人。考虑妥当而后行动,行动需要时机成熟。”
傅说还说平日应有备,有备而无患、不要文过饰非,并针对那时祭祀很多而造成大量浪费的情况,大胆地提议祭祀不宜过于烦琐。
傅说的循循善诱博得了武丁的赞许:“好呀!傅说,你的话应当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进言,我就不能勉力去做了。”傅说跪拜叩头,说道:“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大王诚心不以实行为难,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说如果不说,就有罪过了。”
曾IN贤人甘盘(据考是傅说的前任)请教的武丁又说自己喜欢学习,希望傅说能教导自己。傅说则饱含希望地回答说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还要善于借鉴前人的好方法。
武丁完全被傅说所折服,把傅说比做开国名相伊尹,鼓励他说:“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伊尹为使先王兴起说过,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的心就会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就是我的罪过。你也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傅说马上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展开
——鲁迅《听说梦》
一个人的一切内心隐秘,幻化成梦,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梦,从梦中能看到一个个真人。
——臧克家《说梦》
(梦)是一种愿望满足,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弗洛伊德
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周礼·春官》
阴雨之梦,使人厌迷;阳旱之梦,使人乱离;大寒之梦,使人怨悲;大风之梦,使人飘飞。此谓感气之梦也。
——东汉王符《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