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王朝兴衰史十七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07042
  • 作      者:
    刘敏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王朝兴衰史十七讲》作者南开历史学专家刘敏教授,积多年研究心得于一书,洞见历代政权兴衰更替之关键,破解古代中国历史怪圈之谜团,使读者在历史长河中畅游的同时发知今之哲思!
    国家之大事莫过于盛衰兴亡,而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富于盛衰兴亡的故事,那么影响盛衰兴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君主个人的道德、人格与才能是否决定国家的治乱兴亡?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鉴戒,却依然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败的重蹈覆辙,中国为何没有“万世一系”?为何逃不出这个历史怪圈?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敏,1951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史、中国历史地理学及客家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主讲过的课程主要有:“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秦汉史”、“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秦汉史料学”、“秦汉史研究”、“中国王朝兴衰史论”等。曾获南开大学优秀课程奖、优秀教师奖,参撰著作曾获中国图书奖。在学术研究方面,发表了二百多万字研究成果,其中独立撰写及与人合作撰写了《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论》、《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秦汉卷》、《秦二世》等16部专著、教材和工具书,独立撰写并发表重要论文二十多篇。主讲的“中国王朝兴衰史论”受到南开学子的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王朝兴衰史十七讲》从上述历史问题入手,讲述了从夏商周三代到清王朝历朝历代的兴衰历史,从中总结历史兴衰更替的经验与教训。在叙述历代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败的过程中,对历史上诸王朝兴衰的奥秘探原求因,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试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达到“鉴古而知今”的目的。《中国王朝兴衰史十七讲》文笔生动,论述简洁而不失深刻,可以做为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去读,也可以称之为现代版的“资治通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夏、商在改革中兴盛
    历史已经步入了21世纪,这是纪元后的21世纪,而与之对称的纪元前21世纪,在中原大地上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是否确实存在过,许多学者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争论至今未果。笔者基于两个原因,对它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一个原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撰写了三代的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周朝的存在无人质疑,殷代曾被作为传说时代,但殷墟考古的发现,特别是甲骨文的出土,证明了司马迁《殷本纪》的可信,以此推断,他的《夏本纪》也应该是有可信的史料依据的,不会是子虚乌有。原因之二是,据古史记载,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今豫西晋南,而上世纪中叶以来在这一带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界定,都应属于夏文化,所差只是当时文字的证明。鉴于此,笔者的王朝史还是依据古史,特别是太史公司马迁的记载,从夏朝讲起。
    夏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多年(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被商王朝取代。商朝也称殷朝,在历史上存在了约六百年(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又为周王朝取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代王朝。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人们热衷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言必称慕“三代”,把夏、商、周看成是理想的“盛世”,而三代的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则成为圣明君主的楷模,伊尹、周公几乎成了贤臣良相的代名词,而三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也成了亡国之君的同义语,妹喜、妲己、褒姒则是女宠祸国的代表。至于甲骨卜辞、钟鼎铭文、《易》、《诗》、《书》、礼乐、典章、刑名、历法,均开中华民族文化之先河,给予后世极大的影响,历代对其也倍加重视。即便我们今天离三代王朝已有三四千年之遥,但三代的故事却依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商、周三代,相因相革。历史上之所以称夏、商、周三代为盛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立国长久,均存在了数百年。盛世长存,但最终还是被后起的王朝替代了。三代王朝如何兴替?这其中有什么值得后世思考和借鉴的?
    在国家产生之前,“夏”是氏族部落的名称,它与其他的氏族部落一起组成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中国历史正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也就是中国古史所说的“尧舜禹时期”,这是一个过渡的时期,即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阶级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国家代替氏族组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虽然如此,这种过渡并非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实现,而是充满激烈的,甚至是流血的斗争。
    在夏禹以前,部落联盟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制度。这是一种传贤的制度,在世界史上称为“军事民主制”,在中国古代则称为“禅让制”。尧、舜、禹三人,分别是陶唐氏、有虞氏、有夏氏三个氏族部落的首领,相继做了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据《尚书》、《孟子》、《史记》等记载,先是尧担任军事首长,“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到他老了的时候,部落联盟议事会讨论接班人的问题,有人推举尧的儿子丹朱,尧不同意,原因是:丹朱“顽凶”,不可以重用。于是,有人推荐舜为接班人。舜以仁孝而闻于天下,尧就让他协助自己处理联盟中的事务,果然舜恪尽职守。经过长期的考验,舜被确定为接班人。如果尧把天下之权授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如果把天下之权授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对此,尧的态度和回答是:“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最终把天下之权交给了舜。尧的话不失为治世之名言,尧的行为不失为大公无私的典范。
    在尧舜时期,中原大地洪水泛滥,治水是部落联盟的头等大事。禹“敏给克勤”,“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变水害为水利,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受到人民的拥戴。于是,舜到晚年,决定把军事首领的职位传给禹。禹在位期间,虽然也按照禅让制的原则,推举东夷族首领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不久皋陶却先禹而死。于是又推举另一位东夷族首领伯益为接班人。然而,历史在不断发展,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像阶级社会的国王。例如,禹掌权后,曾在涂山(在今安徽省蚌埠市西)和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境内)朝会诸侯(即氏族部落首领),结果,“执玉帛者万国”。有一位防风氏的首领迟到了,禹大怒,下令将其处死,这里所显示的是国王的权威,已完全不是部落联盟的民主精神。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不断扩大,私有观念也越来越增强,禹已经不想把权位传给自己家族以外的人,尤其是其他氏族部落的人。表面上他以伯益为接班人,而实际上却指使自己的儿子启网罗党羽、发展势力。结果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依靠自己的实力,夺得了本应属于伯益的权位。伯益不服,被启杀掉。从此,传子代替了传贤,世袭的王权制代替了民主的禅让制,夏王朝因此而诞生了。
    夏禹是中国历史上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阶级社会的第一位国王。可以说他的一只脚站在氏族的土地上,而另一只脚迈进了国家的门坎儿,他是纪元前21世纪一位敢于破除旧制度的改革家。但是,旧制度是一种传统,是人类昨天创造的历史。传统是人类的财富,同时也是人类前进的包袱。当有人要革除旧制、创立新制时,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抵制,甚至是反抗。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讲  三代兴亡
一、夏、商在改革中兴盛
二、纣王、酒与商朝灭亡
三、周公摄政与改制
四、“弭谤”与“戏诸侯”

第二讲  “争”与“变”的时代
一、王室衰微,礼坏乐崩
二、革新政治,诸侯争霸
三、变法图强,鹿死秦手
四、百家争鸣:士人的伊甸因

第三讲  秦亡汉兴,王侯无种
一、百代行奏政,千年评始皇
二、二世速亡谁之过
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刘项胜败岂无凭

第四讲  从“无为”到“有为”
一、清静无为,文景之冶
二、“独尊儒术”与复归奏制
三、雄才拓汉疆,财乏谋工商
四、轮台罪己:汉武泰皇之异

第五讲  从崩溃到中兴
一、“皇家愁马肥,百姓苦饥寒”
二、王莽代汉:历史的选择
三、托古改制,天下大乱
四、人心思汉,光武中兴

第六讲  宦戚轮流擅权的东汉
一、宦戚轮流控权,病因何在
二、外戚权压主上,宦官“虐遍天下”
三、党人与黄巾:两种不同的批判

第七讲  南北纷争。政权多嬗
一、三国殊逢而同归于晋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与统一
三、台城频易主,秦淮依旧流
四、鲜卑的改革与胡汉融合

第八讲  隋朝“以富强而丧败”
一、隋文帝与“开皇之治”
二、国富民贫,役繁不堪
三、雷塘冢旁说杨广

第九讲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李世民的文治武功
二、开明、开放:贞观政治的主旨
三、《贞观政要》:安邦治国之书

第十讲  走上巅蟑
一、士皇武则天:连接两个封建活世的复杂人物
二、才华开盛世
三、风流启祸乱

第十一讲  漫长的衰亡之路
一、藩镇割据
二、宦官专权
三、牛李党争
四、农民起艾

第十二讲  宋代的繁荣与“积贫”、“积弱”
一、“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
二、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与“积贫”“积弱”
三、王安石变法的是非功过

第十三讲  军事外交失败源于政治腐败
一、奸佞擅权,功臣饮恨
二、南宋灭亡及有关“忠臣”的思考

第十四讲  蒙古人的成功和难题
一、不同以往的大帝国
二、与王朝始终相伴的三大矛盾
三、灭亡的导活索:变钞与开河

第十五讲  走向极端的明代中央集权
一、最为专制的平民皇帝
二、君主专制的畸形产儿:特务与权阉
三、一个致力于“筑墙”的王朝

第十六讲  从中衰到灭亡
一、道道难题困扰紫禁城
二、一曲革弊兴利自救的悲歌
三、崇祯皇帝同时遭遇皇太极和李自成

第十七讲  最后的盛世
一、满洲贵族的崛起
二、康雍乾盛世的标示
三、古代盛世与近代世界:痼疾与新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