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周边看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6364
  • 作      者: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周边看中国》不仅在观念上可能会促使我们重新认知历史中国和文化中国,在文献上可能会激活相当多过去不曾重视的日本、韩国、越南有关中国的资料,在方法上也会刺激多种语言工具的使用和学术视野的扩展。本书内容涉及了日本、朝鲜、越南以及欧洲对中国的记录,也涉及了异文化之问的彼此想象和观感。还包含了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涉的方法论,它们既可以说是广义的文化交涉即异文化问的彼此接触史,更可以说是各个文化的自我认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夫马进(日本·京都大学)
  一
  在朝鲜与清朝的学术文化交流史上,洪大容的中国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李朝英祖大王四十一年)11月离开汉阳向京师(今北京,下同)出发,翌年4月回国。
  之所以认为洪大容此行在朝鲜与清朝的学术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重启了因皇太极侵略朝鲜(即韩国史上所谓的1636年的丙子胡乱)而导致的两国几乎断绝的知识分子的交流。而在此前的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除了金昌业等极其稀少的特例外,朝鲜知识分子与中国知识分子无任何密切的交流。即使是金昌业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所涉也是极浅,根本无法同洪大容相提并论。朝鲜人认为文化上极度落后的满洲人统治中国后,汉族在满洲人的强迫下丢弃了明朝的衣冠,留下了发辫,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反抗便屈辱地接受了统治。于是,朝鲜的知识分子便自称其国为“小中华”,不但将满洲人蔑视为“夷狄”,更轻蔑地认为接受满洲统治的汉族是“今也戎狄人中国、中国之民、君其君、俗其俗、婚嫁相媾、种类相化”,而不屑与之交流。百余年中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几乎停滞,而洪大容的京师行则被视为重开这种交流的契机,因此提及其意义自然必须首先从该点谈起。
展开
目录

日本是第二个罗马(小中华)吗?18世纪德川日本“颂华者”和“贬华者”的问题——以中医和汉方为主
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朱子学与王学在晚明和朝鲜的交错影响
从地图看历史上中韩日“世界”观念的差异——以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为主
“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
从周边看中国:三个海外华人的想象和行动
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东亚儒学与中华文化民族主义:一种来自边缘的观点
日本德川学者的“夷夏之辨”思想论争内涵及其转变
日本亚洲主义与中国
汉字与“言灵”:日本传统汉字论中的“执拗低音”
从《善邻国宝记》看室町时代五山禅僧的对华观
日本《六国史》中的“唐消息”
徂徕学的“礼乐”与“中华”
陆若汉及其《日本教会史》
内藤湖南《支那论》中的美国因素
桑原隧藏的中国论述
汉学京都学派:当时与现在?——内藤湖南,狩野直喜,宫崎市定,吉川幸次郎,岛田虔次,小野和子,谷川道雄
朝鲜柳得恭笔下清乾嘉时代的中国社会——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抄本《泠斋诗集》为中心
传说、历史与认同: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历史之塑造与演变.
事大至诚——从16世纪末“昭雪国疑”和“壬辰请援”看朝鲜李朝政治核心对中国的想象和期许
朝鲜中期文人许筠的中国体验和诗文集编撰
近代中韩关系的再编——朝鲜开化官员金允植的视角
越南史籍对“中国”及“华夷”观念的诠释
再说越南本汉籍里的中国元素——以新见两种越南本汉籍为例
阮辉滢及其1765年赴清朝担任使者时编著的书籍
“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之前之后——严译与新国语的呼唤
海难难民与当地官民的语言接触——从嘉庆年间漂到朝鲜、中国的海难事例看周边文化交涉的多重性
中国语言学中的“周边”研究法——以文化交涉学领域之一的角度
揽镜自鉴——关于朝鲜、日本文献中的近世中国史料及其他
东亚的近代知识的传播与容纳——以19世纪末中国的报刊向朝鲜传递的信息与知识为中心(摘要)
伦理思想史中的日本、东亚与全球化——如何超越近现代的“空白”(摘要)
晚清“国语”问题与单一语言制:以政治外交为中心(摘要)
“从周边看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