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起源,要从一个传说讲起。虽然这故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只是大秦王朝本来就是一个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谜团的朝代,于是有关其传说也就不足为怪。秦人的老祖宗原为西方(即今以陕西、甘肃为主的西北地区)一个古老部落,当居住在我们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的人类还没有进人文明社会的时候,在一些水草茂盛的区域散布着一个个原始氏族部落,秦就是其中之一。秦的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一个支系,以燕子为图腾,作为他们部落的标志。据说颛顼孙女女修织布时,吞了一枚玄鸟卵,不久就生下儿子大业。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秦人还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大业之子大费担任的是驯兽员的角色,辅佐舜帝调驯鸟兽,鸟兽竟然都十分听话。舜赐姓大费赢氏,从此秦的祖先有了一直延续下去的姓氏,而秦的后继者们也使其一度成了中华大地上最有影响力的姓氏。
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秦人便在它的控制下。夏代末年,大费的后代费昌脱离夏桀投奔商族,并参加了商首领汤发动的推翻夏朝的战争。商朝建立后,费昌为汤驾车,其后代世世为商做事,社会地位比较高。殷商末期,秦的后裔蜚廉誓死捍卫殷纣王。当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战局时,便在霍华山为纣王设坛祭拜,之后以死表示对旧主的绝对忠诚。周武王为其忠心所感动,赐其石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蜚廉以死尽忠,这些人实在是可敬却又可悲!蜚廉对殷纣王的尽忠,虽然得到了周统治者的钦佩,但无疑连累了他的儿孙们。无论如何,周天子对这样一个家族是充满防范之心的。
周武王死后,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发动叛乱,包括赢姓在内的一大批氏族部落均参加了这次叛乱,西周统治者用极残酷的方法惩罚了参与叛乱的人们。秦人的祖先就是在这时从黄河中下游被赶向西方荒凉的黄土高原,在周的西部边陲守边。整个氏族都沦为奴隶,受西周奴隶主的驱使和奴役。因此,当西周势力逐渐强盛,一步步向东发展时,秦人部落却被摒弃于西周统治中心之外,默默无闻地徘徊于茫茫的黄土高原。
好在这个部落有一项祖传的技能,那就是精通马术。传说周穆王曾经到西天巡游,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为他驾车的就是秦的造父。由于造父技术精湛,赶的车一日千里,很讨穆王欢喜,被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周孝王时,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对养马业十分重视。他听说秦人首领非子特别善于养马,就把非子召来,让他在、淠水和渭水会合处(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平原上主管养马之类事宜。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对非子十分赏识,便赐其姓为赢,有人说是恢复赢姓(又称秦赢),封为附庸,与以秦邑。地盘虽非很大,却毕竟有了一片可安身之所,也算是其后来几百年辉煌创业的“第一桶金”。秦的主要任务就是抵御西戎入侵。而此后,秦的命运就开始与西戎纠缠在一起。秦后期的壮大,实在是应该感激这个一直与其征战的“老对手”。
到周宣王时,西戎实力甚为强大。宣王颇受威胁,便以秦部落酋长秦仲为大夫,以讨伐西戎。但不久,秦仲在前线被西戎所杀,从此秦与西戎之间便不仅仅是争夺土地的战争,秦仲的后代更要复仇。他的长孙世父就立下了铮铮誓言:“不杀戎王绝不回秦邑!”此后,秦庄公及昆弟5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封为“西垂大夫”。背信弃义,竞伺机侵占周室领土。秦襄公继续抵御西戎,将其驱逐,使周室免此一劫。
但周平王(即上文提到的太子宜臼,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20年)始终惧怕西戎再度来袭,于是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的历史开始了。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赐给秦。从此秦正式成了一个诸侯国,可以同别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了。要知道,岐山本来就是周天子开创伟业的发祥地;而西北一带又是西、东周朝数百年来的统治活动中心。可见,周朝是多么重视秦国,秦国得到的地盘又是多么重要。这就为后来秦国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里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盛的几家之一,并最终崛起于天下,结束数百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为建立大秦帝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秦襄公更是将其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与西戎的战争当中。因为他知道,这将是秦赢家族事业辉煌的开始。周平王的话时时回荡在他耳边:“秦如果能击退西戎,就可以占有其土地作为自己领地。”这对于曾系亡国之臣的后裔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诱惑。秦襄公一心要将岐、丰这片土地纳入自己控制,壮大秦赢家族。而他最终亦死于征战西戎的军营中,可谓竭尽所能,死得其所。
春秋时期,秦德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国真正进入关中,离周天子的都城越来越近。而秦才有了今陕西省域,故后人习惯简称陕西为秦。同时,这也离未来秦国与秦朝的统治中心越来越近。真可谓一次英明、睿智的战略转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