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非一本正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33978
  • 作      者:
    张秀枫主编
  • 出 版 社 :
    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非一本正经》见微知著,以崭新的笔触披露惊心动魄的真相;去伪存真,用生动的细节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非一本正经》探讨了“项羽失败的新发现”、“郑成功被人毒死?”、“毛泽东为何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等历史问题七十余个。内容包括:历史的质疑、历史的谜团、历史的真相、人物的新探、历史的韵事等五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的质疑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在于比项羽更会花钱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既能拥有金钱,又能运作金钱,且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
  汉高祖刘邦相貌堂堂,高高的鼻梁,面有龙腾之相,须髯很美,左腿上长有72颗黑痣。这一切好像都在说明他是一个“异人”,有不同于寻常人的一面。但他又有常人的一面:性情仁厚爱人,心胸宽敞、豁达,懂得享受,且志存高远。
  刘邦在天性上不肯干平常人家的活计,不热衷于本分的生产劳动,他好像从来就不怎么在乎钱的问题,他有玩转财富的心法,总是能够让别人把钱财“送”上门来。
  早年的刘邦不治产业,也不勤勉,父亲没少数落他,但他内心一直都很不服气。即便刘邦当上了皇帝,还喜欢拿父亲昔日的“教导”说事。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置酒于未央宫,大宴群臣。刘邦端起酒来为父亲献礼祝寿,口里念念有词:“家父大人常常认为我是无赖,不能治理产业,不像兄长一样勤快实干。我今天成就的业绩难道不比兄长多吗?”这话虽是笑谈,却透出了刘邦的心思。在刘邦的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大男人的财富不是单单靠勤勉来获得的,只要能掌控大局,不愁没钱花。拥有财富不一定要靠朝九晚五地辛苦劳作,踏踏实实地治理产业永远不是刘邦这类人的心愿。
  没有得志之前,刘邦常到成阳服徭役,由此得以观瞻秦始皇的威仪。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刘邦似乎看到了自我的影像,从此他的心界开阔起来。像秦始皇那样拥有天下,不就拥有了一切吗?
  一个大男人,懂得享受,喜欢酒和女色,刘邦就这样。
  当刘邦率军向西攻入咸阳,诸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绢帛财物的府库,萧何则来到秦国丞相府,收集图案文档资料。刘邦在干什么呢?当他看到秦宫如此华丽富贵,珍宝、狗马、女人以千万计算,一时有些心动,想留下来尽情地享用一番。
  本来是一个“粗人”的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却板起脸讲了一番精致的大道理:“你是想夺取天下,还是只想成为富家翁?正是这些奢华靡丽的东西让秦朝灭亡的,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呢!还是赶快回到灞上,不要在此久留!”但樊哙的话好像并没有深入到刘邦的心里,因为秦宫对他太有吸引力了。
  刘邦出身布衣平民,即便打了胜仗,受封为沛公,毕竟还是没见过多少大世面,他哪里看到过如此华贵的宫殿和天仙般的美女?虽然革了大秦王朝的命,但后天习性难改,能不动心吗?
  这时张良站出来说:“秦王无道,你才得以攻下这里。想要夺得天下,就必需勤俭。刚进入秦宫,就琢磨着如何享乐,这完全是‘助纣为虐’。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你听取樊哙的劝告。”参谋长的话,刘邦还是听的。刘邦最后封存了府库,带领军队回到成阳的郊区灞上。
  刘邦召集各县的父老乡亲和当地有权势的人,说:“父老乡亲受暴秦苛法迫害的时间太长了。我已经与诸侯约定好了,谁先入关,谁就称王。现在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必须抵罪。其余秦法一概除去,诸官吏还像以前一样恪守职责。我来这里是为父老乡亲除害的,请不要害怕。”秦地老百姓非常高兴,争着宰杀牛、羊,捧着酒和食物来犒赏三军。刘邦下令不准接受:“仓库中的粮食很多,我们不缺,不能让百姓破费。”百姓听了,心里更是欢喜,热切盼刘邦能称王。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心里非常明白,正是自己目前不占有百姓的钱财,不与民争利,才能为日后拥有全国,为享尽天下财宝和美女铺好道路。
  与刘邦的志向相对比,楚霸王项羽挂念的就太多了,什么都想占有。项羽带领军队西进,攻人咸阳,下令屠城,杀死秦朝已经投降的王子秦婴,火烧了秦宫,大火整整烧了3个月都不曾熄灭。项羽下令挖掘秦始皇的坟墓,打算把秦国所有的财富都占为己有。金银财宝、珠玉古玩等好东西,项羽尽收其囊,还掳走了宫中所有的妇人。秦地的百姓对他的所作所为大失所望。韩生对项羽说:“关中,地势险峻,土地肥饶,可在这里称霸。”项羽见秦宫已被烧毁,残破不堪,就说:“富贵了不回到故乡,就如锦衣夜行,又有谁知道呢!”韩生退下之后,议论道:“人们都说楚人不过像猕猴戴着帽子罢了,就知道在表面上显摆。看来果不其然呀!”项羽听闻之后,就把韩生给烹杀了。可能是项羽太在乎眼前的一切,于是他想破坏,想焚烧;而财富、妇人、珍玩和权力等,又一个都不能少。
  正因为刘邦有些吊儿郎当满不在乎,舍得为日后投资,所以在政治与财富的争斗中,刘邦一直得心应手。
  陈稀,本来刘邦派他去管理代地的,不料这位曾经追随刘邦、颇有信用的列侯却造反了。刘邦亲自率军前往征讨,走到邯郸的时候发现陈稀只是以漳水为屏障,久经沙场的刘邦心里有底了。刘邦又了解到,陈稀的部将中有很多人原先是商贾之人。这次刘邦心里更有把握打赢这场仗了,因为他知道商人是最经不起利益诱惑的。高祖刘邦开始向这些人撒钱,陈稀的部下们收到刘邦送上门的黄金,许多人当即反戈,投向了高祖的怀抱。
  刘邦的处事手段很潇洒,永远不会忘掉让金钱来帮助自己推磨。早在楚汉对峙时,处于劣势的刘邦毫不犹豫地交给陈平4万斤黄金,让他用这些沉甸甸的东西去离间楚霸王和亚父范增之间的关系。
  与刘邦相比,项羽待人同样也是恭谨仁慈、言辞和善,若手下有人患病,他会伤心哭泣,和病人一同饮食进餐。然而每次到了论功行赏、封官加爵时,恭敬爱人、清廉好礼的项羽却总是出奇地吝啬,尤其地不洒脱。他往往犹豫不决,把刚刻好的大印在手里摩挲着,几乎让它失去棱角,也不肯赏赐给他人,这怎么能拴住人心!
  不过,项羽也有大方的时候。兵败如山倒,但大英雄就是不肯东渡乌江,他把自己的坐骑赐给乌江亭长,命令骑兵皆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和追击的汉军进行最后的肉搏战。单是项羽所杀的汉军就有数百人之多,他本人也身负十几处创伤。真是一个不识大势之人!这个时候了,才想起来要逞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情,只可惜用错了地方。当项羽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时,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审视了一下,这就是项王!项羽说:“我听说汉王为购求我的头颅而出资千金,以封万户侯为悬赏,我把这个好处恩施给你。”于是自刎而死。几十个汉军骑士为争夺楚霸王的尸体,又是一番厮杀,最后吕马童等5人都得以封侯。
  项羽的豪气大方,成就了几个粗人,但失去了天下、江山和美人虞姬,还有自己坐下的良驹宝马。万里江山则归入善于挥洒钱财的刘邦的囊中。
  正因为相信虚无缥缈的命运,高祖刘邦很自信甚至很自负。在攻打黥布时,刘邦被流矢击中,后来伤口发作,病得很厉害,吕后赶忙为他请来一位名医。可是,刘邦就是不愿医治,但还是赏了那个医生50斤黄金,把他打发走了。为什么汉高祖不愿就医呢?刘邦发表了一番高论:“我以布衣起家,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都是天命所归。我的命运如果是这样,即使神医扁鹊在世又能怎样?”
  刘邦的心无挂碍成就了千古霸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才是真正的富贵者。因为刘邦最清楚在他的生命、事业和命运中,财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项羽失败的新发现
  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众说并不纷纭,主要不外乎两种:一是项羽性格使然,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喜欢杀戮以至丧失天下民心,吝于赏赐而不获将士拥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历史必然,秦王朝已经实现大一统了,项羽却逆流而行,分封天下,必然为潮流所抛弃。
  那么,这两种说法是否能站得住脚?项羽之死还有没有更直接的原因呢?
  关于性格之说,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项羽确实表现出了大开杀戮、凶狠残忍的一面,但这并不能说是项羽性格使然。一方面古代战争本身就比较残忍,集体坑杀战俘的事情在先秦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只要有人劝解,且道理中肯,项羽一般也不会大开杀戒。
  据《汉书·陈胜项籍传》记载,项羽攻打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十分艰苦,取胜之后,将15岁以上的男人赶往城东,想集体屠杀,以泄其愤。当时一个12岁的少年劝说项羽不要屠城,不然以后其他城市的人肯定抗争到底,绝不投降。项羽认为有理,赦免了众人。
  而“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不过是韩信的一面之词。韩信乃一介贫民,穷困潦倒,又自恃能力超群,所以一直期望出人头地。他被萧何月下追回来之后,刘邦立马召见,在这次会见时,韩信为了展现自己的才能,很有故意吹捧刘邦,贬低项羽的可能。
  关于项羽的性格,陈平的评价较为中肯:“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史记·陈丞相世家》)可见,就性格而言,项羽、刘邦,各有长短。
  直到秦灭六国之前,中国人一直习惯于裂土分侯的封建分封制。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之后,天下百姓并没有发现中央集权的好处,反而更见其害。所以,一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景从”,除了故秦地之外,原来六国所在地的豪杰百姓纷纷杀死郡长、县令,以图恢复六国故地,回到以前的七雄并存的状态。
展开
目录
历史的质疑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 在于比项羽更会花钱
项羽失败的新发现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争议始于十六年前,如今再起波澜
一代名将蒙恬究竟死于谁手?
汉武帝和司马迁:究竟谁阉割了谁?
诸葛亮是优秀企业家吗
司马懿谋略性孔明
小混混杨国忠仅仅是靠杨贵妃才当上宰相吗
悍妇捉奸:足使明朝灭亡的偶然事件
郑成功被人毒死?
李秀战临终变节质疑
盛宣怀打垮古月雪岩
李鸿章所谓卖国的背后
当皇帝,还是当终身总统?
是谁放弃,南京
毛泽东为何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
谁令史学家翦伯赞自杀?
历史的谜团
由一个玩笑引发的政变
王莽篡位之谜
驰名三国的道德偶像为何羞愧而死?
“烛影斧声”赵光义登基疑案
海瑞奏折:马屁与智慧共存让皇帝不忍杀之?
腰斩,见证历史的拐点
湘赣边界特委与袁、乇被杀
三百长征红军命案之谜
故宫博物院搬迁始末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亡命之谜
父亲陶希圣与“高陶事件”始末
1965年总理办公室为何撤销
张国焘客死异国内情
历史的真相
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剧
秦桧: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贪
风云国师刘伯温之死
毛泽东:《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珍妃智救康有为
袁世凯“主动”放走蔡锷
张作霖:陈独秀的义兄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津贴始末
为前途出让宋美龄的刘纪文
收回香港:1942年宋美龄外交生涯的“滑铁卢”
蒋介石对我讲述西安事变亲历
解读宋庆龄致王明的密函
《色戒》背后的孤岛与易先生们
粟裕授衔的真相
任弼时、高岗去世的现场目击
暗杀宋庆龄
周恩来侄女在中南海的似水年华
毛远新坦然回忆几件往事
华国锋:斯人逝去
人物的新探
“风险投资家”吕不韦
东方朔:汉朝的撒娇派教主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
魏征: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武则天的最后岁月
和坤是一头圈养的兽
乾隆买假画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寻访毛远新
百无一用是书生——陈布雷家族的历史悲歌
鲁迅送给毛泽东的书籍和食物
参加李讷婚礼记事
历史的韵事
十大美女的最后归宿
古代四大美男之死
中国古人的处女嗜好
薄姬——野百合也有春天
武则天三招俘获高宗心
诗仙李白身后有多少女人
潘金莲为什么要勾搭武松?
崔莺莺为什么会在西厢失身?
清代官场的“艳照门
小凤仙的前世今生
蒋介石的“婚外情”传说——蒋介石日记解读之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