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通史:普及图文版.卷七,明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94871
  • 作      者:
    李伯钦,李肇翔主编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朱元璋开创大明
  封建君主集权的极度强化
  君权相权合而为一
  皇都积胜
  郑和下西洋彰显国力雄厚
  永乐帝建北京
  弘治中兴
  商业经济的发达与繁荣
  张居正改革
  腐败与闭关
  西方开始超越中国
  戚继光抗倭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雄起于草泽,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朝前后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度,秦、汉以降实行约一千六百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君权与相权合而为一。政治、军事、司法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封建中央集权达到了极高水平。
  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至红海、非洲等地,航海足迹遍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大,人数多,组织严密,航海技术先进,充分显不了大明帝国的强大。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内,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南地区的丝织手工工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明朝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开始与东方平起平坐,并逐渐超越中国。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伯钦,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1997年任智品图书(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先后策划和主编的出版项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
  李肇翔,1953年生,山东曹县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古籍整理专家。曾主持《唐宋八大家全集》、《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历代禁书》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近年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编写了《中国通史可以这样读》、《故事里的中国》、《话说明代帝王》等多部历史读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通史(卷7):明卷》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尽不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
  这部《中国通史》的价值所在
  具有普世价值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具有可读性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中国通史(卷7):明卷》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具有图说的美感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中国通史(卷7):明卷》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中国通史(卷7):明卷》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到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底,朱元璋已经占据了从江苏南京、太湖以西,南经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到浙东的一带地区,实力大大增强。次年三月,朱元璋礼贤下士,将刘基、叶琛、宋濂、章溢四大名士请到应天。朱元璋诚恳地说道:“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章溢回答:“天道无常,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这句话大有深意,令朱元璋肃然起敬。一天,朱元璋问陶安:“这四个人同你相比怎么样?”陶安回答:“臣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溢、叶琛。”于是,朱元璋命刘基参谋政务,任宋濂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兼做长子朱标的老师,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负责民事,并专门建造礼贤馆供他们居住,对他们恩礼备至,人称“四先生”。在这四位先生中,尤以刘基的功业最大。刘基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
展开
目录
明朝
盛世:一统山河日月明
 从游僧到皇帝
出身贫寒/入皇觉寺为僧/投奔郭子兴/经营江南/建立西吴政
权/群雄俯首
 明太祖重典治国
《大明律》与《大诰》/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与郭恒案/
锦衣卫与诏狱
 叔侄争帝位
建文新政/削藩惹祸端/靖难之役/灭十族与“瓜蔓抄”/建文
帝下落成谜
 明成祖的文治武功
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
 仁宣之治
守成令主/“三杨”辅政/内阁制的完善/平定朱高煦叛乱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的快速发展/工商业日趋繁荣
 明初的边疆统治
设立奴儿干都司/明成祖亲征漠北/驿道直达乌斯藏
祸乱:常使英雄泪满襟
 土木堡之变
王振乱政/土木“北狩”
 皇兄弟的政治博弈
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曹石之乱
 万氏乱政
万贵妃独宠后宫/万岁阁老/传奉官
 汪直与西厂
汪直擅权/西厂被废
 弘治中兴
中兴令主/名臣辈出/改革盐法
 武宗嬉政
太监刘瑾的时代/安化王起事/“豹房”与“镇国府”/宁王
之乱
 各地的起义
浙江矿徒起义/福建邓茂七起义/广东黄萧养起义/荆襄流民
起义/河北刘六、刘七起义
中兴:最后的一抹亮色
 大礼议之争
《大礼疏》/大礼狱
 吐宗崇道废政
信方术/爱祥瑞/首辅专权及内阁纷争/海瑞冒死上疏
 北疆风云
庚戌之变/俺答封贡
 东南倭乱
倭寇猖獗/抗倭名将戚继光
 经营西南
西藏与内地的茶马贸易/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张居正变革
出任首辅/政绩炳然/身后之悲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新作物传入/手工业的进步/国内外贸易的繁荣/城市与商人
集团
败亡:无法阻挡的命运
 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乱/播州之乱/朝鲜之役
 国本之争与三大案
争国本/梃击案/红丸案/移官案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东林党议兴起/九千岁魏忠贤
 后金的兴起
努尔哈赤崛起/后金的建立/皇太极建立清朝
 冤杀袁崇焕
五年平辽的海口/擅杀毛文龙/皇太极行反间计/可悲的结局
 辽东危机
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宁锦之战/松锦决战
 明末农民大起义
八大王张献忠/李自成功败垂成
 崇祯帝自掘坟墓
视大臣如奴仆/爱财的天性/推诿己过/崇祯帝自缢煤山/真假
太子之谜
 昙花一现的南明小朝廷
弘光小朝廷/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永历帝流亡缅甸/国
姓爷郑成功
繁荣:大明的文化风貌
 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被奉为经典/心学的兴起/泰州学派/“异端”李贽
 小说的繁荣
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
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三言”和“二拍”
 四大科技巨匠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附录索引:
明朝文明历程表
明朝大事索引
中国明前期形势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