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5年,在晋敬公的默许下,智瑶大举发兵,胁迫韩、魏两氏出兵协同作战,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赵襄子的封地,计划通过武力全部剥夺赵襄子拥有的土地和财产。面对三路大军,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只好退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城中。
晋阳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是赵襄子家族的封地,民众也非常支持和拥戴赵襄子。然而,由于事先没有作战准备,剑戟弓箭等武器十分缺乏,对下一步如何应敌,赵襄子非常困惑。
这时,晋阳城的守官告诉他,晋阳城早在建造初期,就已经做好了应战抗敌的准备工作,城中很多建筑材料都可以转化为武器,比如拆掉宫殿,宫中的铜柱可以铸成无数箭矢,房屋竹料可以制造大量箭杆,三年都用不完。赵襄子听了转忧为喜,立刻开始布置坚守城池的计划,赶制兵器,严阵以待。
智、韩、魏三家兵马包围了晋阳城,但是,智伯统家联军猛攻晋阳三月不下,每次攻城都被赵襄子的箭雨打退了,一时难分胜负,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年多时问。
熬到公元前453年,趾高气扬的智瑶实在无法容忍赵襄子的耐性,提出水淹晋阳城的方案。智瑶命令士兵在军营外面筑起两米多高的防水堤坝,然后扒开晋河(汾水),只几天工夫,晋水就淹没了赵襄子的晋阳城。城外只能看见城墙的凸凹缺口,城里也是一片汗洋。尽管赵襄子命人堵住了城门,但是,城中还是渗进了大量的河水,平均水深一米,终日不下。粮食被水浸泡,长芽发霉;街道成为了河道,蛙声四起,水草丛生;水没炉灶,百姓无法做饭,病饿交加,生活艰难,反战的情绪开始高涨,情况十分危急。
两年时间,是人困城中的一个精神极限。现在,不仅手下官兵,就连赵襄子本人也开始动摇了——难道自己的土地必须拱手让给智瑶不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