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文化精修入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2023934
  • 作      者:
    刘仲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入其内”,又要“出其外”。<br>    “入其内”,就是要从“道”的高度了解体会易、儒、道、禅的精华。<br>    “出其外”,就是要用“创”的思想,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守旧面,确立以“创”的精神为代表的时代主旋律。<br>    古今会通,内外一体,我们就能发现一个以“道”为最高追求的完整的中华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文化精修入门》以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为对象,以觉悟和修行中华文化精华为宗旨,在古今中华文化中精选五个有代表性的学派,通过精炼的经典语录、详细的注释、通俗易懂的译意,特别是大量日常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展示给读者。<br>    全书共分六章,如果将之比喻为游学的景点,则读者将依次游历:聚精会神的中华大道,彬彬有礼的儒家花园,上善若水的道家花园,菩提清净的禅家花园,生机盎然的易家花园,匠心独运的创家花园,使游者在知行合一的体悟中,领略中华文化的神奇魅力!<br>    《中华文化精修入门》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普及读物的特色是:以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文化观为指导,以“道”的修行为主线,从中华文化整体的高度,凝炼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精髓思想,提升读者综合人文素养,探索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体化的普及道路和方法。<br>    《中华文化精修入门》可作为大众百姓、各类读者自修中华文化的参考读物,特别适合作为各类学校开设中华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材,如果能达到学生、家长、教师同学共修,则效果更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步入精修的大门
    “盲人摸象”的故事,语文课上讲过,读者特别是中学生都熟悉。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众盲摸象,各执一端,因而不见象之真体。这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了解局部,不了解整体。看事情要有整体观,不要把整体截然分开,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有一个和这个道理相近的成语叫“管窥蠡测”,意即从竹管中观天,所见有限;以瓢量海水,所得无底。比喻对事物了解狭窄片面,无法得到事实真相。
    作为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相信大家对于中华文化都有不少接触和了解,我们身边的风俗习惯、文字语言、传统节庆、接人待物,我们熟知的中国绘画、书法、戏剧、音乐、武术、棋牌,我们学习中的诗文典籍、历史人物、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等,都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面展示和体现着中华文化。但这些分门别类的知识和技艺,只是中华文化的局部表现,尚没有触及中华文化的整体。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些知识和技艺的表层,不融会贯通、深人反思,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只能摸到象身、象牙、象鼻、象尾,无法了解和领悟中华文化这一“大象”的整体。
    ……
展开
目录
代序<br>前言<br>第一章 步入精修的大门<br>第一节 天地古今<br>第二节 百姓日用<br>第三节 道满天下<br>第四节 正负方法<br>第五节 知行合一<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第二章 彬彬有礼的儒家<br>第一节 志道据德<br>第二节 孝悌为本<br>第三节 由己及人<br>第四节 诚信礼让<br>第五节 持中贵和<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第三章 上善若水的道家<br>第一节 道法自然<br>第二节 致虚守静<br>第三节 以柔克刚<br>第四节 为学为道<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第四章 菩提清净的禅家<br>第一节 戒定慧学<br>第二节 当下顿悟<br>第三节 见自本性<br>第四节 平常心道<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第五章 生机盎然的易家<br>第一节 一阴一阳<br>第二节 自强不息<br>第三节 厚德载物<br>第四节 裁成辅相<br>第五节 生生之易<br>第六节 日新盛德<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第六章 匠心独运的创家<br>第一节 旧邦新命<br>第二节 创造之道<br>第三节 古今中外<br>第四节 成己成物<br>第五节 推陈出新<br>本章要点<br>思考与实践<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