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盛世中国.两宋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20493
  • 作      者:
    张博著
  • 出 版 社 :
    华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盛世中国:两宋卷》解读任何一个王朝的崛起,都要细述开国帝王的精彩亮相。与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开国君主不同的是。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在一出“黄袍加身”的演出中闪亮登场。宣告着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此后的“杯酒释兵权”,让其多少解除了自唐朝中叶开始的武将干涉朝政甚至篡位的可能,因为赵匡胤不想让前朝的悲剧在自己后人身上再现。
    品味赵宋王朝,一样地需要重新解读这个王朝所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透过这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演绎出一个王朝崛起和衰落的历史进程。两宋帝国正是在太祖爷黄袍加身的故事中开始,又在末代帝王投海的悲剧中结束。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博,1973年生于辽宁,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代表作有《天津老烧锅》(独著)、《奥运会与近代中国》(独著)、《名居天津》(合著)、《城市细节与言行——天津600年》(卷一至卷六)(合著)等,另外在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文体的文章百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盛世中国:两宋卷》是本丛书的第三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小版图,大世界“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三个太平盛世——北、南两宋,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本丛书作者基本上以著名的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及部分专业作家和知名撰稿人组成,知识广博,史料丰富,秘闻多见,故事精彩,且观点、见解把握到位,可读性强;兼之语言流畅,文笔生动,佳句不断,通俗易懂,是一套不错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普及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郭威建后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个南北朝,一个是两晋帝国与隋唐帝国之间的南北朝时期,另一个则是隋唐帝国与两宋帝国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不过,这第二个南北朝时间非常短暂。虽然如此,它却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抹的一笔。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唐朝大帝国,在长期的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中,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退场了。然而,历史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乏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千古儿皇,权臣宿将,明哲保身长乐老,锐意进取改革家,忠的奸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大家纷纷粉墨登场,演绎着战乱纷纭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开始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至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短短50多年的时间,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此外还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和北汉10个割据政权。
    在这些政权的更替过程中,依旧可以看出唐代藩镇割据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武将们依旧扮演了朝代更替的主角。当后汉从后晋手中接过政权后,却并没有避开武将篡权的结果。
    郭威(公元904年~954年),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其父郭简曾任顺州刺史,后被刘仁恭所杀。3岁的郭威就成为孤儿,由其姨母抚养。少年的郭威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刚毅、任侠,体恤下情的性格。18岁时郭威投军到李继韬军中,经常有犯禁的事情,受到李继韬庇护。有一次郭威醉酒后在街市上游逛,时有一屠向其叫板,敞胸露腹纹,问郭威是否敢杀他。郭威即取刀将其刺死,也是在得到李继韬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其后,李存勖杀李继韬,并将其部下编入自己亲军,21岁的郭威也在其中。这时的郭威,已经是一个较低级的军吏,而不再是那个只会好勇斗狠的莽撞少年了,他略知兵法,处事谨慎小心。刘知远在后晋任侍卫亲军都虞侯时,郭威主动归隶其下,很受器重,不久就成为刘知远心腹。契丹灭晋后,郭威、苏逢吉、杨王章、史弘肇等历劝刘知远建号,成为后汉开国元勋。
    后汉主刘知远在临终前托郭威等4位心腹为辅弼大臣,共辅18岁的刘承祜。刘承祐初即位,授以郭蔚为枢密使。不久后汉发生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馆、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的叛乱。刘承祐几次派兵征讨都无功而返,遂征求郭威意见,请求他出兵讨伐。皇帝亲询郭威以征伐事,可见他此时在后汉朝廷中的地位。郭威于是亲自领兵征讨,于军中迎见宾客时宽衣大裳,风度儒雅;打仗时却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关心士兵时躬身下问,接受意见时和颜悦色,不拒人言;论功行赏时又能匿己身之功,彰他人之优。因此,郭威深受部下爱戴,不久叛乱就被平息下去。此后郭威的声誉如日冲天。
    公元950年郭威被任命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北)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镇邺都,且以枢密使名义节制河北各州军事,可谓权倾一时。然而,此时的刘承祐已不再愿受辅弼大臣的控制,就与其舅父定计斩杀了史弘肇、杨王章等人,紧接着又把屠刀指向了郭威。郭威深知功高震主之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戈一击,于是与其亲信魏仁辅商议对策。后者劝郭威举反,用留守印制诏书,号召军士。众军士平日里就素善郭威,听此消息,群情激奋,骤聚旗下。于是郭威就以“清君侧”为名,举起了反抗大旗。
    几天后,郭威的兵锋直抵开封城下,刘承祐被乱兵杀死。郭威兵入京师纵兵大掠。为稳定局面,郭威并没有立即登上皇帝宝座,而是迫太后下诏,立刘知远的侄子以继大统,派大臣到徐州去迎请,却阴使人将其杀害。而他自己则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至澶州(今河北濮阳)。郭威的将士群情激昂,直冲他住所,有甚者门不得入就翻墙而过,请郭威即天子位。郭威闭门以拒。然乱军山积,争先恐后,部下裂黄旗披郭威身以代赭袍。就这样,呼山震地地拥着郭威返回了开封,迫使太后下诏由他监国。看似一场闹剧,其中却隐藏着多少人的功名利禄。也可见黄袍加身并不是宋太祖一人之专利。有人会说郭威是乱臣贼子,然而五代事,拥兵自重权军者篡位登基比比皆是,又非郭威一人,时势造也。
    郭威就任监国不到几个月,就于次年(公元951年)登基称帝,庙号太祖。他认为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所以定国号为周,即五代后周;又改当年为广顺元年,都城仍旧是开封。
    郭威虽家世显赫,但幼年时孤贫,长期的下层生活,使他深知民间的疾苦,因而刚即位不久就着手废除前朝弊政。即位当日,他下诏掌管仓库的官吏不得收斗、称耗、羡余等额外税收,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该诏又说,对盗窃及奸者废除连坐的惩罚。这比后汉时窃盗一钱即死,且连其族的刑罚,有了明显的减轻。公元952年,又下诏对贩私盐、私牛者的刑罚也给予减轻。在处理营田出卖的问题上,郭威更显出一个明主的典范。他说:“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钱何为?”郭威在整顿朝廷、加强皇权方面也颇有些作为,对于震主之人坚决予以打击,一改五代权臣飞扬跋扈的风气。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为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郭威还是历史上较为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之初就对近臣说:吾起于寒微之间,备尝人生苦难。于是悉罢四方所供珍美食物。在其临终前更是下诏薄葬,厉行节俭。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事业未竟,留给了历史上又一个较英明的皇帝。
展开
目录
前言 小版图 大世界:解读两宋帝国
上部 北宋繁华
第一章 赵宋开国传奇
郭威建后周
柴荣兴后周
少年英侠赵大郎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斧身烛影之谜
赵光义的烦恼

第二章 北宋政治管理的进取
杯酒释兵权
文质彬彬的武将皇帝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东京繁华录
“三冗”真相(上)
“三冗”真相(下)
庆历新政
包龙图坐镇开封府
“金融沙皇”王安石变法始末

第三章 北宋军事外交的努力
六龙共华夏(上)
六龙共华夏(下)
杨家将血战边关
天子亲征,澶渊会盟
买来的和平
疆场传捷报,名将死朝堂

第四章 北宋文化科技的辉煌
欧苏文章冠天下(上)
欧苏文章冠天下(下)
文史名著《资治通鉴》
盛世长卷《清明上河图》
四大发明占一半
热兵器的萌芽
科技巨构《梦溪笔谈》

第五章 北宋的完结室塑塞堕
夸花石纲与李师师
夺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审梁山好汉交响曲
靖康耻,何时雪(上)
靖康耻,何时雪(下)

下部 南宋偏安
第六章 江南苟安史
宗泽留守,东京巍然
昏君狼狈逃亡,幸有御敌良将
朝政动荡摇摆,奸相秦桧登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和议,和议,还是和议
复国成了永远的泡影

第七章 南宋政治衰败背后的经济繁荣
因开放而兴旺的海外贸易
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苏常熟,天下足
工商业的兴盛与纸币的出现

第八章 南宋军事外交上的亮点
东京保卫战
韩世忠大战黄天荡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上)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下)
令牌十三道,含冤风波亭

第九章 南宋文化科技的辉煌
程朱理学与四大书院(上)
程朱理学与四大书院(下)
婉约李清照,豪迈辛弃疾(上)
婉约李清照,豪迈辛弃疾(下)
繁盛的两宋书画
“中国的福尔摩斯”宋慈

第十章 南宋的终止
“蟋蟀宰相”贾似道
小皇帝退位
人生自古谁无死
臣心一片磁针石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