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治通鉴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9066959
  • 作      者:
    公孙策著
  • 出 版 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的智慧》:原版引进台湾商周出版中文经典100句丛书。内地独家引进唯一简体中文版本台湾国不大师季旭升总策划。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宋哲宗时名相。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奉敕编撰《资治通鉴》上,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br>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所争读、点评和批注。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之媲美。今天我们所用的成语、名句,不少来自此书,学习《资治通鉴》,不仅为政者可以受到启迪,普通百姓也能得到前人的智慧熏陶。
展开
作者简介
    公孙策,专栏作家,《商业周刊》“去梯言”单元脍炙人口,擅长借用历史典故,批判政治乱象,针针见血,将“以史鉴今可以知兴替”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著有《公孙策说唐诗故事》《公孙策说名句故事》《中文经典100句:史记》《中文经典100句:战国策》《冰鉴识人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前后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它不是断代史,却也不是通史,它是一部专门给执政者看的史书,其宗旨就是“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在全书修成之后的奏章中所言,事实上也是我们读历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史为鉴,不要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br>    《资治通鉴》卷轶浩繁,记录的年代漫长,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而且史料考证翔实,文辞通畅。千余年来,为历代史家所称道。其中名言名句非常丰富,《资治通鉴的智慧》限于篇幅,只撷取至淝水大战为止,其后则另以“续编”敬献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唯贤唯德可以服人<br>    1.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br>    名句的诞生<br>    (刘秀接见马援)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戆①。”援顿首辞谢,因②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br>    完全读懂名句<br>    ①戆:同“惭”。<br>    ②因:解释,说明。<br>    语译:刘秀对马援说:“先生穿梭于两个皇帝之间。今曰:见面,令我大感惭愧。”马援顿首拜谢,解释说:“处在今天的局势之下,不只是皇帝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皇帝啊。”<br>    名句的故事<br>    这是一段“大时代中,两位高手过招”的精彩场景。<br>    关键两个字,“惭”和“择”。刘秀为什么要“惭”?有什么好惭愧的?马援要“择”的又是什么?<br>    事情要从王莽劣政、人心思汉说起。天下纷纷,农民起义四起,率先称帝的是刘玄(更始皇帝),及至刘玄濒临灭亡前夕,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和平定河北的刘秀先后称帝。其他还有许多农民起义军如赤眉军等,都不成气候,真正举足轻重的是凉州(甘肃南部)军阀隗嚣。<br>    隗嚣派马援“往观”公孙述。马援去到成都,公孙述列开大阵仗欢迎,要封马援为侯、拜为大将军。马援随行的宾客都暗中高兴,马援却对他们说:“天下未定,公孙述不但不礼贤下士,还摆出皇帝的架子,如同一个巨大人偶,这种人哪里值得依靠?”回到凉州后,马援对隗嚣说:“公孙述是个井底之蛙,不如专心事奉东方(刘秀)。”<br>    所以,马援的到访对光武帝刘秀而言有双重意义:隗嚣的动向与马援的意向。<br>    由于马援之前先去了公孙述那边,其经过过程刘秀很可能也得到了情报。因而刘秀刻意地表现出与公孙述截然相反的作风:以皇帝之尊,在洛阳宣德殿南边的走廊下接见马援,只在头上包了帻巾(儒士装束),坐在席上,笑着说“卿遨游二帝之间……”,意思是“你先去看公孙述,然后才来我这里,显然有先后轻重之别,令我惭愧”。<br>    马援是个英雄人物,不是普通攀龙附凤之辈(请参阅“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一章),他不卑不亢地回答“不是只有君择臣,臣也择君”,意思是“你和公孙述都还没统一天下,得天下得靠人才”。<br>    马援回到凉州后,隗嚣问他:“东方(刘秀)怎么样?”马援说:“开诚布公作风如汉高祖刘邦,博学能干则前世无人可比。”意思是刘秀比刘邦还优秀。隗嚣内心不服,但是因此而在公孙述与刘秀之间,选择倾向刘秀。(以后故事请参阅“神龙失势,与蚯蚓同”一章)<br>    历久弥新说名句<br>    刘秀对待马援,固然是用了一点心机,故意在动作上低姿态、在言语上高姿态,而马援也用同一招回敬。然而,刘秀充分让马援感受到他的领袖气质,才是让马援心悦诚服的主因。<br>    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另一个例子是刘邦对韩信。<br>    韩信最先投人项梁军中,未受重视;项梁败亡,他又归附项羽,被派为郎中,但是数次献策皆不被采用,于是转投刘邦;韩信在刘邦军中担任治粟都尉,只有萧何赏识他,自觉不受重用于是又逃亡,演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来以后,被拜为大将,最后为刘邦建立大功。<br>    后来蒯彻劝他自立门户,与项、刘鼎足而立。韩信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岂可以向利背义乎?”<br>    这就是因为刘邦收了韩信的心,而韩信“乱世臣亦择君”选定了刘邦,自此死心塌地——一直到被吕后设计杀害为止。<br>    名句可以这样用<br>    现代社会的企业竞争激烈,堪称“天天都是乱世”。所以,尽管企业不惜重金挖角,人才也要看这家企业“值不值得我投入青春岁月”,可谓本句名言的现代版批注。<br>    另外有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参加某单位面试后,人事部门打电话通知他来上班。但是接电话的青年人的母亲却回答:“可是,我儿子还没有interview你们的总裁啊!”<br>    2.戮一人而千万人惧<br>    名句的诞生<br>    是故断以大义①,使天下晓然②,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③者,虽至于活己④,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⑤四百余年,宜矣!<br>    完全读懂名句<br>    ①断:决断。断以大义:以大原则断然决定(诛杀丁公)。<br>    ②晓然:明白、觉悟的样子。<br>    ③怀私结恩:卖私人交情。<br>    ④活己:放自己一条生路。<br>    ⑤天禄:皇帝自称天子,意谓皇室之尊贵是得自天命。<br>    语译:所以,(刘邦)采用(臣子不可怀有二心的)大原则断然决定(诛杀自己的救命恩人丁公),使天下人都明白:为臣而不忠者将无可容身之处,即使是曾经卖私人交情,甚至放自己一条生路的人,仍然基于大原则而不宽恕。如此作法,杀一人令千千万万人戒惧,汉高祖(刘邦)考虑事情真是既深且远!他的子孙能够享受四百多年皇室的尊荣,都是因为开国先祖的深谋远虑啊!<br>    名句的故事<br>    刘邦在和项羽对抗时期,项羽的部将季布数度在战争中让刘邦很难堪。(怎么个难堪法,史书没有记述,显然是史官为汉高祖隐讳了)等到项羽灭亡后,刘邦悬赏千金缉捕季布,有敢窝藏季布者“夷三族”。<br>    季布隐姓埋名,卖身为奴,躲藏在大富豪朱家。朱家知道他就是季布,于是透过私人关系向高层游说:“项羽的部下难道一定要诛杀净尽吗?像季布这种贤才(季布一诺千金,社会声望很高),如果汉朝不能用,岂不向北去胡、向南去越(为其他国家所用)吗?”最终,刘邦赦免季布,并且召他到中央政府任官。<br>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曾经是项羽的部将,曾经在战场上追逐刘邦,当是情况急迫,刘邦骑在马上回头喊话求情,丁公乃引兵而还(卖私人交情给敌人)。<br>    等到项羽灭亡,丁公谒见刘邦(以为有恩于刘邦,所以不逃亡)。刘邦说:“丁公担任项羽的臣子而不忠,使项羽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这种人。”于是下令将丁公斩首,并且广为宣达,目的是“要让以后做臣子的,不敢效法丁公”。<br>    这句名言“戮一人而千万人惧”,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本文记述刘邦如何分别对待季布与丁公的故事后的评论之词,司马光认为,刘邦招降纳叛以成帝业,重用了许多过去的敌人,唯独诛杀一个丁公,其深谋远虑,就是为了给后世的臣子一个震慑。<br>    历久弥新说名句<br>    五胡乱华期间,一度统一北方的氐族领袖前秦国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令氐族亲贵、勋臣非常嫉恨,一位元老、侯爵樊世扬言:“要将王猛的头颅悬挂在长安城门,否则我白混了!”<br>    王猛将此话报告给了苻坚,苻坚说:“一定要杀了这个老氐,然后百官就安静了。”有一次,樊世在苻坚面前和王猛起了争议,樊世作势要打王猛,苻坚火了,下令斩樊世,于是群臣以后见到王猛“皆屏息”(连大气也不敢出)。<br>    王猛为苻坚网罗了许多汉人人才,尤其是当时与前秦敌对的东晋与前燕的人才。有一次,王猛和幕僚在吃饭时谈起三位“前为外使,今为国臣”的官员,王猛分析道:“当初梁琛担任燕国使节,专说自己本国的好;乐嵩担任晋国使节,只说桓温军容壮盛;郝晷担任燕国使节,则会稍稍透露一些自己国内的弊病。”<br>    王猛的参军冯诞问:“如今这三位都成了我国官员,请问,任用臣子以哪一位为先?”王猛说:“郝先生识相,应该优先。”冯诞说:“难道明公的作风是'赏丁公而诛季布'吗?”王猛乃大笑。<br>    大笑,是解除尴尬的一种很好用的方式,实质作用是回避了尖锐的问题。事实上,王猛没说出来的理由是:前秦尚未统一天下,犹如刘邦还在招降纳叛期间,岂能杀丁公?又有什么条件赏季布?但是这个道理不必对冯诞明说,说了他也未必听得懂。<br>    名句可以这样用<br>    我们常用的成语是“杀一做百”“杀鸡儆猴”,但是和“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在用法上仍有区别。<br>    前述苻坚杀樊世,是杀鸡做猴。这和刘邦诛丁公“戮一人而千万人惧”相比,层次与气魄完全不同。因此,前者只能收一时之效,后者却能保子孙四百年天禄!<br>    3.举大事者不忌小怨<br>    名句的诞生<br>    帝①曰::“举大事②者不忌③小怨。鲔④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⑤,吾不食言。”<br>    完全读懂名句<br>    ①帝:东汉光武帝刘秀。<br>    ②举大事:争天下。<br>    ③忌:记寸艮。<br>    ④鲔:朱鲔,玄汉政权洛阳守将。<br>    ⑤河水在此:对着河水发誓。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唯贤唯德可以服人<br>    1.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br>    2.戮一人而千万人惧<br>    3.举大事者不忌小怨<br>    4.推赤心置人腹中<br>    5.千人所指,无病而死<br>    6.臣门如市,臣心如水<br>    7.太仓之粟,陈陈相因<br>    8.法削则国弱<br>    9.廷尉,天下之平也<br>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br>    11.天子无戏言<br>    12.天与不取,悔不可追<br>    13.得主者昌,失主者亡<br>    14.乱世之奸雄<br>    15.天知地知你知我知<br>    16.水清无大鱼<br>    17.车如流水,马如游龙<br>    18.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br>    19.朝闻道,夕死可矣<br>    20.年在天,位在人<br>    21.百战百胜而无尺寸之功<br>    22.良药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br>    23.止谤莫如自修<br>    24.人君不亲小事<br>    <br>    第二篇 苟能识人,何患无才<br>    25.攀龙鳞,附凤翼<br>    26.苟能识人,何患无才<br>    27.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br>    28.招之不来,挥之不去<br>    29.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br>    30.君仁则臣直<br>    3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r>    32.车载斗量,不可胜数<br>    33.死生不易之誓<br>    34.赵子龙一身是胆<br>    3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br>    36.士别三日,刮目相待<br>    37.终非池中之物<br>    38.识时务者为俊杰<br>    39.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br>    40.有何面目立于天下<br>    41.鹰鹳不若鸾凤<br>    42.画虎不成反类狗<br>    43.师臣者帝,宾臣者霸<br>    44.知子莫若父<br>    45.父子兄弟罪不相及<br>    46.良臣如猛虎<br>    47.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br>    48.貂不足,狗尾续<br>    49.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r>    50.立子以长不以贤<br>    5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br>    52.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br>    53.巧诈不如拙诚<br>    54.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则战<br>    55.腐木不可以为柱,人婢不可以为主<br>    <br>    第三篇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br>    56.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br>    57.贫无立锥之地<br>    58.君者舟也,民者水也<br>    59.天生民而树之君<br>    60.何不食肉糜<br>    6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br>    6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br>    63.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br>    64.虽雠必赏,虽亲必罚<br>    <br>    第四篇 智者避危于无形<br>    65.穷达有命,吉凶由人<br>    66.智者避危于无形<br>    67.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br>    68.以三寸舌为帝者师<br>    69.暴得大名者不祥<br>    70.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br>    71.白龙鱼服,白蛇自放<br>    72.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br>    73.冰炭不可同器<br>    74.其愚不可及<br>    75.神龙失势,与蚯蚓同<br>    76.卿本佳人,奈何从贼<br>    7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br>    78.百足之虫,至死不僵<br>    79.豺狼当路,安问狐狸<br>    <br>    第五篇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br>    80.有志者事竟成<br>    8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r>    82.百闻不如一见<br>    83.见可而进,知难而退<br>    8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r>    85.疾雷不及掩耳<br>    86.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br>    8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br>    88.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r>    89.吉凶有命,祸福由人<br>    <br>    第六篇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br>    90.糟糠之委不下堂<br>    9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br>    9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br>    93.人生如朝露<br>    94.贫不学俭,卑不学恭<br>    95.既得陇,复望蜀<br>    96.登龙门<br>    97.生而富者骄,生而责者傲<br>    98.受降如受敌<br>    99.未知鹿死谁手<br>    100.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