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政要鉴.政治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669858
  • 作      者:
    赵禄祥,赖长扬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档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资政要鉴》以专题的形式,着重深入社会实际,探讨了中国历史治乱兴亡的深层次机理。<br>    中国古代史学,虽说有“鉴以资治”的好传统,但此类著作在探讨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机理时,多着眼于政治,过分强调帝王将相的作用,而对社会思潮的演化动向则注意得不够,这就难免有局限性。《资政要鉴》则对国家兴亡、经济运作、社会构造,乃至文化思想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深入地求索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存亡的内在原因。<br>    《资政要鉴:政治卷上下册》为“政治卷”,论述了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治乱兴衰的关系两个基本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周朝取代殷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尽管史学家对这种更迭的性质有不同看法,或者认为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或者认为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但是对这种更迭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都是肯定的。<br>    对于殷周兴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了突出史鉴的效果,我们选取了民心向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大邑商”为什么会衰亡,乃至最后为弱小的周所取代。<br>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主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的一切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其根本的目的应在于安民,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历代王朝存亡相继的历史轮回中,如果一个新王朝的统治者能够使人民群众达到一定程度的安居乐业,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大一统王朝,甚至会出现一个令古代史家称羡不已的盛世,反之以乱济乱,这个新王朝就会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民心向背成为王朝兴亡更迭的契机。旧王朝的统治者由于失掉民心,于是酿成动乱,甚至丧失社稷江山;新王朝的统治者从前车之鉴中吸取教训,不仅夺取了天下,而且巩固了政权。叭政治文化的角度来看,殷亡周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br>    ……
展开
目录
上册<br>民心向背与殷周兴亡<br>战国变法与七雄沉浮<br>武力兼并与强权外交<br>任贤用能变法图强<br>皇权更迭的历史哲理<br>皇权世袭制的困惑<br>地方集权中央的新模式<br>法制得失与秦亡汉兴<br>汉朝君相职能的协调和矛盾<br>汉朝治国方略的调整<br>秦汉官吏的监察与考课<br>外戚专权与汉朝衰亡<br>宦官干政机制的分析<br>分裂与统一的历史反复<br>门阀士族的兴衰<br>魏晋南北朝用人原则和选官制度的变迁<br>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的曲折历程<br>隋朝的统一与速亡<br>唐太宗君臣“论史议政”与“贞观之治”<br>从贞观之治到武则天专政<br>唐玄宗时期的治乱更迭<br>唐后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r>唐朝宦官专权的历史特点<br>宋辽外交与澶渊之盟<br>宋金“海上之盟”的得失<br>宋夏和战<br>下册<br>辽朝初年的政治动乱与世宗革新<br>外戚与西夏政治<br>从金熙宗到海陵王的改革<br>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br>民安国强的洪永盛世<br>从叶淇变法到张居正改革<br>晚明城市民变<br>关于明代的社会主导群体<br>内务府的创立及对宦官的管理<br>清代严格的回避制度<br>康熙盛世与廉政<br>统一台湾<br>清代秘密立储制度的创设<br>土尔扈特蒙古万里回归的启示<br>闭关政策及其危害<br>落后挨打的晚清外交<br>废止科举对乡村教育的负面影响<br>中国古代自然灾害与对策研究<br>唐初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及其赈灾决策<br>北宋治河与防边<br>元朝的常平仓和义仓<br>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问题<br>清代的灾害和农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