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史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037827
  • 作      者:
    郭小凌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西方史学史》是个不容易对付的挑战。坦率地说,在应承下这个任务时我心里是没底气的,因为我虽然对西方史学史有浓厚兴趣,也教过这方面的课程,并写了本关于古典史学的书以及个别文章,但对于进入这本书中的史学大家们,除了少数人我较为熟悉之外,多数并不真正了解,原因是没有认真、投入地研读过他们的原著,害怕出海客谈瀛洲、误人子弟的笑话。刘家和先生的一席话给了我迎战的勇气。他举罗素在其《西方史学史》序中的一段诚恳的交代:“我毫不怀疑,很多人对于我所述及的任何一个哲学家,——除了菜布尼兹之外——都比我知道得多,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我当然远没有罗素的渊博和睿智,但罗素的求实态度却使我感动,给我启发:天下没有在一门学科里能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的超人,特别是在科学深入析分化的当代。西方史学史在我国还是块刚开发的土地,需要有人做“引资”和初步论介性的工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古典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总体认识是人本史观及其派生的英雄史观。在古典史著中,无论是杰作还是平庸之作,人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是历史叙述的中心。在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时,古典史家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天命观,但天命的体现者神灵和命运最多只是史家在说明人们一定活动的终极解释,通常他们更重视纯粹世俗的原因,如英雄人物的意志和行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道德和民风的优劣、历史的根源等一系列具体的因素。在他们的史著中天命事实上服从于历史,而不是历史依附于天命。古典史家中甚至有单纯从人类历史本身去说明历史问题,不考虑任何超自然因素的人,体现了古代史学认识的最高成就。
    古典史家具有把历史分割为一个个单独的过程分别加以考察的能力,但他们的思路一般是封闭的圆圈,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今不如昔的迷古、崇古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其典型代表是杰出的史家波里比乌斯。但自低向高、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运动的趋向已被一些古希腊和罗马史家所认识。深刻分析和阐释这一理论的学者是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自己有关事物普遍运动形式和变化类型的认识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从原始状态向国家形态的运动过程,不同政体形式的基本特征、运作方式及发展趋势等社会历史问题,把古代史学认识推到近代的高度。伟大的史家修昔底德也具有同样的进步史观。
    不同时代的哲学认识与史学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哲学是古希腊罗马知识结构中的必要教育课程,具有贵族教养的历史家都有一定的哲学认识基础,并把这些认识或明或暗、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历史人物的行为和作者的评述表现出来。如城邦上升时期的哲学充满英雄主义,甚而豪迈地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期史学中的人物也大有指点江山、气吞万里的豪气。而在城邦危机和解体时期,哲学主调变为超脱、虚无,史学中人心灰意冷,充满迷信,丑恶的元首之流活跃于史籍之中。待到帝国时期,哲学异化为斯多葛主义的彻底超脱,人生事业毫无意义,从而为基督教神学思想在史学领域中的凯歌行进铺平了道路。原来在历史舞台上领大轴、唱主角的盖世英雄最终变为唯上帝之命是从的罪人和玩偶。
    一定时期的其他思想文化部门的知识,如戏剧、诗歌、修辞学等也对史学认识有所影响。当然,具有决定意义的存在还是一定时期和一定国别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城邦经济、政治的繁荣时期以及罗马元首制初期的政治宽松时期是史学发展和繁荣时期。而城邦衰落和君主全面专制时期一般是史学的委顿时期。罗马帝国经济和政治的崩溃及意识形态危机则导致了古典史学的灭亡。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史学的起源
概述
第一节 记忆-回忆:史学的本原
第二节 从自发向自觉的过渡——原始社会中的史学萌芽
第三节 从自发向自觉的过渡——古代近东的历史记录

第二章 古希腊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
第一节 古希腊史学的萌芽
第二节 记事家是最初的史学家
第三节 里程碑式的史家希罗多德
第四节 史学巨匠修昔底德
第五节 古典时代晚期与希腊化时代的史学

第三章 古罗马史学
第一节 希腊史学的模仿者——早期罗马史学(公元前3世纪末-2世纪上半叶)
第二节 史学理论家波里比乌斯
第三节 拉丁史学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共和时期)
第四节 古罗马史学的繁荣
第五节 史学理论专题研究的出现
第六节 基督教史学的兴起与古典史学的终结
.
第四章 中世纪史学
概述
第一节 中世纪西欧的史学
第二节 拜占庭史学

第五章 古典史学的复归——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概述
第一节 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文主义史学

第六章 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史学(17-18世纪)
概述
第一节 意大利与法国的史学
第二节 英国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史学

第七章 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史学
概述
第一节 崛起的德国历史哲学与史学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史学
第三节 法国史学

第八章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学研究的意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第九章 19世纪后半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史学
概述
第一节 德国的专业史学
第二节 法国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英国史学的进步
第四节 美国与俄国的史学
第五节 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兴起

第十章 现代西方史学鸟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
概述
第一节 现代历史哲学的沉浮
第二节 新史学的先锋——法国年鉴学派
第三节 新史学的重阵——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