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是怎样炼成的: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历史哲学观的改造与当代历史哲学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48570
  • 作      者:
    刘超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超,男,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西方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根据我在《历史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分析,它也许已经转换为了“生存”和“语言”,而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正是因为西方哲学有一种以僵化的形式(如“形式逻辑”)来对语言加以规范的传统,所以语言才选择了最难用形式加以约束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生长点,来不断地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实现自我更新。语言是生存体验的外在的、社会化的表达,语言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关系甚至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文本”,我上面已经说过,最多只能作为“语言”来理解,甚至只能作为语言的残垣断壁来理解。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写书”,或者用德里达的术语来讲,“书写”,也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它并不比其他的说话的方式高贵,更不可能与一个时代的"社会整体"和社会交往规则分割开来。
展开
精彩书评
  在我的生涯里,我一刻也没忘记历史学家的这个责任。我帮助过许多被过分遗忘的死者,我本人将来也需要这样的帮助。
  历史重新拾起这些后继无人的荣耀,把生命赋予这些死者,让他们再生。历史的正义让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发生联系,修复一些昙花一现的人物。他们现在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自视为他们的亲友。一个家庭正是这样建立的,一个生者与死者共享的城市正是这样建立的。
  ——儒勒·米什莱
展开
精彩书摘
  思想和行为的典型方式。而且黑格尔坚持认为,哲学只不过是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哲学家“的任务只不过是使每个民族对它所强调的那种精神,对它的典型价值和信仰形成自我意识而已。社会整体的有机性,以及哲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意味着哲学不能和它的社会语境分割开来。如果形成社会整体的这些因素改变了,那哲学就注定将随之改变。因为它有一种新的精神需要表达。[1]
  我一直觉得,黑格尔对于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至少也不亚于康德,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黑格尔提供了研究历史的系统方法,而中国的学问,归根结底是必须和历史融合起来的,甚或可以说,它归根结底只是历史学而已。六经皆史,从清朝开始,中国的学者就开始致力于将空洞的儒学、理学的教条还原到它们得以产生的社会语境中去了,王国维、鲁迅这些大学者,只是延续了这种传统而已。如果没有上述拜塞尔所指出的这种由黑格尔原创的将哲学历史化的方法,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对历史做系统的研究,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别的方法去处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文化传统。
  当然,“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传统,我们中国并没有这个传统。但是,我想,说我们这个民族也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它并不存在于儒学家和理学家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里,而是贯穿于我们这个民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反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不正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展开
目录
导言
上篇: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历史哲学观的改造
第一章  历史叙事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黑格尔之前德国和欧洲哲学中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方法
 一、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历史叙事方法
二、哲学史的叙述方式
第二章  历史哲学的生存论和语言学转向
第一节  黑格尔历史理性的生存论根源
第二节  生存论的历史学
一、理性的时间化
   二、主观化的历史学与实际生存的“时代”
三.对历史传统的理解
四、以鲁迅为例说明传记叙事的历史限度和美学本质
第三节  “逻各斯”概念的演化与历史哲学主题的转换
一、海德格尔的“话语”概念
二、科学话语的历史起源
第四节  历史哲学中的现象学——语言学方法
第三章  历史的伦理学根源
第一节  黑格尔历史哲学对伦理学的超出
   一、道德理想与生存的历史底蕴
 二、世俗经历
三、历史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伦理学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历史的真正根源“生存”的探索
一、历史与“生活世界”
   二、情绪与操心
下篇  当代历史哲学的新方法
第四章  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
 第一节  黑格尔主义的方法
第二节  历史话语的分析
第五章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第一节  伽达默尔历史哲学的黑格尔主义渊源
第二节  历史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本源
第四节  从语言学到文字学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第一节  “知识考古学”的方法
第二节  具体历史的挖掘和考证
第三节  语言学转向中的历史哲学方法
第四节  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看中国历史学的方法
   一、中国古典历史学方法中的知识考古学原素
 二、“汉学”的结构与中国历史的误读
第七章  德里达的“文字学”
 第一节  “逻各斯中心主义”
第二节  “文字学”的观念
第八章  本雅明与巴赫金:历史哲学与美学的融合及其叙事学转向
 第一节  本雅明与美学的叙事学转向
第二节  巴赫金的“言语体裁”与长篇小说理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