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通史:普及图文版.卷六,宋?辽?西夏?金?元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94857
  • 作      者:
    李伯钦主编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赵匡胤兵变建北宋<br>    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br>    重文轻武<br>    《清明上河图》<br>    空前的繁荣与兴盛<br>    北宋都城汴梁<br>    与宋对峙<br>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br>    辽、西夏、金、蒙古<br>    元朝统一全国<br>    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br>    忽必烈大帝<br>    当盛唐的辉煌渐渐黯淡,中原地区的人们迎来了饱受非议的宋王朝。在传统的观念中,宋朝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是积贫积弱,在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较量中屡战屡败,甚至被迫放弃北方,阅读这段历史总是令人倍感压抑。在这样的表象之下,人们却大大忽略了宋代所创造的空前财富与繁荣。<br>    这时的宋朝正在逐渐步入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唐朝最盛时的人口达到五千多万,而宋则突破一亿。时人有日:“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br>    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在带来了富足、闲暇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促成了文化的高度繁荣,诗词、歌赋、杂技、戏曲、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有了这样杰出的成就,以至于很多东西方的学者甚至把宋代看做是中国近代的开始。<br>    然而军事上的弱势,始终使两宋人们生活在马上民族铁蹄的阴影之下。1279年,随着蒙古南下的脚步,南宋灭亡。中国也迎来了她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壮大的新时期。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伯钦,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1997年任智品图书(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辑。先后策划和主编的出版项目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br>    李肇翔,1953年生,山东曹县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古籍整理专家。曾主持《唐宋八大家全集》、《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历代禁书》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近年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编写了《中国通史可以这样读》、《故事里的中国》、《话说明代帝王》等多部历史读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通史卷6:朱·辽·西夏·金·元卷》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尽不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br>    这部《中国通史》的价值所在<br>    具有普世价值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br>    具有可读性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中国通史卷6:朱·辽·西夏·金·元卷》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br>    具有图说的美感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中国通史卷6:朱·辽·西夏·金·元卷》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中国通史卷6:朱·辽·西夏·金·元卷》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展开
精彩书摘
    赵匡胤是得到若干统军大将的拥护上台的。但自从他完成了由大臣到皇帝的转换以后,就开始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重蹈以前的五个短命而亡的王朝的老路。<br>    961年,赵匡胤借宴饮之名,召集拥戴他称帝的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宴饮。席间以“君臣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为由,以赏赐良田美姬为诱饵,逼迫诸将交出兵权。于是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都请求罢免禁军军职。赵匡胤逐渐将禁军兵权控制在皇帝手中。<br>    后人对这次事件有不少有趣的记载。据说,在一日晚朝后,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大家相谈甚欢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大将快乐,自当上皇帝之后,我就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急忙询问原因。赵匡胤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连忙叩头说:“陛下怎么说这话,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赶忙跪下,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点一条出路。”赵匡胤便托出了自己的计划:“人生苦短。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下一份大产业。同时买些歌伎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我再同你们结为亲家,君臣之间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上表声称年老体衰,要求辞去兵权。就这样,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兵权。史称赵匡胤此举为“杯酒释兵权”。<br>    杯酒释兵权此事是否存在还有争议,但赵匡胤再次用几乎不流血的手段解决了兵权问题则是无可置疑的,只是事情远没有一场酒宴就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那么简单。赵匡胤能够顺利地解除武将的军权,一方面是有其社会原因,另一方面是赵匡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削弱了统军大将的权力。<br>    社会方面,一是人心思定。藩镇割据以及五代时期,战乱频繁,民众生活、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就连赵匡胤的出生地夹马营就可能是一粮草基地,社会动荡不安可见一斑。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王朝成为人心所向,而赵匡J乱继承了后周的安定局面,又不暴虐滥杀,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二是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让诸将的野心有所消退。安史之乱以来,武将夺权虽时有发生,但多数都不得善终或者是祸及子孙,包括那位发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豪言壮语的安重荣最后也没当成皇帝,还丢了性命。前人的教训再加上宋朝官员优厚的待遇,使武将篡权的野心消退。<br>    制度设计方面,在赵普的建议下,赵匡胤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来剥夺地方军事将领的权力:第一,削夺其权。首先将节度使这一实职变成荣誉职位,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地方官,三年一换,平时向朝廷奏事,直接对中央负责。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第二,控制其经济命脉。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充作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都要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用,这样地方的财权就收归中央了。第三,收其精兵。965年,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所辖军队中骁勇的士兵,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招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禁军便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则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再也没有力量同中央抗衡了。<br>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以及杯酒释兵权之后,于976年的一天晚上突然死去。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有人怀疑是赵光义害死了赵匡胤。据说,当时皇后本来是让宦官王继恩去通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的,但王继恩却去通知了赵光义,赵光义就抢先进入宫中。皇后见到之后,非常吃惊,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在官家的手上。”过了几年,赵匡胤的二儿子德昭自杀身亡,四儿子德芳则在二十三岁的时候暴病身亡。而赵匡胤的三弟也被下狱,后被流放,两年后死于外地。<br>    ……
展开
目录
士大夫帝国:宋朝<br>宋朝的历史轨迹<br>初平天下<br>两雄之争<br>王朝的危机<br>帝国的改革<br>新旧党争<br>北宋灭亡<br>宋金对峙<br>南宋灭亡<br>两宋梦华<br>高度的政治文明<br>古代科技的高峰<br>繁荣的经济<br>宋朝的城市<br>两宋风流<br>汉化诸帝国:辽、西夏、金、元<br><br>中原文化的吸收者——辽<br>辽之兴衰<br>辽汉之间<br><br>夹缝中成长——西夏<br>三足鼎立之势<br>汉蕃之间<br><br>与宋对峙的金<br>金之兴衰<br>金之文教<br><br>昙花一现的元帝国<br>一代天骄的诞生<br>蒙古的军事扩张<br>元朝的建立<br>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br>元朝灭亡<br><br>元朝的历史成就<br>农业的发展<br>王祯与《农书》/棉花种植与黄道婆<br>繁荣的商业<br>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科技<br>繁荣的艺术<br>附录索引:<br>宋辽金元文明历程表<br>宋朝大事索引<br>中国宋辽时期地图<br>辽、西夏、金、元大事索引<br>中国元时期地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