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法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29396
  • 作      者:
    肖德甫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的永存的。
展开
作者简介
    肖德甫,少将军衔。先后供职于省军区、大区、总部机关及院校。曾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访问和考察。撰写过《世纪悲歌——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前前后后》、《美国崛起沉思录》等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大国的更替不是宿命也不是简单的机械轮回。领先者让位于新来者。新来者复又被后面的新来者所超越,都有它台乎逻辑的道理。世界大国的地位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资源,有时候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如不主动争取、积极努力,一个国家即使条件再优越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人类群体之间的关键差别是人们的价值、信仰和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们的历史、语言、民族和肤色。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莫不取决于国家的政治设施及其现代化程度。
    用历史启迪思维,让历史照亮未来,如果历史的第一次出现是悲剧,就让它第二次出现是喜剧,这就是《大国法则》最庄严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观念维先——国家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未来属于科学和民主。自由展翅的科学上升得越高,它的视野就越宽广,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可能就越充分。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在自然界,没有什么东西比人脑更奇妙,没有什么东西比思维更美好,没有什么东西比科学研究的成果更宝贵。科学万岁!
    ——[俄]高尔基
    思想观念,特别是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思想观念,是人们心中的政治和社会应有的存在方式,是民族的价值准则和社会态度,它们构成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代代相传。思想观念伴随着人类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同时也在人类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那些最先拥有先进思想观念并藉此有效地挣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国家和民族,总能占据世界之先,获得全球性利益。
    葡萄牙、西班牙: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圆的——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中世纪时的西欧,由于地处传统的被侵路线,极易受到来自东方的进攻。历史上曾出现一批批游牧入侵者——匈奴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蒙古人和突厥人,只要有机可乘,这些游牧民族便利用自身无与伦比的机动性闯入西欧。长期以来,西欧诸国的人也觉得自己被孤立在欧亚大陆的西端,毫无安全感。
    然而,自16世纪以来,随着生气勃勃的新兴西欧的崛起,这一古老的格局被颠倒了。新西欧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武器和船舶制造方面占上风,这就使西欧人在世界各大洋上获得了以往一向为欧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所享有的同样的机动性和优势。
    不过,导致世界格局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却并不是工具或武器,而是从陆地到海洋的观念变化,正是由于这一新的思想观念的驱使,人类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才最终导致了伊比利亚的崛起。
    缘起哥伦布
    在整个中世纪及其以前的欧洲历史上,人们一直以为,地球就如同一张方桌,不仅是平的,而且笔直走下去就会坠入深渊。中世纪的地理学理论还认为,地球上85%是陆地,15%是海洋。虽然十字军东征教会了人们自由旅行的艺术,但也很少有人敢于偏离传统的线路。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波罗兄弟率先穿过蒙古大沙漠,越过耸入云端的高山,发现了通往元朝大汗宫殿的道路,并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才使人们知道了东方的财富和惊奇。尽管书中的中国和印度“遍地黄金,香料盈野”,曾让许多读过这本书的人萌发到东方发财致富的念头,但由于顾及旅途的漫长和危险,人们最后还是望而却步。
    中世纪末西欧人也存在从海路旅行的可能,只是人们那时的活动领域主要是在陆地而不是海洋,因而束缚了手脚。同时,那时能够用于海上航行的船也比较小,一般只能搭载20~50人。人们住在肮脏而低矮的船舱里。没法站直身子。因为厨房设施差,没有罐装食品,吃不上新鲜蔬菜,长时间航海生存也很困难。再加上,中世纪的人对微生物一无所知,由于喝不干净的水,经常会有船员死于痢疾或伤寒。最早的航海者死亡率惊人,能有60%的人返回都属平常;如遇不幸,则全部船员的白骨就可能丢弃在某个荒凉的岛屿上。
    侣是,未知领域和财富毕竟是诱人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是地中海上的伟大航海者、真正的探险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跟运气打赌,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光辉的探险。就是在极端困难和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实现了本来无望的目的。哥伦布就是他们这些探险者中最杰出的代表。
    哥伦布生于1451年,从小惯于航海做生意。虽然未受过正式教育,但哥伦布却在悠闲的海上生活中利用余暇读了很多书,学会了拉丁文,吸收了正在欧洲普及的地理学知识。他还仔细地研究了圣经中有关预言的部分。在新旧世界大交替的历史洪流面前,哥伦布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是一个既信奉上帝而又掠夺成性的拜金狂,还是一个勇敢非凡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冒险家。
    从少年时代起,哥伦布就喜欢看《马可?波罗游记》,后来还进行了研究。在位于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仍保存着那本被哥伦布写满眉批的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之所以爱读这本书,不只是因为它像《天方夜谭》那样有趣,更主要的是它符合一个冒险家兼拜金狂的理想。哥伦布很仰慕葡萄牙的航海人物亨利王子,更艳羡中国和印度的金银珠宝,他处心积虑地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世界的航路。在一封信中,哥伦布曾说自己日夜都在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他在信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为了组织远航船队,哥伦布先后请求过英王、葡王支持,但都遭到了拒绝。后来他又求助于西班牙国王,经过许多周折,直到15世纪末叶西班完成统一后国王才批准哥伦布的计划。
    1492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哥伦布“海军大将”军衔,预封他为“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能够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1/10作为己有。这年的8月3日,哥伦布率领88名水手、3艘帆船,从巴罗斯港出发,经过69天的艰苦航行后,于10月12日黎明到达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萨马纳礁岛。在远航几乎绝望的时刻发现了这个小岛,哥伦布异常兴奋,遂将小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直至逝世以前,哥伦布都误以为这里是亚洲的一个海岛,该地是印度。为了探寻黄金产地,哥伦布又继续从这个小岛向南航行,先后到达古巴(10月28日)和海地(12月6日),最后在海地北部建立了西班牙的第一块殖民地,留下39人驻守。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巴罗斯港。这就是他的第一次远航。
    后来,哥伦布还有3次远航,相继到过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岛国,其足迹曾深入南美海岸和中美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附近。但是,由于哥伦布始终未能找到中国和印度,便逐渐失去了西班牙国王对他的信任,1506年,哥伦布在疾病与贫困交加中去世。
    虽然哥伦布没能到达中国和印度,但是他发现了西半球的美洲新大陆,发现了加勒比海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岛屿,开辟了横渡大西洋的新航线,带回了在这个大陆的另一面还存在着一个“南海”的消息。所有这些重要的地理发现,都大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地理概念。
    无疑,哥伦布的远航是地理大发现的开端。后来,哥伦布抵达萨马纳礁岛的这一天——1492年10月12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成于麦哲伦
    自哥伦布远航成功以后,在欧洲人中掀起了一股前往新大陆探险的狂潮,人们试图寻找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从而完成哥伦布所开创的沿西路到达东亚海岸的事业。葡萄牙没落骑士家庭出身的麦哲伦成了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麦哲伦很早就想寻求大西洋通往“南海”的海峡,并曾设想渡过这个海峡到达摩鹿加群岛。他在葡萄牙提出的远航计划遭拒后也来到了西班牙。由于西班牙国王的支持,麦哲伦于1519年9月20日率领5艘帆船和265名船员,从塞维利亚圣卢卡尔港启航,驶入浩淼无际的大西洋,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经过一年多的航行,麦哲伦的船队于1520年10月21日到达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接着转向西航行,驶入“南海”,因航行途中风平浪静,遂把“南海”称为“太平洋”。从此,这一名称得以沿用。
    1521年3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为了占据这块新发现的土地,麦哲伦介入了岛上的内讧,不幸于4月27日被当地部落首领杀害。
    麦哲伦遇害后,他的同伴继续航行,到达摩鹿加群岛。在这里装满了香料,并推选了新的船长,然后沿着葡萄牙原来通往印度的航路,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6日返回塞维利亚圣卢卡尔港。这时,环球远航船队只剩下1艘船、18人。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虽耗时3年,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它却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哥伦布发现的新土地不是印度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单独的大陆;地球是圆的,世界上的各大洋都是相通的,并且,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明显超过陆地面积。麦哲伦的这次环球航行,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改变,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这样评价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对于人类的贡献:“在哥伦布证实地是球形以后不久,地球为宇宙主宰的尊号也被剥夺了。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的意识倒转来过。因为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诗的歌颂和宗教的故事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观念维先——国家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葡萄牙、西班牙: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圆的——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荷兰:从锁国到开放——“哦!看啦,满载财富的船正向岸边驶来!
法国:从神权到人权——启蒙运动的思想成为大革命的灵魂
美国:从邦联到联邦——以大辩论开国
德国:从兽性到人性——勃兰特跪下了,德国却站起来了
历史的启示

第二章 政制维新——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惟有变化不变
英国:光荣革命带来两个世纪的光荣
法国: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美国:创新制度——危机即转机
日本:两次维新,两次新生
前苏联:为国务活动家的错误付出代价的是民族
历史的启示

第三章 民族维和——没有统一就没有大国的成长
德国:统一即意味着强大
美国:南北之战后开始起飞
日本:民族大和的国度
俄罗斯:有一种痛,痛到无法被安慰
历史的启示

第四章 社会维流——民主自由是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
丘吉尔:在黑夜中入睡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却是英格兰
希拉克:自由、平等、博爱,捍卫了法兰西共和国
杰斐逊:上帝在赐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赐予了我们自由
季诺维也夫:母亲,早就到了该用理智理解俄罗斯的时候了
历史的启示

第五章 法治维公——正义是政府的目的
英国: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生而平等
美国:宪法是正义的保障书
前苏联:一个超级大国的自残
历史的启示

第六章 政风维廉——这是一个老故事,但永远是新闻
葡萄牙:在一个没有发展动力的社会,财富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
西班牙:当欲望翻越理性的高墙,帝国就开始缓缓坠落
日本:“财源”政变终结了“一党优位制
前苏联:执政党失去了免疫力
英国: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
美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历史的启示

第七章 图强维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德国:国家是一个珠宝盒,国民是珠宝
前苏联:列宁要求青少年,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日本:教育托起经济腾飞
美国:建校先于建国,从殖民时代起每拓荒一个地区先办教堂和学校
历史的启示

第八章 武道维仁——世界上没有任何政治事业能够成为残害无辜生命
的理由
英国:殖民扩张一超强帝国衰微的根
法国: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时才成为可能
德国:第三帝国随“争夺生存空间”而崩溃
日本:麦克阿瑟“垂帘”——大东亚之梦的恶果
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前苏联:冷战争霸使国家失血
历史的启示

第九章 报国维志——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伊丽莎白——她终身未嫁,但却像老母鸡一样哺育着英吉利的成长
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之父
俾斯麦——国统一的缔造者
斯大林——倍受争议而又曾名列俄罗斯榜首的历史伟人
戴高乐——一信死了,法国变成了寡妇
历史的启示

第十章 文化维我——万物从此始,万物归此宗
美国:安于现状不是美国人的特点
日本:这是世界上最热爱学习、最善于学习、学习最富有成效的国家
法兰西:一个靠思想文化造就的大国
俄罗斯:即使把我们洗上七次也洗不掉我们的俄罗斯本质
德国:人文精神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历史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